我们追求的“工匠精神”,就在我们身边
凡是从事新媒体运营的人,都要面对一个工作----排版。
讲到排版,就涉及到字体字号字间距段间距页边距等等(疯了!)。每一个元素都要进行调整,调整完后还要整体浏览看美观不美观,感觉舒服不舒服。
一个专业的编辑,他很讲究整篇文章排版出来后的“阅读感受”。
他用字体的大小,颜色,图片来代言一个作家的风格;阅读的“高潮”,由他的“选择哪副图片,并在哪个段落呈现”,如同“催化剂”一般的引爆。
一个出色的排版,就好像不出声的魔术师,调整各种琐碎的元素,造就艺术般的阅读体验。
这好比厨师。面对没有味道的食材,出色的厨师熟稔“火烧到什么程度放油,油沸腾到什么颜色的时候放食材,然后下几颗大料,几滴酱油”,在他下手的时候,火热的油是他的灵魂伴侣,大蒜是他的情人。
细节决定成败,不同的排列组合造就不同的结果。
每一个成品,不论是一个排版,一篇文章的完成,一道菜肴,或者一件衣服,它的出现,除了创作者初始的激情,还要加上他艺术家般的敏锐感受与手匠人的耐心。
我们看到一样成品,比如一盆菜,一篇文章,一件衣服,我们的思维习惯总是趋向于从整体去评价它。
然而这件物品能否脱颖而出,它是否比同类产品更能抓住体验者的心,决定因素其实在于它从分裂的小个体一点点组合起来的每一个转折点。
那么每一个出色的编辑都是创业十足而且灵感迸发的艺术家,他们就像默默不闻的筑路工人,为金灿灿的火车铺造光辉之路。
老实说,我从前一直不屑于“排版”这个工作。我觉得它既没有技术上的含金量,也没有思想上的重量。
可是在我自己动手干了三个月之后,当我看到一些资深的编辑,如何热情满满不厌其烦地讨论一行字的大小是17PX还是16px,是橘色还是蓝色的时候,我觉得自己很惭愧。
当我们习惯于“想当然地看问题”时,我们面对别人的努力成果时总显得高高在上;我们追求“手艺人的气质,工匠的精神”,追求“反映精神层面的工作”,可是其实这样的手艺人就在我们身边-----他们是每一个精益求精的劳动者。
向每一个在自己的岗位上认真工作的人致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