妖言三国:天意难测之襄樊战
文 | 乄妖乀
伴随着汉中之战的胜利,建安二十四年(219)秋,关羽亦随即北上襄樊。面对关羽的大军兵临城下,曹操则遣于禁、庞德率领七军援救襄樊……然救援樊城,于禁是主将,庞德为先锋。两人各率一军,互不相属,并非同路人马。
《资治通鉴》载,‘八月,连绵大雨,汉水暴涨,水高五至六丈,于禁所率领的七军全为汉水所淹……’故关羽水淹七军,是因连绵暴雨而致汉水暴溢,实乃天灾所致。关羽则是依据当地气候和地理,提前预判、因势利导而已。
而所谓庞德‘抬棺出战’,并不见于史。但相对于于禁之降。庞德奋剑乘舟,投命于东冈却是事实……
据《三国志·庞德传》载,‘庞德自平旦力战至日过中,羽攻益急,矢尽,短兵接战……而水浸盛,吏士皆降。德与麾下将一人,五伯二人,弯弓傅矢,乘小船欲还仁营。水盛船覆,失弓矢,独抱船覆水中,为羽所得……’
关羽降于禁、斩庞德,进而将樊城、襄阳重重包围,使其内外断绝。但曹仁始终坚守樊城,关羽并未攻克二城。
期间小说中之‘刮骨疗伤’,正史有之,并未记载确切时间。但绝非在关羽水淹七军对峙曹仁之时;主刀亦非华佗,华佗早在赤壁之战前就已逝世。
徐晃成功阻击刘备于马鸣阁道后,曹操复遣徐晃驻屯宛城援助曹仁;待关羽围困襄、樊,徐晃则进而屯兵于阳陵坡。关羽屯兵于偃城,徐晃至后,设计挖掘堑壕,假作要截断关羽后路。关羽军闻之而退,徐晃继而占据偃城,连结军营逐渐向前推进……
曹操则驻扎在摩陂,先后派遣殷署、朱盖等共十二营军队增援徐晃。
《徐晃传》云,关羽军分别屯兵于围头、四冢。徐晃又以声东击西之计,秘密攻打四冢。关羽亲率步、骑兵五千出战,被徐晃击退。徐晃进而追之,此时水亦稍减,晃从外击羽,仁得溃围出,关羽遂无奈退走,襄樊之危终解。
曹操虽赞徐晃‘全樊、襄阳,将军之功也。’ 但是关羽之败退尚有其他原因,我们下篇分解。
仅供参考关羽北伐的原因,史书并没有明确记载。故《演义》以先发制人,瓦解魏吴联盟为由,将其受命归功于诸葛亮……
但此时北伐恰恰会破坏孙刘之间的平衡,进而逼迫魏吴联盟。且汉中之战,刘备虽然成功占据汉中,但亦是杀敌一千、自损八百,急需休兵止戈、休养生息。换言之,即使关羽北伐成功,以刘备目前之国力亦是难以消化不吸收的。
参《三国志·先主传》载,‘刘备据汉中后即还治成都。拔魏延为都督,镇汉中。’
即刘备并未继续于前线滞留,在整个襄樊之战中,亦未有任何提供援助的相关记载。故关羽北上襄樊,绝非意在北伐。
且诸葛亮一生用兵唯谨慎,此时北伐亦不符合诸葛亮之作风……
诸葛亮于隆中曾留有战略方针,即‘西和诸戎,南抚夷越,外结好孙权,内修政理;待天下有变,则兵分两路,将荆州之军以向宛、洛,率益州之众出于秦川’。但目前刘备于内夷越尚未抚平,内政亦未理清;于外秦川尚在敌手,天下亦未有变。
故此时北伐是为时尚早,而应以休养生息为主,拓展雍凉为辅。
《武帝纪》载,‘初,曹仁讨关羽,屯樊城,是月使仁围宛。’《曹仁传》载,‘马超兵败后,曹操复以仁行征南将军,假节,屯樊而镇荆州。’
即曹仁镇守襄樊,与南郡关羽长期对峙。双方参考实际局势,相互攻伐时常有之……
另参《资治通鉴》载,‘建安二十四年(219)七月,孙权攻合肥。时堵州兵戍淮南。杨州刺史温恢谓兖州琐史裴潜曰:“此间虽有贼,然不足忧。今水潦方生,而子孝县军,无有远备,关羽骁猾,政恐征南有变耳。”’
‘水潦方生’表明水灾之患早有迹象。关羽亦是依据当地地理、气候规律,预测到汉水之患进而北上。
综上所述,关羽意据汉中大胜之天时,汉水欲涨之地利,攻占襄樊重镇,夺回荆州北部;进而接连房陵、上庸、西城,彻底将汉中至襄樊连成一线,为今后北伐之路打下结实的基础。
参《资治通鉴》所载,‘建安二十四年(219)七月,刘备称汉中王,拜羽为前将军,假节钺’。同年七月,关羽北上襄樊。
即关羽决策北上应在刘备称王之前。换言之,关羽北上必然提前向刘备有过报备,而刘备亦是支持关羽之策略,否则不会给予关羽‘假节钺’之权。
关羽整体的战略思路并无问题,事实亦是如此……
参《晋书·宣帝纪》所载,‘及蜀将羽围曹仁于樊,于禁等七军皆没,荆州刺史胡修、南乡太守傅方果降羽,而仁围甚急焉。’《关羽传》亦载,‘洛阳以南的梁县、陆浑,许都以西的郏县、群盗或遥受羽印号,为之支党,羽威震华夏。’
退言之,即使攻取襄樊战略失败,其结果无非是退还南郡,此亦是刘备支持关羽北上的原因。然而却因一毫之差,彻底葬送了蜀汉之命运,改变了三国之走势……(未完待续)
关灵净妖❤妖化魂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