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诚,再见

2019-01-29  本文已影响0人  A陈燕万

一 初入信诚

2016年底,一个朋友约我见面,寒暄过后,她问我,你对保险什么看法?那时的骨哥,对保险并没有多少概念,但是儿子小排骨在学校,因为意外摔伤,额头缝了几针,医药费都是保险公司报销的,所以我对保险还是感觉不错的。尤其是意外险,感觉还是挺有意义的。

于是,朋友推荐给我一款意外险,交通意外100万,还有意外医疗,这么高额的保障,每年只要1700元,我当时就很诧异,这么便宜哈,那就来2份,于是3400元买了2份,给自己保了200万意外。

2017年,过年以后,朋友问我,工作如何?我那时已经从原单位离职,自主创业期间。朋友说,你对保险认可,不如来保险公司体验一下,我们正好有个外出的体验活动,免费的,你来吧。于是,我就去了。实际上就是新人集训营,在那里,遇到了一群和我同样的小伙伴,一起参与各种团队活动,一起听保险大咖讲课,从国家政策,到行业前景,从公司背景,到团队文化,真的是热血沸腾,于是几天的训练营回来,脑袋还没清醒,就被直接拉到公司,要求办理入职手续。好吧,那就办吧,保险毕竟是个朝阳产业,骨哥也认同!

2017年4月份,骨哥正式加入信诚人寿(现改名为中信保诚人寿),成为一名职业的保险代理人。那一刻,我觉得自己的责任是伟大而又艰巨的!

入职以后,各家保险公司都是类似的,每天准点参加培训,必须着西服正装,迟到2次就除名,上午、下午都要有培训,讲公司,讲产品,讲话术,还要参与团队互动,真的很辛苦,很辛苦,但是感觉心里很有冲劲。

光有冲劲是不够的,每天还要背产品,学沟通技巧,背话术,要整理笔记,要听录音,要约朋友见面吃饭,推荐产品。似乎,这个世界,我是最勤奋的,最努力的,最能给人类带来保障的伟大的神的化身。

简单,听话,照做。

有一天,我也会成为百万年薪的大咖。

那时的我一直坚信。

二 新人探索

保险代理人,只靠一腔热血,是卖不出去保险,养活不了自己的。前面一个月,两个月,产品自己也没搞懂,朋友那边聊了但是也不会马上就买,公司又催着赶快出单,看着小伙伴一个个的业绩上万,尤其是某些有背景的美女,和朋友吃个饭,就签下几万的单子,骨哥这样的底层老百姓的压力就更大了。没有业绩怎么办,自保件,家人件,于是,家人的重疾险,很快就都买了,毕竟佣金加新人奖励,大部分钱都是能回到自己腰包的,买了也不亏,骨哥这么想。(相信大部分刚刚进了保险公司的代理人,也都是这么想。)

但是,自保件,家人件,顶得了一时,顶不住一世。丑媳妇总要见公婆,客户还是必须见,保险还是必须卖的。骨哥也只能硬着脸皮频繁的约见朋友们吃饭聊天谈保险。团队长也在不断给我们上课培训,加强产品知识,提高沟通技巧。似乎,一切都在朝着更好的方向前进。简单,听话,照做,保险行业的洗脑神曲,真的就能成功吗?

骨哥,不是一般人。

虽然,保险公司的培训很密集,课程很多,要求很多,骨哥依然尽量保持清醒的态度,对保险产品希望有更多的了解,其实,最初的想法就是了解其他家保险公司的产品,做对比,才能更好的推荐自己要卖的产品。知己知彼,百战不殆。这个道理,骨哥还是懂的。

骨哥开始不断的在网上查阅各种保险产品的介绍,对比,慢慢的,关注了一些专业的保险公众号,接触了解到一些,在公司培训中没有讲到的内容。而这些内容,让我对自己所在的公司,销售的产品,销售的行为,开始有一些反思。

三 迷之困惑

随着自己保险知识的不断扩充,和朋友沟通的增加,公司培训流程的程序化的习惯,我感觉走入了一种迷失的状态。而这期间,发生的一些事情,让我至今记忆深刻。

1 大咖的真面目

2017年内初,信诚的重疾险拳头产品,金惠康准备升级。之前的金惠康,没有轻症豁免,重疾种类数量也比较少。这一次,不仅增加了重疾数量,还可以附加轻症豁免。骨哥之前的文章,多次提到,轻症是现在重疾险的重要部分,轻症豁免,也是可以极大减轻客户的缴费压力,可以附加轻症豁免的确是个不错的升级。

当然了,升级么,必然是要加钱的,但是风险不等人,早买早有保障,公司也要趁着升级之前,赶快把没有升级的金惠康卖一波,后续升级了,客户还可以再附加的哦。

某一天,公司内部的早会,请一名大咖分享她如何给客户推荐没有升级的金惠康,当然了,这个时候,我们内部已经大概都知道,升级以后的产品比没升级的产品贵一点点,几百元而已,现在的推广,只是借着升级的机会,催促客户赶快买保险。那时的我,对这位传说中的大咖的讲解,还是充满崇拜和幻想的。

这位女性大咖在台前滔滔而谈,我也听得如痴如醉。直到后面她讲到:我告诉客户,金惠康马上就要升级了,你现在不买,下个月再买,就要每年多花几千元了,赶快趁着现在便宜,下单吧。

可能是发觉大家有些异样的眼光,她又补充到:有人可能会问,我们的金惠康升级没有那么贵啊,我这么说,客户以后发现差价只有几百元,而不是几千元,会不会反过来责问我?你们放心,你和客户说的话,都是给她的压力,她是不会记得你说的差价是几千元,还是几百元,根本不会记得的。再过几个月,你再去找她,让她升级,把附加险都买了,她还是会乖乖听你的。

听到这段话的时候,我是惊讶的。我心中的大咖就是这样给客户推荐保险的,是靠忽悠加欺骗来达成目标吗?难道我以后也要这样忽悠我的亲朋好友吗?这是我来保险公司的目的吗?

我终于活成了自己曾经讨厌的样子!

那一刻,我对自己的选择,对这个所谓女性大咖,对这个团队,甚至对这个公司,产生了怀疑。请原谅,对于她,我只能用女性这个中性词,而不是平时的美女大咖的称呼,因为,从那一刻开始,她在我心中,不美,很丑陋!(我相信这位大咖应该还在信诚,如果她看到这篇文章,也一定能记起自己说过的这段话。)

2 定寿事件

虽然对某些大咖有了怀疑,但我依然觉得,可能是某些人的行为,而不是整个团队,公司,行业的问题。只要我做好自己,就OK了。于是我继续自己的信诚之路,继续寻找我的客户,推荐我认为优秀的保险。

某一天,我在帮一对年轻的夫妇做家庭的保险方案,当然,重疾险是必须的。但是,客户家庭有房贷,还有老人赡养,只是做一点重疾险,显然是不够的,应该搭配一定的寿险,尤其是定期寿险,以应对可能身故导致家庭后续房贷无力偿还的问题。那应该搭配什么样的寿险呢?我去咨询主管。

主管告诉我,信诚,现在没有可以独立销售的定期寿险,只有一款可以附加的定期寿险。

我问主管,那如果客户买了重疾险,附加了定期寿险。客户不幸得了重大疾病,经过一段时间治疗,还是身故了,重疾赔付之后,定寿还可以赔呢?

主管告诉我,主险是重疾险,发生了重疾,赔付了,主险就结束了,附加的定寿也结束了。如果重疾以后再身故,那就也没法赔付了。现实情况就是这样的。

那一刻,我有点崩溃了。一个接近两百年历史,号称最专业的人寿保险公司,一个宣称要给客户带来全面保障的保险公司,居然没有一款适合的定期寿险?这样的公司,真的专业吗?我一个刚来不到2个月的新人都知道需要这样一款产品,公司运营了几十年,怎么会没有一款合适的产品?哪怕是因为产品升级换代,也不能把老产品都下架,新的产品又没有,让代理人卖什么?给客户什么保障?

那个方案,我始终没有做出来满意的方案,无奈中,只能拿着一个重疾险加意外险的方案给客户,我自己知道,这样的方案是不完整的。所以,这个单,我一直没有催,客户也没有下单。

虽然公司一直在催促我们新人出单,每个月都有严格的业绩考核,我依然相信,做一份全面又合适的保险方案,才是真的保险。某一个保险,可以独立卖,但这样就毫无专业性可言。

3 多次赔付重疾

在给客户做方案的过程中,我也一直在网上学习,发现很多保险公司都推出了多次赔付的重疾险,而信诚的金惠康,只有一次重疾,一次轻症,已经明显落伍了。

对这个问题,我在和引荐人一起聊天,特意问过,她左左右右的说了半天,就是无法解释,多次重疾比单次好,那公司为什么不推出多次赔付的重疾险?那时,我开始感觉,其实,她也并不专业。从公司,到代理人,并没有我想象的那么专业负责,我在这里,真的能很好的为身边的朋友提供专业的保险服务吗?我的心里,更多了一些疑问。

事实证明,我的引荐人,不久之后就转到了一家保险经纪公司。而我也在18年底正式加入了明亚保险经纪公司。当然了,这些都是后话。

4 保障的反思

我们当时的团队,还有一些大咖,其中的一位L姐,经常和我们一起聊天。有一次,她说,我们做保险,最重要的还是要去改变客户的一些观念,不然,你卖多少保险,这个家庭一旦遇到风险,最后都是家破人亡。

我很惊讶的问,L姐,你这话什么意思啊?

L姐解释道:比如我们给一个家庭的支柱,推荐了50万的重疾险,好像很不错了。可是你想,如果他真的不幸得了癌症,现在没有什么针对性治疗的办法,哪怕用化疗或放疗,也几乎没多大用处。他能坚决的说,我不治疗,我等死,把50万留给孩子和老婆吗?就算他自己下了决心放弃治疗,他的家人能同意吗?社会的压力,舆论的压力,人性的本能,都会让这个家庭会不顾一切代价的去给他治疗,结果呢,就是这50万理赔款,全部用完了,家里存款用完了,治疗了1年或2年,他还是最终去世了。这样的结果就是人没了,钱也没了,这是我们想要的结果吗?这样的结果,和他不买保险,把家里钱花光,有区别吗?

L姐说的情况的确存在,那一刻,我又一次开始怀疑,我们卖保险,真的解决了客户的终极问题了吗?

其实,这个问题,我后来就明白了,只需要加一个百万医疗或中高端医疗,再加一个定寿,就可以实现治疗费的报销,以及身故责任的风险转移,而这些保险产品,只要几百元或1-2千元就可以解决,和重疾险的几千上万甚至几万,费用不在一个数量级,却解决了更重要的终极问题。而我们当时在公司的鼓动下,拼命的推广重疾险,是不是过于狭隘了?

但是,那时的我,在那样的信诚,没有可以选择的余地。那时的我是犹豫的,是怀疑自己的专业性的。

5 主管的收入

可能是我的犹豫的态度,被团队的主管发觉,她多次的找我沟通,最后使出了她的杀手锏,偷偷给我看了她的工资单。作为一个10人左右小团队的主管,她一个月的收入10万左右,其中个人的业绩收入3-4万,团队津贴6-7万。对我,真的是很大的刺激,她都可以这么高的收入,我也要努力,也可以年薪百万,这些不是梦!

然而,某一天,和一个朋友聊天,朋友直言不讳的说,你们一个小团队十个人,主管就能月收入10万,靠着你们下属的提成,轻松赚钱,这和传销有什么区别?你知道普通公司,一个主管,带个几十人甚至几百人的团队,月收入都不到10万呢。你不觉得保险公司太黑了吗?

我无言以对,这样的收入失衡,类似传销模式的架构,真的有益于保险行业的发展吗?

四 洞悉机密

学习越久,接触越多,我也慢慢明白一些传统保险公司的常用套路。

1. 保险公司,不断的招收新人,说是培训新人,培养成主管、总监,年薪百万。其实,要的是等他们进了公司,先给自己和家人买保险,再劝说身边的朋友买。这样下来,能收割的羊毛都割完了,他也就慢慢没有业绩了,最后可能就离职了。但是这些保单,切切实实的留在了保险公司,成了一年又一年的收入来源。你以为自己是保险公司的代理人,其实保险公司把你当客户。

2. 新人进了保险公司,就会不断的培训,密集培训,然后要求每天三访五访,一方面是让你赶快去见朋友,拉他们买保险,出单。另外一方面,就是让你根本没有自己的闲暇时间去独立思考,不让你去接触外面的世界。每天被保险公司洗脑,我们公司多伟大,成立多少年,国内排名第几,世界500强等等,其实,各家公司有啥差别么?要么规模大,安联、安盛这些有说话吗?工商银行有说话吗?保险公司表面说,不要诋毁同行,其实自己做的培训,就是在洗脑,我们是最好的,其他公司都是垃圾。表面不让代理人诋毁同行,保险公司的培训却在有意无意的诋毁同行。

3. 公司产品培训,永远只讲优点,不讲缺点。比如公司的单次重疾培训,从来不提别人家有多次赔付。自己家的轻症没有高发的脑中风、不典型心梗、支架手术,就说那些没用,我们可以赔重疾。多么有讽刺性的误导!或者说,我们是国企,国资委控股,大品牌,服务好,却不会说,在保监会的客户服务排名中,他们排在最后几名。

4. 保险公司把代理人说成团队成员,却从来不把代理人当做员工。没有员工合同,只有代理协议。没有五险一金,却可以随时扣钱。你把团队当作家,团队把你当羊毛薅不停。

明白了这些,我幡然悔悟,在月底考核时,很平静的和考核主管说,对不起,我这个月没有任何业绩,我主动退出培训,申请离职。

从此,我恢复了自由身。不再受保险公司的培训洗脑,而是自己上网查询,自学保险知识,经过半年的学习,终于对保险有了全面的认识,从医疗、意外、重疾、寿险,从一年期、定期到终身,从纯粹的保险销售到家庭的金融理财规划,从盲信公司背景、产品特色,转向客户全面风险分析、需求分析、方案订制。我开始在朋友圈,发表自己对保险的认知和推荐,慢慢的很多朋友开始主动找我咨询保险,我也能给他们提供合理的建议规划,获得了朋友和专业人士的认可。

2018年底,在朋友的推荐下,我正式加入了明亚保险经纪。在经纪公司,这里有多家保险公司的产品可选,我能根据需求给客户推荐合适的保险产品,组合方案。这里有一群和我一样专业负责又孜孜不倦学习的小伙伴,每天相互交流知识,不断提高和充实自我。这里有优秀的工作环境,有合理的晋升机制,有真正的经纪人身份,有其他保险公司代理人没有的正式员工的五险一金。最重要的,这里有我,有我认可并愿意去终身努力的真正的保险事业。

五 寄语同行

这段话,我想送给所有在传统保险公司的同行,尤其是新人。我写这篇文章,不是想去抹黑任何人、公司或行业,只是去记录和反思,这个行业曾经以及以后还会长期存在的一些不文明的行为。

1. 保险行业,是一个朝阳行业,但是不等于你在任何一家公司,跟随任何一个主管,盲目就可以成功。

简单、听话、照做,那是洗脑秘籍,不是成功秘诀。

真正的成功是,做正确的事,do it right。

2. 所有寿险公司都是由保监会监管,不得随意解散或倒闭的。即使特殊情况下,公司运营不算,兼并或解散,客户的保单也会转移给其他保险公司或由保险保障基金代为运营,客户的利益不受影响。

保险公司的历史、规模、金融项目等,并不是决定保险产品的核心因素,只是辅助的因素而已。

3. 保险的核心因素是,保障内容、保障时间、保额、保费、缴费时间。这些才是应该关注的内容。避开这些谈保险,就是耍流氓。

保险就像汽车,保障内容好,相当于发动机性能和整车的安全性更好。而公司、品牌,属于额外加分项,就像车标和颜色。有些公司习惯把自己的昂贵但保障垃圾的保险,比喻成奔驰,实际上这些保险才是挂着奔驰LOGO的奔奔,性能和安全性已经落伍了,只能靠贴牌忽悠人。而那些价格便宜的保险,反而可能保障更好,好比真正的奔驰宝马。这样的高性价比保险,必将逐步占领更多的市场份额。

4. 任何一家保险公司的产品都有特点和不足,所以,局限于任何一家保险公司的产品,都很难给客户做出全面又优秀的保障方案。多家产品组合,才是王道。

5. 保险公司设计保险,渠道负责销售。产销分离,是保险行业,也是所有商业运作的趋势。纵观全球,只归属于一家保险公司的代理人,已经越发稀少了。代理人真正的趋势是,投奔第三方经纪公司。在经纪公司,各家保险公司的产品可以公平竞争,优胜劣汰,客户也能选到适合自己的,性价比更高的保险产品。

至于那些,没有把自家产品开放给经代渠道的传统保险公司,大概只有两个原因:

A. 产品性价比太低,给第三方也卖不出去。例如,平安、国寿、友邦、大都会等等。当然了,他们会自我吹捧,我们的产品优秀,不会给第三方销售的。

保险行业有句顺口溜,要问保险哪家贵,平安友邦大都会。

性价比低的产品,再怎么给自己贴金,也不会成为市场最终的霸主。

B. 有保险公司试图开放经代渠道,但是收到了现有的大量的代理人的抵抗。

比如,平安曾经在自己的APP上开放销售其他家保险公司的产品,但是遭到了平安代理人的严重抵抗,迅速下架。这也成为了保险行业的一段笑话。

6. 代理人,不要把保险公司当做自己的单位。公司和你无关,你只是一个代理销售人员而已。你随时可以离开国寿去平安,离开新华去友邦。但这样转换,你永远都是只能从这一家保险公司的产品选择,王婆卖瓜,自卖自夸。永远都是那个井底之蛙。就像前面说的,平安公司的平台销售其他家的保险产品,这就释放了一个明确的信号:

保险公司抛弃代理人,连个招呼都不会打!

六 再见 信诚

洞悉了保险公司的套路,可以预见代理人可悲的下场,骨哥毅然决然的离开信诚,并且把之前在信诚购买的所有保险都退了,因为性价比太低。给家人买的金惠康重疾险,我看了一下合同,第一年末的现金价值为0,也即是说,我年末去退保,也是1分钱不退,算了,不要也罢。把银行卡的钱都转出来,也不去退,这份合同自然中止吧。当然了,也不能浪费了2个月的缓交期。

记得文章开始,骨哥买的那2份百万任我行的意外险么,我又买了一份300元的综合意外险100万额度完美替换了。那2份百万任我行,我还是去信诚退保了,退了1000多元吧。

退完保险,迈步走出北京王府井大街新东安商场,转身看了一下挂在商场大门上闪亮的信诚公司的LOGO,回忆起自己曾经多次忙碌进出的职场,心里默默的说:

信诚,再见,永远不要再见!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