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朋友
芸芸众生,没有朋友的人,除非性格怪癖,行为乖张,或隐居深山,远离人间,几乎没有。朋友居五伦之末,其实是极重要的一伦,朋友,字面意思就是与自己建立良好关系的人,若是朋友,必具备相互了解、欣赏、信任、容忍、牺牲等诸多美德。推而广之,凡是充分具备好朋友条件的人,他一定也是一个好父亲,好儿子,好丈夫,好妻子,好哥哥,好弟弟或好媳妇。他也可能是一个好职员,好领导,好下属。反过来亦然。
我在这里谈论的朋友,立意甚高,不是未有深交而单凭哥们义气结交的所谓“朋友”,或喝了一场酒,有酒有肉便是朋友,没酒没肉便形同陌路的“酒肉朋友”,这里指的朋友,是英国诗人赫巴德说过的,“一个不是我们有所求的朋友,才是真正的朋友”。就是再把朋友的标准降低一些,真正能称得起朋友的其实不多。试想一下在你困顿的时候,有几人能为你雪中送炭?在你失意的时候,能有几人和你心意相通?再退一步讲,平素投桃报李,莫逆于心,能维持长久,痴心不改的能有几人?如无特别的利害关系,难保在若干年之后不变成为路人。正如亚历士多德说过的一句话“我的朋友啊,世界上根本没有朋友。”,这句话难免有点愤世疾俗,也说明了朋友难得是事实。真正的朋友虽说少之又少,但不是没有,也无需打着灯笼去找。但一定需要长时间的洗练和选择,或志趣相投,或互相欣赏,或患难与共,或情深义重,一旦浪里淘金,不断洗练,铸成友谊,便永不褪色。
朋友讲究物以类聚,人以群分,臭味相投,方能永结金兰。“同学少年多不贱,五陵裘马自轻肥。”,所谓时位之移人也。朋友一定要讲究门当户对,这样才不会在言谈、品味、习惯、嗜好上相差太大,在一起有不适之感,否则,一句不经意的随口话,倒是引起别人误解不快,或是时时处处小心翼翼说话,自己倒产生捉襟见肘之感。小时是同学,长大之后同学入宦为官,这时候你如果还认为是朋友,大错特错了,还像小时候那样童言无忌,勾肩搭背,称兄道弟,朋友必休矣,保持合理的距离,给足其颜面,虽已远非朋友,亦可保持交往,不致形同路人。
结交朋友一定要像孔子说的那样,“无友不如己者”,要结交比自己强的人做朋友。所谓强者,我理解,其一,结交的朋友在品学方面要和自己差不多,其二是说不能交坏朋友。如果大家都要高攀,那谁也永远交不了朋友。记住 “君子之交淡如水”这句话,其关键是淡,淡而不腻,保持距离,始能长久。要把握好这个度,实属不易,有些人认为朋友就是来利用的,予取予求,没有限度。要注意的是,友谊不可透支,总要保留几分,否则,朋友之情不可长久。“与朋友交,久而敬之”,不过“狎而敬之”是很难的,凡事有个度,尊重是最起码的。记得余秋雨先生说过这样一句话,“一次错交,浑身惹腥,一个恶友,半世受累,一招错棋,步步皆输,产生这些后果原因众多,但期间肯定有一个原因是为了友情,容忍了邪恶”。作为朋友,规劝是必要的,但毕竟良药苦口,忠言逆耳,愿意听、能听进去者有几人?我坚持的原则,“忠告而善道之,不可则至”,朋友之情应是享受积极的快乐,互相取暖,而不是劝善去过的,也不可当着他人的颜面规劝,让其不乐,失了初衷。而且你也不一定说得对,自己都难以明辨是非,还来劝人?我倒是觉得,有了朋友,在灾难来临时,你不孤单,在最糟糕的环境,你也风光,这就是朋友之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