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仨》:余生有你,足矣!
杨绛的《我们仨》回忆了她和挚爱的丈夫从相识到相知、相爱、相守到失散的过程,记录了他们一家三口平凡的日常中生出的诸多乐趣。朴实的言语中,无一不流露着对生活的热爱和对亲人的怀念。现记下书中那些打动人心的小片段,以及自己的阅读感悟。
一、爱是包容,你不会的都由我来做
有一次,他们做一次活虾,简直就是一场厨房里的兵荒马乱。杨绛开始假装内行地说,虾,我懂的,得剪掉须须和脚。结果她刚剪了一刀,虾在她手里抽搐,她急得扔下剪子,扔下虾,逃出厨房,又走回来。
钱钟书问她怎么了,她说:“虾,我一剪,痛得抽抽了,以后咱们不吃了吧!钱钟书跟她讲道理,说虾不会像她这样痛,他还是要吃的,以后可以由他来剪。这样的钱钟书,放到当今社会,仍是备受妹子们欢迎的暖男一枚。在他的包容心面前,老婆不会做不要紧,自己来代替老婆做就好。
二、所谓恩爱,就是一个会闹,一个会笑
钱钟书一辈子分不清左右脚,60岁才学会擦火柴。杨绛在医院生小孩,钱钟书说自己在家里“干了坏事”。他打翻了墨水瓶,把房东家的桌布染了。杨绛说:“不要紧,我会洗。”钱钟书说,“墨水呀!”杨绛安抚他,“墨水也能洗。”
回家后钱钟书把台灯又砸了,杨绛问清楚了是什么灯,说,“不要紧,我会修。”不怕你状况百出,老婆我是能手,万事无忧。相比现实生活中,互相推卸责任、互相怪罪,这是很多夫妻的日常。换了别的夫妻,遇到这种状况,或许会爆粗口,会怨怼,会撕逼,严重的甚至还可能上演一场家庭战争。
即使不会打起来,至少是这种对话吧:“老娘在医院辛苦地为你生孩子,要你做点家务怎么了?这点小事都做不好!一点忙都帮不上,还专门添乱!”
然而他们就这样一个犯傻,一个包容;一个犯错,一个温柔地说,不要紧;一个有意无意地闹腾,一个爱心满满地一笑而过。这里的每一个瞬间又何尝不是爱意满满!
三、夫妻之间,争出了输赢,伤了感情
杨绛和钱钟书有一次为了一个法文“bon”的读音,居然大吵了一架。足以见得他们对于学识的追求精益求精到了一种神一般的境界。杨绛说钱钟书口音带乡音。他不服,两个人开始上升到人身攻击。然后杨绛请了专家来判断,杨绛赢了,却觉得无趣,很不开心。钱钟书输了,当然也不开心。
尽管“真理”是辩明了,却最终落得个两败俱伤的结局。自此,他们决定,以后可以有不同意见,不用一定要说服对方。是啊,家根本就不是个讲理的地方,夫妻之间,真的没有必要赢了道理,输了感情。
四、情人眼里看到的全是赞美
钱钟书早就对杨绛说了,“我不要儿子,我只要女儿—只要一个,像你的。”可见钱钟书对杨绛是何等的欣赏!
杨绛说起情话来也丝毫不输给钱钟书的。“阿圆好读书,像钟书。”“阿圆温厚,不与人争,像钟书。”“阿圆好静,像钟书。”“阿圆胆子大,像钟书。”“阿圆喜欢格物致知,像钟书”。
他们是真正地发自内心地欣赏对方,铸就了一对有趣的灵魂那么长久,那么专一。
五、因为爱情,我愿意成全你去做你自己
杨绛说,“我最大的功劳,是保住了钱钟书的淘气和那一团痴气。这是钱钟书的最可贵处。他淘气、天真,加上他过人的智慧,成了现在众人心目中,博学而又风趣的钱钟书。”在这里,我看到了杨绛的伟大,用自己的担当成全了钱钟书,保住了他的灵气,让他可以自由自在地做自己,在文学界熠熠生辉。
六、家是温暖的港湾,亲人们永远愿意相互庇佑
杨绛很胆小,怕鬼,怕黑,钱瑗要保护她。有段时间,杨绛和钱钟书被革命群众“揪出来”,成了“牛鬼蛇神”。钱媛急要回家看望他们,得走过众目睽睽下的大院。必须先写好一张大字报,要和“牛鬼蛇神”的父母划清界线。回到家里,她着重告诉父母,我们“思想上划清界线”!
随后,她就一言不发,偎着杨绛,贴坐身边,从书包里取出未完的针线活,一针一针地缝。她买了一块人造棉,自己裁,自己缝,为妈妈做一套睡衣。又从书包里取出一大包爸爸爱吃的夹心糖。她找出一个玻璃瓶子,把糖一颗颗剥去包糖的纸,装在瓶里,一面把包装纸藏入书包,免得革命群众从垃圾里发现糖纸。
有一天下大雪。钱瑗知道杨绛怕猫屎,一人在雪地里去把煤球里的猫屎都抠干净了。钱媛连临去世的时候,都在安排妈妈的生活。
七、因为爱,我愿意变得更强大来保护你
钱钟书曾对杨绛说,“从此以后,我们只有死别,再无生离。”还有什么情话比这个更感人啊!钱钟书生重病,杨绛说,“我只求比他多活一年。照顾人,男不如女。我尽力保养自己,争求夫在先,妻在后,错了次序就糟糕了。”
钱钟书走的时候,一直没有闭眼,她附到他耳边说:“你放心,有我呐!”那个连虾都不敢剪、怕黑怕鬼的小女人,在所爱的人最脆弱的时候,她变得极其强大。杨绛说,“媒体说我内心沉稳和强大。其实,钟书逃走了,我也想逃走,但是逃到哪里去呢?我压根儿不能逃,得留在人世间,打扫现场,尽我应尽的责任。”
杨绛送走了女儿,送走了挚爱的丈夫。她曾感叹,“剩下的这个我,再也找不到他们了。我只能把我们一同生活的岁月,重温一遍,和他们再聚聚。”
另外,书中有几处甚是感人。
一、杨绛一家沦陷上海的时候,煤球都没得烧,好不容易煤厂有了煤球,他们要求送三百斤,人家只肯送两百斤。并且煤球里掺合的泥太多了,烧不着。有时煤球里掺合的煤灰太多了,太松,一烧就过。就连煤厂送来的煤末子,杨绛都视为珍宝。
可见,每个时代的人都有自己的难处,名人亦不例外,这是生活的本质使然,无需为此情绪波澜起伏。生活中那段艰难困苦的光景没有打倒我的,必然使我更强大,要勇敢直面人生,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面对人生不同的境遇,杨绛不悲也不喜,只是埋头苦干自己喜欢做的事情——代课,写剧本。她那种坦然面对生活中的坎坎坷坷的心态难能可贵。的确,人非圣贤,吃着五谷杂粮,生老病死,喜怒哀乐都是常事,我们需要有一颗平常心来勇敢地面对,坦然接受生活中的得与失。
二、原文如是写道:“我们不论在多么艰苦的境地,从不停顿的是读书和工作,因为这也是我们的乐趣。”应证了那句话“终身学习,便成天才。”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找准自己的兴趣所在,并十年如一日地坚持下去,成为泰斗只不过是时间早晚的问题。
三、杨绛和钱钟书培育出了一位才女钱瑗。她的才一方面体现在自己在学术上的成就;另一方面就是,文革十年间,她不曾犯下一丁点儿的错误,顺利躲过了十年浩劫,这其中的处世智慧不言而喻。对此,杨绛都曾大跌眼镜。除了才华,还有人品。她很受师生们欢迎,乐善好施。曾帮助过一位当时被红卫兵迫使扫大街的老太太,帮她解决了一些困难。老太太慧眼识人,愣是让儿子把阿圆娶到了家。做人,我们仍需保持一颗善良的心,多做好事。
四、原文摘录:“人世间不会有小说或童话故事那样的结局:“从此,他们永永远远快快活活地过日子。
人间没有单纯的快乐。快乐总是夹带着烦恼和忧虑。
人间也没有永远。我们一生坎坷,暮年才有了一个可以安顿的居处。但老病相催,我们在人生道路上已经走到了尽头。“
杨绛对生活看得如此的透彻,快乐中总是夹带着烦恼和忧虑。所以,生活中有烦恼,很正常,学会自我排遣情绪就好,没必要在此过于纠结,学会与烦恼、忧虑同行。
不去羡慕别人,每个人的生活都是既有自己精彩的一面;也有不愿为人所知的暗淡的一面。通常我们只看得到别人幸福的高光时刻,而忽略了人家那段黯淡无光的岁月。对此,还需一分为二,多想想别人的付出。没有人能随随便便成功,在这光辉的背后,人家都经历过怎样炼狱般的苦难?
我们看到的才子佳人的生活,学贯中西,名满天下;一个会闹,一个会笑;和谐的一家三口,妙趣横生。其实,人家何尝不是坎坎坷坷一辈子,暮年才有了一个安身之处?只不过,在这个过程中,他们的灵魂深处保持着高度的统一,相互成全,相互扶持,相互爱护,也就让这一生甜蜜盖过了苦难。
相比人家暮年才有一个容身之所,我们追求买房买车的脚步是不是有点操之过急?日子过得幸不幸福,舒不舒坦,只有自己知道。在杨绛105岁的人生旅途中,虽然很苦(送走了至亲,独留世间20余载),但是更多的是甜蜜,充实,而又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