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话菖蒲,剃头修根剪叶片
花木君
端午节,历来是纪念伟大的爱国主义诗人屈原的节日,然而,端午节并非屈子投江才有的节日,而是早在屈原以前就有的民间习俗。
端午节来历久远,最早据考据是用来登高、沐浴、驱邪避毒的节日,“端”据《说文解字》解释:“物初生之题也”,五月按照地支推算是午月,午为阳,五月是仲夏,顺阳在上,初五为“午”,因此,五月五日,阳气俱盛,被称为“重午”、“重五”、“端阳”、“端午”等。后来,由于屈原的文化贡献以及历史影响,为了纪念,人们便把端午节和屈原投江结合起来,成为了著名的传统节日。
端午节,习俗各地不同,然而大多地方都会挂艾草、菖蒲,食用粽子。其中,菖蒲在古代被先民们认为是神草,《本草·菖蒲》载曰:“典术云:‘尧时天降精于庭为韭,感百阴之气为菖蒲,故曰:尧韭。’”,菖蒲在传统文化中是可以防疫驱邪的灵草,菖蒲“不假日色,不资寸土”、“耐苦寒,安淡泊”,生野外则生机盎然,富有而滋润,着厅堂则亭亭玉立,飘逸而俊秀,因此深得文人墨客的喜爱,甚至给菖蒲拟人化,把农历四月十四定为菖蒲生日。正由于菖蒲神性,加之具有较高的观赏价值,数千年来,一直是中国观赏植物和盆景植物中重要的一种,在书房莳养菖蒲的习俗流传至今。
过去栽培菖蒲只是在文人墨客少数知识分子之间,显示高雅情趣,如今传统文化回归,栽培养护菖蒲的花友盆友们越来越多,然而,不少人会发现,别人的菖蒲发出来的图片,或者在花市看到的无不是青翠爽目,生机盎然,而自己家里的却经常出现黄叶、焦尖,后者萎靡不振,有的甚至变成枯草,随风凋零。
培植菖蒲需要经验,也需要修剪得法。我们看到的都是菖蒲的精彩部分,其实,即便是温室蓺养,也会出现黄叶现象,这是植物生长的自然规律,只要懂得修剪,那么您的菖蒲也会和别人一样油绿葱茏。
关于菖蒲的养护,前人总结经验颇多,早在明代王象晋的《群芳谱》中就有详细的莳养方法,其中养菖蒲的口诀:“春迟出,夏不惜,秋水深,冬藏密。”,就是最凝练的技法。我们今天就谈谈“夏不惜”。
所谓的“夏不惜”就是指的在初夏时分对菖蒲进行修剪,按旧时习惯,修剪菖蒲是在它生日的这一天,《群芳谱》“四月十四,菖蒲生日,修剪根叶,积海水以滋养之,则青翠易生,尤堪清目。”。其实,并不需要拘泥,如果菖蒲生长繁茂,可以不去修剪,只是略微摘叶即可;针对一些萎靡不振,形象欠佳的菖蒲就需要大动刀剪了。
修剪菖蒲,要下得狠心,有的舍不得,只是把焦尖黄叶部分进行摘出和修剪,过一段时间,黄叶继续蔓延,显得整体欠缺精神。因此在初夏一定要全部剪除,俗称“剃头”,就是从根部彻底剪掉叶片,完全不留,这样发起来的新叶芽才能青翠繁茂,整齐美观。
有的文章建议用竹剪,并且给出如何磨制竹剪的方法,这让不少花友为之不少折腾。其实,这是死搬硬套、亦步亦趋、比较僵化的做法,也是一些附庸风雅的酸儒才会做的事。古人主要是缺乏消毒药剂,而且工业技术不发达,因此不得以才为之。现阶段,技术进步,各种工具得心应手,消毒杀菌面面俱到,完全不需要拘泥。从笔者的实际经验来看,只需要干净的小剪刀,经过杀菌剂消毒,从菖蒲根部着剪,全部清除叶片,过不了半个月,绿油油的一片菖蒲新芽就会很快冒出来,青翠欲滴,着实可人。
关于修根,这是很多花友较少注意的地方,修根的原因主要是为了修正菖蒲,古人喜欢菖蒲叶细而致密,根部过于旺盛,或者肥水较大,就会造成菖蒲疯长,因此对根部适当修剪,调节长势,再则就是对枯根烂根进行梳理,也利于菖蒲健康生长。一般来说,在剃头的时候,或者翻盆的时候,可以对根部进行修剪,首先把枯根烂根完全剔除,然后根据花盆大小,根须长度,对根部较长部分进行修短,适当凉放,略干后上盆,然后用消毒剂浇灌。
关于修剪叶片,对黄叶不能剪,剪一段还会蔓延下去,要剪就全部减掉,或者用小镊子抽叶。笔者用小镊子抽叶的方式修剪菖蒲,感觉效果很好,还能把一些枯黄的小叶揪掉,非常实用。至于小镊子,可以买医用长镊子,细长耐用,顺手方便。
另外注意的是,不管剃头,还是修根、抽叶,都需要在完工后,用消毒剂或者杀菌剂进行喷雾灌根,消毒防病,尤其是夏季,容易滋生真菌,可以常备多菌灵、代森锰锌、甲基托布津一列的杀菌剂作为预防使用,不要等有了病菌就不好医治了。
(部分图片源自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2018-6-14易花得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