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爆自短:原来我是个“刺头”
如果不是闲话时大家聊着聊着就聊到了第一印象,我还一直以为自己很是亲善可爱嘞。果然,还是这么的自我感觉良好,自以为是了。虽然是有些批评的意味存在,但仔细想想,那也是我抹不去的曾经,是不够成熟的“意气”表现。现在回过头来看,有些事情我现在来看待也可能还是会采用类似的对应方法,那些事情我觉得自己也并没有处理错,但可能会换一种委婉的说法来表达,会更去照顾到他人的情绪和想法吧。
虽然听到的是对我“高冷”的批判,但现在我好像也并没有因为这些“美丽的误会”而生发出异样的情绪,可能是自我认同感比较高,就没有那么在乎他人的评价了。能听到大家很是安全地说道着“传闻中的我”“初见时的我”,也是一件很有意思的事情,原来别人眼中的我是这个样子的,感觉很不一样呢!
听到了好几句说感觉我“可能不太好相处,比较容易挑刺”的话,然后我们一起回想这个传言是怎么来的。最大的可能,应该就是我曾经总在群里对学校各部门布置的工作有质疑和提问,时不时就能看到我在群里的“活跃身影”,让人觉得“事多”。好吧,那时候没有带班经验,很多事情都不是很清楚,所以对待布置的任务难免会多问一点。办公室的同事们没能解答的,我就直接在群里向发布者提问了。其实现在我也依然会这样啊,只是现在布置的任务基本上都比较熟悉了,即便不熟悉的内容也能在办公室内得到解答,不再需要在群里冒泡发言了,所以,一颗“旺盛的好奇心”不需要被更多人所知,就成为了低调。
然后还说到了我和另外几位老师,曾有过的“质疑”和“发难”,曾有过的“不配合工作”。好吧,这确实无可辩驳,因为拒绝了加班,拒绝了一项在放学后布置的不是非做不可的任务,可能当时说话也比较生硬,没有照顾到任务布置者的情感需求,就留下了这样一个背后“流传”的“小标签”。可能现在捆绑年级组、面面俱到的考核方案,就有我曾经的一份力了。毕竟不能因为某一个人,而影响到整个年级的得分了啦。能想出这个连坐的方法,也是个狠人了吧。
至于其他的,什么“班上学生犯的错”,什么“家长要求太高”,什么“曾经的组长很无奈”,什么“我和我的小伙伴让人害怕”之类的小故事,让我又想起了那些可爱的人们。
当然,我一直都觉得正常表达自己是可以的,不伤害他人,不伤害自己就行。所以,大家说得高兴,我也听得有趣,说说我还是没问题的,我现在是能坦然地接受批评和表扬的人了,还能跟大家一起调侃着那些曾经有过的“魅力事件”,也算我为这繁琐工作增光添彩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