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文友圈旅行随笔散文

旅欧记忆(3)比萨斜塔

2017-02-13  本文已影响132人  高安让

2007年1月24日 ,行驶4个多小时,400多公里地,来到了世界著名地球引力理论者伽利略的出生地---比萨,专心的观看了比萨斜塔,这个塔目前已经填入600吨钢材,每年以0.1毫米的速度下沉。

现场的教堂和斜塔十分壮观,比萨斜塔是比萨城的标志,1987年它和相邻的大教堂、洗礼堂、墓园一起因其对11世纪至14世纪意大利建筑艺术的巨大影响,而被联合国教育科学文化组织评选为世界遗产。

旅欧记忆(3)比萨斜塔

意大利比萨斜塔修建于1173年,由著名建筑师那诺·皮萨诺主持修建。它位于罗马式大教堂后面右侧,是比萨城的标志。开始时,塔高设计为100米左右,但动工五六年后,塔身从三层开始倾斜,直到完工还在持续倾斜,在其关闭之前,塔顶已南倾(即塔顶偏离垂直线)3.5米。1990年,意大利政府将其关闭,开始进行整修。

比萨斜塔为什么会倾斜,专家们曾为此争论不休。尤其是在14世纪,人们在两种论调中徘徊,比萨斜塔究竟是建造过程中无法预料和避免的地面下沉累积效应的结果,还是建筑师有意而为之。

进入20世纪,随着对比萨斜塔越来越精确的测量、使用各种先进设备对地基土层进行的深入勘测,以及对历史档案的研究,一些事实逐渐浮出水面:比萨斜塔在最初的设计中本应是垂直的建筑,但是在建造初期就开始偏离了正确位置。

旅欧记忆(3)比萨斜塔

比萨斜塔之所以会倾斜,是由于它地基下面土层的特殊性造成的。比萨斜塔下有好几层不同材质的土层,各种软质粉土的沉淀物和非常软的粘土相间形成,而在深约一米的地方则是地下水层。这个结论是在对地基土层成份进行观测后得出的。最新的挖掘表明,钟楼建造在了古代的海岸边缘,因此土质在建造时便已经沙化和下沉。

根据现有的文字记载,比萨斜塔在几个世纪以来的倾斜是缓慢的,它和它地基下方的土层实际上达到了某种程度上的平衡。在建造的第一阶段第3层结束时,钟塔向北倾斜约1/4°,在第二阶段由于纠偏过度,1278年第7层完成时反而向南倾斜约0.6°,1360年建造顶层钟房时增加到1.6°。1817年,两位英国学者用铅垂线测量倾斜,那时的结果是5°。1550年的勘测与1817年的勘测之间相隔267年,倾斜仅增加了5厘米。因此人们也没有对斜塔进行特意的维修。

旅欧记忆(3)比萨斜塔

经过100多公里的行驶,我们来到了著名欧洲文艺复兴时期的发源地佛罗伦萨,游览了花圣母教堂、维奇奥大桥、米开朗基广场、大卫像、市政厅广场、受洗堂(天使之门)。

虽然天气很冷,但是使我感受到了欧洲文化的先进,特别是但丁的故乡,米开朗基等都在欧洲文化中做出了很大贡献,特别是地球引力的倡导者伽利略曾被监禁,后被保罗3世在1976年给以平反。他的理论也为世界经济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