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情随笔每天写1000字乡土故事

捡“秋”

2017-11-18  本文已影响167人  春之原野

01

今天是农历十月初一寒衣节。这天的到来,预示着寒冬就要来了。老家江汉平原此时应是树木萧瑟,一片初冬的景象了。

看窗外的“申”秋,满目清丽,“数树深红出浅黄”,一片浓郁的秋色。看异乡秋色,念故乡旧事。想起小时候在老家的捡“秋”来了。

捡“秋”,就是在田间捡拾“秋作物”,或食用,或用于柴禾,与农人的“秋收冬藏”有很大区别。这些捡拾是零散的,不成规模的,纯粹是小孩子,或者老人,或者闲人之作为。

我把这些秋作物统一归集为一个“秋”字,更为简洁明了。

小时候的乡村,还没有分田到户,秋收仍是大集体的忙碌。 抢收抢种,是要赶着好天气好节气的。由于是“抢收”,自然而然田间没有“抢收”干净,会余落了许多秋作物的。少年的姐姐,便带着孩童的我,和乡村小伙伴们一起,在秋后的乡野,捡拾起了田间余落的“秋”。

02

初秋的午后,还有些热。刚吃完中饭,姐姐就催促我,带上棒槌,准备去田间捡拾“高粱根”了。

高粱根,我们方言里叫“高粱芏(dù)子”。这个“芏”字,它与“茳”( jiāng)字组合一起,是一种编织草席的植物。我们方言里叫植物的根,都叫“dù子”,我查了字典,未查到是何字,感觉这个“芏”字是象形文字,用在这里该是合适的。上面是草字头,下面是“土”,不正可以说是植物的根么?

那时的田野,种有大片的高粱。刚收割完高粱并被拖拉机耕种过的土地,一片泛白,根须发达的高粱根,或深或浅地掩没在泥土中。像这种高粱根,把它根须中夹杂的土泥敲打掉,再晒干,可以作为烧火用的燃料。

要知道,那时候任何农作物,包括家里烧的柴禾,都是生产小队里统一按户头按人口分的。秋收后的高粱秸杆、黄豆秸杆当然是作为柴禾,分到家里供烧火之用。可家里烧火,光凭分配的柴禾,是远远不够的。我们姐弟自然在平时是要捡拾一些柴禾的,如树林里的落叶、枯树枝等等。像这种不属于生产小队集体收管的高粱根,我们当然不会错过。

我们姐弟到达田里时,已有许多小伙伴们早到了。姐姐选择了一处人不多的田地,我们便开始了捡拾。先从土中抓起一个高粱根,摆一摆,一些细小的土粒便脱落;而根须中夹带的土泥,则不容易摆掉,需要用棒槌敲打它。几次敲打下去,土泥全掉了,一个高粱根就捡拾完了,把它扔到一边,再去捡第二个。

没捡几个,我就感到手臂酸疼,不想干了。姐姐鼓励我:“慢点打,莫使劲太大!胳膊就不疼了!你看人家都捡了好多了,我们不能比人家少啊!”在姐姐的鼓励下,我虽然手慢点,但不松懈,在与姐姐并行的田行里,一个个地敲打起来。

姐姐手脚麻利,力气也比我大,敲打起来顺当顺手,一个个高粱根从她手里往后甩去。姐姐看我的劳累劲,又心疼起我来,便叫我不要再低头弓腰敲打了,让我把一个个高粱根捡起来归拢到一起。

不一会,一座小山似的“芏子山”就座落在我们的身后。就这样,到傍晚时,我和姐姐已捡拾了3座“高粱芏子山”。父亲拉来了板车,将这些高粱根全部拉回家。

踏着夜幕回家,看到满车的收获,我和姐姐虽然劳累,但心情是很兴奋的!因为,我们为家里捡拾了一大车柴禾。

03

如果说捡拾高粱根是为家里添了一点柴禾,那么捡拾豆芽菜,则是为家里添了菜香。

收割完的黄豆田,被耕种后,要让泥土“抗”上一段时间,再种油菜或小麦。就在这段时间里,收割时散落在地头的黄豆粒,则会在泥土里生根发芽,新长出地面。如果碰上一场秋雨,则会长得更快更壮。

此时,就是我们捡拾豆芽菜的好时机。带上钉耙,挎上竹篮,便奔向田野。

看到地上长出的黄豆嫩苗,一个钉耙刨下去,把泥土带开,我们看到,泥土中正躺着一窝豆芽,白白嫩嫩的。它们弯起的豆瓣,肥壮的茎干,好像正做着出土的美梦,被我们的钉耙吵醒,伸着懒腰呢!

我和姐姐赶快把它们捡拾到竹篮里,再去刨下一窝。

姐姐告诉我,如果看到地上的黄豆苗长得叶青肥壮,则不要刨了,说明它们已经出土很早了,下面没有黄豆芽了,因为黄豆种子一起落地,生根发芽的时间不会错开很多。要刨那些刚出苗的地方,一刨准有。

姐姐的话有道理。按照姐姐的说法去找,去刨,真的是一刨就有,一捡就是十几根白白净净的黄豆芽。

田地里,我和姐姐的脚印越来越多;竹篮里,黄豆芽也越拾越多。放眼望去,田野里,人头也多了起来,许多乡亲也在各自地刨着田地,捡拾着这秋天恩赐给人们的绝好“蔬菜”!

晚上的饭桌上,自然有我和姐姐捡拾回来的豆芽菜。祖母烧炒的,清纯纯,香喷喷!

04

霜降节后,田野里的红薯藤被霜浸透后,叶枯落,茎深红,埋在地下的红薯更甜糯。此时,乡亲们才会将地里的红薯刨起来,收集归仓。

红薯收后的土地,又会用拖拉机翻耕施肥,为种小麦做准备。

随着拖拉机悬挂的拉犁翻起的泥土,总会夹带起大小不一的红薯。这些红薯大的不多,时而有一二个大的,刚露起头,就被跟在拖拉机后面的我们,抢拾起来。这个要看哪个眼疾手快了,抢到大的了,眉开眼笑,欢声笑语;未抢到的,不甘心,仍一路相随,不离不弃。

姐姐跟在后面,总是不断地叫我“小心点,小心点,别碰到拖犁了!”姐姐不跟伙伴们抢,她的篮子里自然都是一些小的红薯。这些小红薯,有的只有大拇指大小,有的像个小鸡蛋,或者像个不规则的乒乓球,我们称它们为“红薯根”。

跟在拉犁后面,时而急跑搜寻,时而翻土挖捡。几趟下来,甚是劳累,汗渍浃背。

姐姐的竹篮里,大红薯虽然不多,但“红薯根”多了,也快有半个竹篮了,挺实沉的,挎得姐姐满脸通红,额头冒汗。

我想替姐姐分担一下,但没有扁担,也没有像样的抬杆,和姐姐一起挎着竹篮走,反而不好走路。少年的姐姐,一直坚持着一人挎着竹篮。

天黑到家,祖母接过姐姐的竹篮,一阵心疼。

我们捡拾的“红薯根”,会被祖母收拾起来,连同生产队分回来的红薯一起,或蒸熟成为我们的食品,或被祖母放到地窖里,在腊月里拿出来熬制“红薯糖”,为我们包裹“糖果子”等点心零食。

05

捡“秋”,除了捡拾“高粱芏(dù)子”“豆芽菜”“红薯根”外,我们还捡拾了竹林里的“拐枣”、田间的稻子、地里的棉花瓣和棉花桃子……

几十年过去了,我和姐姐在乡野田间捡“秋”的情形仍深深地留在我的记忆深处。

每每想来,总是感到很亲切,很美好!

秋天(网图) 高粱根(网图) 豆芽(网图) 红薯(网图) 拐枣(网图)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