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会宠爱自己
越来越喜欢30+以后的自己,更成熟,更能全面的看待事物,理解事物的变化,有愤怒但能安静下来温柔以待,还存在幻想,还有对浪漫的期待,如果有些东西别人不能给,会尝试自己去创造并且相信自己是对的。
不是说不喜欢以前的自己,而是和以前的自己和解了。就像这段时间写的“我的村庄”系列,整个青少年时期好的、不好的记忆都随之而来,我写了很多快乐的部分,但从我以前写的日记看来,也有很多悲伤的部分。
比如敏感、自卑,彷徨、迷茫,对未来的恐惧,总好像与当下的那个自己扭曲着。对自己不够包容,相同的事情在有限的认知里面会认为自己是自私的,因此责怪自己不够好,溺在要拼命改善自己的漩涡里。
其实不然,有些自私不一定是坏的,是我有一定的边界感,是一种自我保护,是宠爱自己的表现,是别人的不理解,别人不会换位思考,别人认知的局限,因此才会受到无端的指责。
我如果生气或是对自己感到厌恶,那就是在惩罚自己,惩罚自己才是最不明智的!
被人说过很多次“你太独了”,有些不合群,去玩啊,加入进去啊。比如婆婆总想我学会打麻将,好跟那些小媳妇老婶子们一起玩,或者一家人就可以打起来,我就是没有兴趣,我要是想学还能学不会吗?
还有工作团队的某些团建,是真的不想参加啊,不是没有团结精神,不是不懂得一个团队需要有凝聚力,而是有些人真的很无聊啊,去听一场废话不如多发一会儿呆,对我来说,它就是一种时间浪费。
就像刘同说的“你的孤独,虽败犹荣”。我的孤独是外在,狂欢是内在;而有的人狂欢是外在,孤独是内在,所以才会被空虚、寂寞这样的词围绕,而我很少能体会到这种感受。
网络图片当知道有些事情被指责不一定是自己的错误时,就会更加公正、客观的看待自己,渐渐地接纳不完美的自己。自律即自由,任性也不是蛮横无理,而是学会不再在某些可笑的条条框框里打转了。
一直以来我就没有一种真正的嫉妒心理,比如我有朋友现在已经在一线大城市落户,在别人眼里,他可能就是那个成功的人,什么都有了。与之相比,我混的就比较糟糕了。可在我眼里,“他强任他强,清风拂山岗”。
他背后的努力与艰辛只有自己知道,所以刺激自己前行的最靠谱的动力永远只有自己。如果是由于这样的刺激而发狠,要发了疯的去超越别人,多半最终会不择手段。我怡然自得的是我了解自己,我们不是一类人。
没有了以前的害怕心理,也没有了一定要出人头地的强烈欲望,并不代表我就想躺平了,而是找一种舒服的姿势活着。我当然还有对未来的期许,我当然还要努力,还要拼尽全力。
当我学会宠爱自己,也就更加懂得怎么与身边的人相处。比如现在夫妻吵架,吵两句我就会说你为什么这样的事儿还要吵呢,为什么还要争论个对错呢,这么多年在一起还不明白吗,有什么意义呢?吵着吵着我就笑了起来。
我已不再多管“闲”事,因为积习难改。追其根源就是来源于母亲的言传身教,成了固有的思维模式,说了也等于白说,因为他“恢复出厂设置”的功能特别强,某些方面没有观察和学习的能力。
这也是我为什么暂时坚持不让婆婆来带娃的深层原因,我不想让我的孩子再沿袭这种没有学习力、不会拐一点点弯的思维模式和习惯,哪怕就是拉回来一点点也好。我傻我愿意。
其实,如果换位思考,在他们的意识里,我反而是古怪难搞、不可理喻的那位。所以有些时候是没有高低对错之分的,不用去争高低,也不用论对错,坚持自己就好。
今天是情人节,有情人的就多传递一些爱,让他/她知道你的爱,没有情人的就多宠爱一下自己吧。给自己买杯奶茶、定个小蛋糕,去做一件在自己的人生旅途清单上想完成但还没完成的事儿也行……
网络图片“特别喜欢被人叫宝宝,乖乖,崽崽,小朋友 ,小东西,能莫名感觉自己被宠爱被重视了。”这是《网易云音乐热评》里的一句话,别以为我在这里理智的分析,我就老气横秋了,我还是个小可爱噢,学会了宠爱自己的小可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