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学习,父母急的不行,孩子却不急,原因在这里。
进入期末考试倒计时了,高年级的班级群里,天天看到家长发出来的各种火爆的小升初考学校的链接,隔着屏幕都能感受到他们的焦虑和担忧。但是,家长们也许不知道,自己的孩子在学校却是上课处于神游的状态,也许父母关心的前程他们一点都不care。所以,作业是要催着写,读书是要逼着读。这样的状态,很明显就是父母急得不行孩子自己不急,不知道自己小升初却要升到什么样的中学,他们没有目标,也没有理想。
而这些年的总有报道说,很多考上清华北大这样的大学后的孩子都成了没有目标,没有理想的“空心人”。他们在高中努力学习,考上不错的大学,可是等上了大学,人生却突然没了奋斗的目标。于是他们整天沉迷于游戏,也不上课,变得很颓废。
为什么会这样呢?就是因为我们没有给孩子找到学习的和人生的责任感和使命感,而小学阶段的孩子,尤其是这些高年级的孩子,他们也缺乏目标,没有确立自己的理想。就如没有方向的车子,也会启动,只是瞎转悠到不了目的地。
如何让孩子找到学习的动力和方向感?
曾经就有一个记者,去到欧洲一个古老的部落,他发现部落里面的生活极其的落后和原始,于是他就想把现代文明引进部落,以便改善部落人们的生活。于是他在部落的族群里面选了一个人出来,然后带他来到了现代文明的社会。这个人从部落里面出来之后,发现很多新奇好玩的东西,比如说他看到房子会在地上跑,这就是汽车。水管插到墙上就会有水,这个就是自来水,他非常的兴奋。
他决定把这些东西带回部落里面去推广使用。当他回去的时候,他就跟部落里面的人说,我在外面看到了很多好东西,房子会在路上跑,管子插到墙上就会有水流出来,可是因为里面从来都没有人见过这些东西,觉得他是天方夜谭谣言惑众。于是部落的首领把这个人活活给烧死了。
许多年之后,这个记者再次回到这个部落,想去看看里面的生活究竟有没有得到改善,现代文明有没有给他们的生活带来便利,可是当他再次回到部落的时候,却发现还是没有任何改变,而且打听到了原来被他带出去的那个人已经被处死了。他感到很震惊,但是还是想继续努力让他们去见识外面的文明世界。于是他又挑选了另外一个人,把他带出来。
当第2个人从古老的部落走到文明社会的时候,他发现原来前面那个人说的是真的,房子真的会跑,管子插到墙上真的有水流出来,当然他也很兴奋,然后他回到自己部落的时候,首领就问他是真的吗?房子真的会跑吗?这个人就变得聪明了,他说不是那个都是假的。
但是因为他看见过所以他相信,这次他改变了策略,他想办法把里面的人,不断的带到外面文明世界里面,让他们自己亲眼去看外面的世界到底是怎样的。而不是靠自己不断去游说。慢慢地当大部分人都见到会跑的房子和会流出水来的水龙头的时候,他们慢慢的就改变了自己的认知,也接纳了外面世界的文明,使用了先进的设备,从此这个部落的生活,得到了大大的改善。
所以说我们在教育孩子的时候,要知道“耳听为虚,眼见为实”。就是说,整天跟孩子唠叨,你要考好的学校,你要去上好的中学,你要怎么样怎么样,念叨多了孩子都听不进去了。可是孩子他自己却体会不到,好的学校是什么样子的。
父母不妨带着孩子去所谓的好学校走一趟,让孩子切实的去感受好学校的文化,好学校的读书氛围,好学校的环境和魅力。孩子看见了,经历过了,感受到了,他就会有概念,头脑里面就会有这个念想。结合自己的亲身经历和见闻,他很快便会有奋斗的目标和理想。
很多父母在平时的假期,也带孩子去游学,去清华大学,北京大学,走了一趟,可不见的孩子回来之后马上就有目标。为什么呢?
这就是引导者水平的问题。你带孩子去走了一趟,你对孩子的引导是怎样的?这很关键,就好比是一个导游,如果他带了一支队伍去到某个地方,一开始他就跟这些人说:“哎呀,你们这些人,怎么会跑到这种鸟不拉屎的地方,这里根本就没什么好玩好看的!”那接下来的行程你肯定是看什么都不顺眼,再漂亮的景色都不好看,因为导游的先入为主给你铺设的印象就不好,让你没了期待。
但是假如这个导游,对任何一件普通的事物,都给游客诠释出丰富的历史含义,地理概貌和人情风俗等知识,那就很不一样了,游客不但见山是山见水是水,还会看到山水后面的故事和人,游玩就会变得很有意思很有兴致。
所以如果父母缺乏正确的引导,那即便是带孩子去走访了名校,效果也是不大的,那如何来引导孩子呢?
首先要创造条件,让孩子看得到理想的模样,看到别人如何考上厉害的大学。并且相信通过自己的努力,也一定能去到那样的环境下读书学习。
如果你对孩子说:“Ta那么厉害,都是因为Ta家条件本来就好,之前读的学校很厉害。”孩子就会想:“我没有别人那么好的条件和基础,也没有优越的家庭环境,那我肯定是不行的咯。”
帮孩子确立目标,找到梦想之后,还要帮孩子找到实现梦想的途径。给他铺设道路,很多孩子沉迷于游戏,不愿意学习读书,也许是没找到奋斗的目标,也许是因为学习遇到了障碍而逃避。
《我把三个孩子送进哈佛》的作者方莉。因为把自己的三个孩子培养的特别优秀,最后都送进了哈佛大学,她被大家称为哈佛妈妈。她在自己的书中就谈到如何帮孩子找到目标并且为孩子实现目标而铺设道路的。
当她看到自己的儿子没有目标而沉迷于游戏的时候是怎么做的呢?她没有一味地打压和制止孩子去玩游戏,而是采用了迂回战术,巧妙地将孩子的兴趣引导到了滑冰和写作上面。
她发现她的儿子对滑冰表现出了极大的兴趣,便激励他穿上滑冰鞋,站在了滑冰场。而儿子从小就很有写作的天赋,于是她鼓励孩子坚持写文章,并帮孩子梳理出一些写作的技巧。在儿子9岁时,就出版了一本书。这给了孩子极大地自信,在此后几年,她的儿子陆续出版了好几本书,获得了不少的赞誉和好评。
她的孩子表现优异最终站在美国国家级的滑冰赛场,跨进了哈佛的大门。
所以说,帮助孩子找到目标,最好的方法就是挖掘孩子的闪光点,把孩子的注意力吸引到孩子的兴趣爱好上。同时也为孩子找到实现的途径,激励孩子战胜挫折、诱惑而取得最后的成功。
从哈佛妈妈的身上,我们看到正确引导孩子的途径,帮孩子找到目标的同时,找到途径和孩子一点一滴的成长,进步。
所以,想要让孩子珍惜时间,做有目标和理想的孩子,不能一天到晚跟孩子念叨:“你应该有自己的理想,要努力读书!”而是要让孩子看到,相信,然后化为行动去努力获取。很多父母自己干着急,孩子却缺乏动力;更多的是,父母把自己的要求放到孩子身上,孩子就会觉得是为了父母而读书。这些都是方法不到位,父母应该多学习并且善于引导,和孩子共同成长,便会有巨大的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