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晨读记》【第2季】中国传统文化闲话古诗词

《晨读记》(36): 秋风吹不尽

2017-12-27  本文已影响78人  大观学园
长安一片月

文/霞客

          今晨读了李白的《子夜秋歌》,读完简单讲解了一下,然后问一年级的郭斌成: “你是不是良人?”,他答“是”,我说: “啊?刚才讲了良人是什么?是别人的丈夫啊……你都还没结婚,怎么就成了别人的丈夫?” 所有人都哈哈大笑起来,他这才发现自己不认真听讲,闹了大笑话。

        然后又讲了一下“胡虏”,说“胡虏”就是北方的少数民族,中国的少数民族可以分为东西南北四大部分,北方的少数民族,总称其为“胡人”,比如上周作文课上讲到的一个《天龙八部》里的大英雄乔峰,就是契丹人,就是胡人;南方的少数民族,通常称其为“蛮人”,比如《三国演义》里诸葛亮深入南蛮之地,七擒孟获,这个孟获就是蛮人,还有比如土家族、苗族,还有那个过泼水节的傣族,在云南,在古时候都是属于“蛮人”。在古代,少数民族都没什么文化,比较野蛮,只有中原、汉地文化最发达……

        这时陈昱澄说: “没文化,真可怕!” 我说: “嗯,是的,没文化,非常可怕……陈同学,问你个问题,傣族人是蛮人还是胡人?” 陈同学一下被问傻了,略一思忖,蒙道: “胡人!” 我说: “额,刚才怎么讲的?傣族在云南,在南方,胡人在北方,傣族怎么被你弄到北方去了?傣族人怎么被你弄成了胡人?……你这个要出去说,肯定会让人笑掉大牙的……唉,没文化,真可怕!……” 所有人都笑了起来,陈同学自己也笑了起来。

        然后让五年级的朱文恒背一背这首短诗,他基本背了下来。又让一年级的郭斌成读一读,他也基本读了下来,给了我一个不小的惊喜。然后又抽另一个一年级的小同学邹佳辉读一读,结果他竟开不了口,一个字也读不出来。因为他根本就没有认真跟着读,书也不看一看,一直在那里玩。

        然后我对邹佳辉说: “你看,你和郭斌成都是一年级的学生,而且同样很聪明,但是差距怎么就这么大了呢?就是因为郭斌成比你勤奋,比你认真啊!如果你只是很聪明,却不能勤奋认真,那就会浪费这聪明,最后同样沦为一个平庸的人”。我说的语气很平和,可是邹佳辉听得面红耳赤,接下来读书就认真多了。

        郭斌成从一开始就一直坚持来晨读,因为刚上一年级,字词基础完全跟不上,很多时候只能是有一搭没一搭跟着读一读,甚至对于一些复杂一点的诗,每句话都可能有几个字不认识,一早上下来可能一句话也没读熟。但是这完全没关系。除了打基础之外,更進一层的学习就好比煮饭,不应该一粒米一粒米的煮,煮一半再拿出来看一看熟没熟。而应该一大锅米一大锅米的一起煮,加入适量的水,盖上锅盖,插上电源即可,然后时辰一到,只要不是石头沙子,就自然都熟了。就是说营造成长环境和学习氛围,让孩子真正喜欢上学习,進入自主自发的良性循环,才是更高明的教育方式,而且在教育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邹佳辉也是几乎每天跟着姐姐一起前来。然而每天也是这般的状态。兴致来了就跟着读一读,唱一唱,跳一跳,不感兴趣了就发一发呆。这完全正常,我也从不批评他。因为我知道,只要他每天坚持来,就在潜移默化的受着这个整体氛围的影响,就在一点一点的良性嬗变着。而同时我也一直在等待和酝酿时机,等待和酝酿着一个又一个随时都可能出现,而又能真正强力震撼他内心的教育契机。今晨的例子,便是一瞥。

        《子夜秋歌》里说: “秋风吹不尽,总是玉关情”,结合今天的情况,我所领悟到的是: 人的内在思想情感和外在环境氛围,有着极为密切的关联。只要让天地间无尽的秋风吹吹吹,吹个不停,人们的内心就会自然而然升起对亲人的思念之情,而且必定会越来越强烈。没有任何人逼着那些洗衣服的女子说: “你必须思念你的丈夫!”,然而那些女子的心里,却挡也挡不住的“总是玉关情”了。

        这个原理用到教育上,也完全行得通。现在很多孩子的成长问题重重,危机重重,令许多家长心烦意乱、无计可施,甚至到了见怪不怪、习以为常的程度了。究其根本原因,便是和这个社会的大环境与家里的小环境对其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耳濡目染所至。

        为什么你的孩子不爱学习?不爱读书?为什么你的孩子要父母老师逼着学习?为什么你对孩子大喊大叫孩子却不屑一顾又或满腹怨愤?要想知道这些问题的答案,除了社会的大环境之外,恐怕每个家长都不得不直面很多自身和家庭中存在的问题了:

        您给孩子营造了一个怎样的学习环境? 你们家每晚是一起读读好书,还是一起看电视?还是各自玩手机、打游戏?你们家是个书香之家,还是个吸烟喝酒打麻将的毒气室?是个“学习型家庭”,还是个“享乐型”家庭?你们家的成人可有读书的意识或习惯?可有温文尔雅、诗情画意、积极向上的家风熏染?……我只能说: 据我的观察,对于当前绝大多数家庭而言,要问的问题还有很多,存在的问题还有很多,亟待改進的地方,也还有很多很多。

        而我们的晨读,便是想要营造一种可以在谈笑风生和严肃认真之间自如转换的学习风气,一种让大家不知不觉就喜欢上唐诗,喜欢上传统文化,喜欢上学习,喜欢上观察,喜欢上思考,喜欢上探究的学习风气。这风气的本质,就是成长的环境和学习的氛围;这风气的背后,就是高远的追求和艰苦的磨砺;风气的威效,就是思想观念、思维方式、行为习惯、学习状态和综合才能的全方位打破与重塑,归正与更新。

        最后,分享一段绿色教育创始人唐明老师在《什么是绿色教育》中的相关论述——

        “绿色教育像春天,既播知识的种子,也播道德的种子;既要唤醒生存的常识与技能,也要唤醒天赋的善念与灵性。

        绿色教育像夏天,长就要长得茁壮,旺就要旺得茂盛;既不惧狂风骤雨的历炼,更不失青春的热望与激情。

        绿色教育像秋天,不仅收获车载斗量的物质之果,也要收获心明眼亮的思想之果;前者就像五谷丰登,后者就像天高气清。

        绿色教育像冬天,总要置身于雪压霜欺的场景,劳其筋骨而苦其心志;总要营造千锤百炼的良机,锻造出非同寻常的人格、智慧与力量。

        如此,我们的孩子就有了更大希望,我们的父母就可以真正宽心,我们的老师就不必太累太无助”。

2017.12.27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