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听逻辑课第一讲》
两三年前我在定投课堂里听溜达老师的逻辑课,那时候她才刚刚开始第一讲。当时特别喜欢逻辑课,听起来很酷,而且我本身也很喜欢推理探案,就一直追着从第一讲听到第十讲,期间,我还打印了逻辑书籍的大纲,资料,甚至还把《Beyond feelings》这本书打印了下来。
这些年过去了,我好像甚至没有怎么阅读过自己打印的书籍,听是听了,也写过几篇文章,对自己的逻辑事实上也是有些提升的,至少不会在冲浪的时候被各种言论带偏,在重要的选择上有了自己的判断,对于因果关系的理解也上了层,知道某些事情的原因并不会导致某些事情的结果,之所以我们产生了很多的逻辑偏差更可能是我的更好这个“魔咒”在指使我们犯错等等。
尽管有了一点点变化,但只是草草的听过一遍,连英文原版书籍也只看了一两页,要做的,要去实践的远远不够吧。
最近听笑来老师的音频,里面提到一个观点,事实上很多人都知道什么是对的,但就是没办法做到,大致意思是这样吧。想想也确实,大多数人都知道运动是好的,有益于身体新陈代谢,但却宁愿躺在床上玩手机也不愿多出来走走。
同理,一个人的逻辑能力十分重要,因为它影响着我们的判断力,推理力,思考力等等,要锻炼这种能力可比锻炼运动要难得多。一个是肢体上的,一个是大脑里的。
我们既然锻炼身体,同样也要锻炼自己的脑子,绝不能让自己脑子轻易“生锈”。而逻辑能力同样是要长时间有效的训练的,要经常去琢磨的,要身体力行的。
在今年,我重启了逻辑课第一讲,到今天为止已经听完这一讲,而溜达老师已经讲到二十讲了。重听的这一讲,由于这几年的经历与经验,又让自己有了新的感受,又有了新的实践。
在这里就举个例子吧。我们应该要把人和人的观点分开,大致有以下四种情况。第一,人是好的,观点也是好的。第二,人不好,观点也不好。第三,人是好的,观点不好。第四,人不好,但观点是好的。
对于前两种,我们都很容易接受嘛,你都好我也没什么可以评论的。倘若都不好,那就避而远之呗。第三种我们会经常碰到,人是挺好的,但有些观点确实自己没办法接受的,那么就不能因为人好而一味的顺从听从;第四种我们经常遇到自己不喜欢的人,或者人品不好的,但人家确实有好的观点甚至有厉害优秀的地方,不能因为人不好,而一票否决所有。
要知道人是人,人的观点是人的观点,每个人都有自己美好的一部分,但是更多的是我们观点要提升,要改进。
逻辑能力是每个人成长过程中都应该修炼的一课,可以推荐《beyond feelings》这本书给大家,一起锻炼逻辑能力。我也要开启逻辑课第二讲的学习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