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法随笔散文心情随笔

人设建立与崩塌的背后

2018-12-09  本文已影响25人  躲在角落的小明

看书的时候看到某些点,常会生出许多偏离文章主题之外的想法,这似乎对不起作者的本来意愿和思想感情,但也是看书时的一大乐趣了。《火花》中德永的一段自我剖析,延伸出了一些关于“人设”的看法。

周围的人经常说我玩世不恭,其实,我只是紧张得面目僵直而已。在他人看来,那是我对别人不感兴趣的表现,或者是好战的敌意。我本来没有那层意思,但周围的人都嘲讽我“这小子不随波逐流,想一枝独秀”,结果不知不觉中,我下意识地觉得非这样做不可,逐渐变得越来越自我了。于是,周围的人把我的那些言行当成了证据,且深信不疑。但是,我的有才华的部分却被彻底的否定了,这一评价很残酷。这会使我逐渐变成一个没有牢固立足点的艺人,对此我非常困惑,甚至怀疑这就是真正的我。反正,我被视为一个令人非常厌烦的家伙了。

“我向来是不惮以最坏的恶意,来揣测国人的。”鲁迅先生这样说。

我一向对人性持悲观态度,虽然愿意相信人间有真情,人间有真爱,但面对某些问题时,总要以恶毒的眼光先审视一番,然后再批判自己这种内心阴暗之人的想法应当遭受唾弃。

艺人与粉丝为主体的娱乐时代,近年来所发生的大事件似乎离不开“人设”这个词。新的潮流与风尚在形式上赋予了“人设”以更多的意义,由此,这个词也成了最令艺人们头痛的噩梦。

“卖人设”与“捧人设”几乎是一种粉丝和艺人之间无法调和的恶性循环。在我看来,这循环中充满了欺骗、谄媚和变态的自我满足,就像妓女卖弄风骚招揽嫖客,嫖客喜欢看制服诱惑以满足自己对某些领域的想象一样。艺人们一旦在综艺当中表现出某种特性,便立刻会被媒体与粉丝抓住,套上某种吸引流量的人设,另外也有令人无法理解的,很多人将艺人们在影视剧中的人设带入到现实中,由于一些演员的表演风格相对固定,常常饰演同类型的角色,久而久之,观众们也不自觉地将角色的人设带入到演员的现实中来,这种情况时常让我感到欣慰,我原以为这时代人们的内心复杂阴暗,但从这一点上来看,人们似乎还都保留着孩子般的天真。艺人们在被赋予了某种人设(公司包装的也好,自我吹捧的也好,粉丝营造的也好)后,受到人设的潜移默化,也许本来没那些意思,但在潜意识里,自己的行为越来越向自己的人设靠近,“觉得非这样做不可了”。

对于艺人们的人设,粉丝们往往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艺人们的言行时刻被粉丝监视着,符合人设的表现会立刻被大家吹捧,“我们XX果然是好男人呢”,“哈哈,这操作是我们XX没错了”,似乎被冠以吃货的人设,偶尔吃个苹果都被说成“又在吃啊,是吃货本人了”,被冠以文艺大叔的人设,随便发个早安配一张图,就会有人分析一通思想感情。此时,被带上人设枷锁的艺人就只能在公众视野里继续虚假的活着了,因为无论你做什么,都会被当做是你人设的一部分,就像《三体》里的面壁者一样,陷入了逻辑怪圈,怎么也出不来了。倘若偶尔不小心显露本性,做了你人设之外的事情,就会立刻“人设崩塌”,掉粉无数,人人喊打,“好恶心,还总把自己当做好男人呢”,实际上并不是艺人自己把自己当成了“好男人”,而是粉丝自己给自己表造了一个想象中的人物。

至此,从“卖人设”到“捧人设”再到“毁人设”的恶性循环就此形成了闭环。在这个循环中,艺人的个人能力和业务水平被完全埋没,只成为了裹着虚假外衣,活在别人脑补中的所谓“国民XX”了。

为了吸引粉丝和推销自己而卖得人设,为了满足自己对偶像美好幻想而营造的人设,最终断了艺人的演艺生涯,摧毁了粉丝的美好想象。而一段时间过后,粉丝们又会寻找新的目标,在别人身上寄托起自己的愿景来,只是可惜了那些被“人设”毁了的本来能力很强的艺人们,逐渐的淡出公众的视野,也终于能好好做自己了。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