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持,一种可以养成的习惯
坚持,一种可以养成的习惯笔记
亚里士多德说:人是被习惯所塑造的,优异的成绩来自于良好的习惯,而非一时的行动。
之前我们说过,由兴趣出发培养的习惯,更容易坚持下去。但是工作生活中也有很多我们不喜欢,鉴于实际利益还是必须坚持下去的习惯。今天我们就来说说这样的习惯怎样坚持下去。
所有的人都有维持现状,对抗变化的这种心理。面对新的改变,我们总是充满了对抗心理。
培养一个新习惯,对我们的身体来说,它是一种变化,所以我们会本能的产生抗拒。这就是为什么,每当我们开始一个新习惯,刚开始我们充满了干劲,可是过不了三两天我们就像一个泄气的皮球一样,回归原点。
但是一旦我们坚持下去到了一个临界点,大脑就误以为它像所有的日常行为一样,轻松平常。就像每天早上的洗脸刷牙一样,到了这个临界点,如果有一天早上起来不洗脸不刷牙,大脑就会提醒你,你今天不一样了。
那么需要持续多久之后才能够成为习惯化的下意识动作呢。我们可能经常在网上看到21天培养一个好习惯,或者是三个月培养一个好习惯,六个月培养一个好习惯,这些不同的说法,它们都靠谱吗?事实上,根据习惯的种类不同,所需要的时间长短和强度也不一样。
比如说行为习惯,也就是每天比较规律的行为,每天读书,记笔记,整理家务了这些事情,这些行为习惯,一般来说培养时间大概需要一个月。
身体习惯就是减肥,运动,早点起床了这些,相对于行为习惯培养,身体习惯对人的影响更大,需要的时间比较长,大概需要三个月。
思考习惯,逻辑思考,正面思考等,思考习惯与当事人的性格和原有的思维定势强度有关,所以对于变化,产生的抵抗最强烈。一般来说,至少需要六个月。
从三天打鱼两天晒网的古老谚语,可以看出培养一个好习惯,最难坚持的,就是一开始过了三两天后的那几天,消耗的抵抗心理能量最多。一旦熬过了最初需要痛苦坚持的阶段,就进入了平台期,之后坚持下去的心理阻抗就没有那么大了。
根据古川武士对行为习惯培养的研究统计,在习惯养成之前通常会有三大难关。
第一阶段 反抗期,大约七天左右,42%的人会产生马上就想放弃的心理。
第二阶段 不稳定期,从第八天到第21天大约有40%的人会被繁琐事物或其他人影响,然后放弃。
第三个阶段 倦怠期,从第22天到第30天,有18%的人开始感到厌烦而放弃。
可以看出,在最开始阶段放弃的人是最多的。也就是大家常说的三分钟热度。一旦能突破三分钟热度和不稳定期,基本上离成功培养一个好习惯不远了。
可以通过试着幻想一下我们坚持好习惯达到的目标,带来的效果是怎样,来刺激我们坚持下去的心。
比如说我们每天坚持练习英语听力十五分钟,每天看三分钟的电影片段,重复五次,就可以不看字幕而听明白内容。一般的电影一个月就可以看完一部吧。持续一年后效果会怎样呢?是不是可以不看字幕就能够看懂喜欢的外语电影了呢?
每天阅读半小时,持续三年后会有怎样的效果?按照一般的速度,假如六小时能够看完一本书,三年就是90本书,如果钻研的是某一特定专业领域的话,90本书,足以能够保证你成为一个领域的专业人士。
就像首先要种下一颗种子,才可能在未来收获到一棵树。想要有收获,就必须培养习惯的种子。生活中人们很容易受到成功学简单粗暴的成功技巧,或一些实用性书籍影响,一味追求快速收获。忽视了想要获得丰厚的果实,就必须经过长期培育的事实。一百个小时的刻意练习,能让你区别于多数人,想要成为真正的专家,在多数领域,非10000小时刻意练习不可。
接下来说说,在习惯制定后怎样顺利的度过三个反抗阶段。
在第一个阶段,一开始可能很激动,刚开始的两三天充满了干劲,刚过第三天,可能有的人就有些泄气,开始懒得动了。
在这个阶段,需要注意的第一个原则是锁定一项好习惯,也就是不要同时培养多项习惯。有的人比较贪心,总认为一次培养两三个好习惯,效率更高。其实最高失败率的就是这样干。先试着从一个小习惯做起,等达到目标之后再尝试下一个习惯。
第二个原则就是坚持有效的行动,同时不要设定太多的行动规则。还拿学英语来说,如果你设定了这样的行动规则:早上起床练一小时听力,在公司通勤车上继续练,周末上两次英语对话课,下班时间背单词…等。虽然看起来都是围绕同一个习惯,但是规则太复杂,持续执行比较困难,几乎没有能坚持下去的可能。相对来说,简单的事情更容易坚持。我坚持记梦1000天了,就是早晨起床赶紧记,就这一个规则,所以容易坚持。
第三个原则,不要太在意结果,比如说你本来设定三个月后某科考试分数提高30分。因此每天坚持针对性学习一小时,最后的考试结果却不如你预期。需要考虑的是除了检讨学习方法外,也要知道考试结果有很多干扰因素。并不是我们坚持学习的好习惯有错。
刚开始落实习惯时,不要大规模进行改变,从微小处着手比较好。就像以前说过的把项目分块拆解到最小化练习。从可拆解到的最小模块开始练,练习到一定程度,模块组合起来练习。比如小孩吃饭这个动作,大人看起来是不是很容易,拿起碗和筷子吃就好了,但小孩可不是这样,先练习拿筷子,会拿后,才到夹东西这个动作,夹东西又需要眼睛和手的配合,都看过一岁多小孩吃饭吧,是不是看起来很困难的样子?但是到了三四岁上,几乎所有小孩都很流利的使用筷子吃饭了,还可以边吃饭边干别的,比如看电视。这就是把吃饭的动作先拆解为最小化分组练习,经过一段时间的练习,可以组合起来发挥作用了,再练习下一个组合。
在第二个反抗阶段,也就是不稳定期,需要建立持续行动的机制。
将行为模式化,在固定的时间地点执行习惯,比如早上醒来先阅读,每天都这样做的话,就会形成无意识的行为,一起床就去抓书,不这样做就会觉得少了点什么似的。
例外的规则设定,我们的时间一般来说并不是完全由自己控制,有时突然增加的工作,或其他私事都可能影响到习惯的实施,所以需要提前建立弹性计划,遇到意外插入的时间耽误,怎样安排应对。
还可以设定持续开关:参加一些相同习惯的小组,组员之间互相激励,也是保持动力的方法之一。
找到一个合适的同伴或教练,获取即时反馈。
每完成一个阶段对自己进行正向强化的奖励,也是坚持下去的好办法。
第三个阶段,也就是倦怠期,最后的反抗,要怎么处理呢?
这个阶段我们首先会感到厌烦,觉得提不起劲儿,开始焦虑培养习惯的意义。针对厌烦我们可以试着添加一些变化,比如说学英语可以试着换一些教材,或者从大电影换到卡通电影,增加一些新刺激。检查下这么久以来的学习成果也是一个好办法。尝试开始下一项习惯的制定也是一个好办法。时刻记着要想得到丰厚的收获,持续播下习惯的种子是很有必要的。
培养好习惯的过程中,需要不断的变换花样刺激自己持续坚持,最终才能收获甜美丰厚的果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