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老街解读人世随笔

安然一处昙华林(发现武汉二)

2019-12-02  本文已影响0人  我是柳如是

世界教育看中国,中国教育看武汉,武汉教育看武昌。近代武昌教育圣地,当看老武昌这边的昙华林。

安然一处昙华林(发现武汉二)

螃蟹甲往南这条街,咋看与别处无异,然你身临其境时,却有一股浓浓的文艺,书卷气息扑面而来。与普通大学附近街区有别,全因了它底蕴深厚。且不说,省中医大学宽宽的操场上,仿佛千年中医中药味道霭霭而来,有些久违,却又从未分离;张之洞所创省立第十四中学,花园山附近的山包包布满读书的学子;单看那些各式各样中西建筑,包括济慈医院,文化书院,武昌首义孕育处,抗日文化发源地,教堂……大大小小叫得出名的,有长长历史的场所50多处,就让你自顾不暇。一条长不过几百米的巷子,一天的时间也不够,且游且品间,中国近代战争,文化,教育,医疗,外交的画卷便愈来愈清晰。如果说《清明上河图》反应了北宋汴京附近清明时节市井全貌,那昙华林则是近代中国文化全部缩影,倘若想了解中国近代的进步,不可不看昙华林。

安然一处昙华林(发现武汉二) 安然一处昙华林(发现武汉二)

当然在历史的基础上,昙华林也做出了适应潮流的改变,不仅为凭吊观,更为青年率,让他们永远铭记昙华林是一条文化街,虽有臭豆腐的香味,烤鱿鱼的诱人,占卜奶茶的吸引,更有那些历史的雕塑,传统的刺绣,青年自助写作的安宁……。这一处安然屹立于武昌角落的巷子,却少有市井味,的的多亏了它的创立者当年的对中国文化特别是教育的守护,以及守护者坚定的信念。

入夜时,花园山边的昙华林一定会感慨:身前身后事,

如何照得这般分明,

只花园山伴我不寐,

一山虫鸣,几家犬吠。

有山的地方,还真有些霭霭之气,倘若又有些水,便有些俗气了,这样挺好。

安然一处昙华林(发现武汉二) 安然一处昙华林(发现武汉二) 安然一处昙华林(发现武汉二) 安然一处昙华林(发现武汉二)

附:今日东湖边,虽然人少水低,却也别有一番冬日的况味,流连期间,很容易为赋新文强说愁,于是一篇《昙华林》诞生了。

安然一处昙华林(发现武汉二)

  文:春日融融2019年12月2日傍晚于东湖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