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文章

崇祯除掉魏忠贤高明,还是康熙除掉鳌拜更高明

2020-12-19  本文已影响0人  宋书斋

丨崇祯

(环境)崇祯继位的那天晚上,皇后告诉他,不能乱吃宫里的东西,于是他给崇祯准备了几天的干粮。具体来说就是几个馒头。这样做是防止魏忠贤下毒暗杀他。

除此之外,崇祯还在袖中藏了一把匕首,防止有人行刺。尤其是他身边的小宦官。他都看成是刺客。眼睛始终不离他们,只要他们稍有动作,崇祯都非常的紧张。

当时,魏忠贤想立个傀儡小皇帝,方便自己继续作恶,但没想崇祯来的太突然,魏忠贤没有得逞,也只能承认了当前的现实。

此时的崇祯是个17岁的小伙子,这在魏忠贤看来也不算大,他并没有杀了崇祯的想法,他想的是,如何才能把崇祯变成第二个天启,好任他摆布。

而崇祯却时时刻刻想着魏忠贤会杀他。

(过程)天启帝的丧失终于办完了,崇祯终于登基了。大明的大权交到了崇祯手里,但是,崇祯是个非常谨慎的人。虽然大权在握,但谁是朋友谁是敌人,他依然分不清楚。

所以崇祯决定慢慢来,等局势明朗了再说。

而魏忠贤却坐不住了,他非常想知道崇祯对他的态度,是好还是坏?于是他给崇祯上疏,说自己老了想退休,看看崇祯对他的态度。

崇祯虽然年轻,但是他做事很成熟,他一眼就看透了魏忠贤的用意。很多大臣们以为这是除掉魏忠贤的最佳时机,没想到崇祯的做法却出乎了他们的意料,崇祯没有同意。

他将魏忠贤的辞职书打回去了,不批准。大臣们很失望,魏忠贤很高兴,他以为崇祯是忌惮他,却绝对想不到崇祯小小年纪,心思却那么重。

这是他们交锋的第一个回合,看起来是魏忠贤赢了。

魏忠贤有个夫人,客氏,以前是天启帝的奶妈。现在天启帝死了,她没有了待在宫中的理由了。但她又不想走,毕竟有魏忠贤给撑腰呢。于是她也学着魏忠贤,给崇祯上疏,说自己要退休。

客氏以为,崇祯忌惮魏忠贤,肯定也忌惮她夫人,这是必然的。但是没想到,崇祯立马就同意了。这一下把客氏给搞蒙了。把魏忠贤给搞蒙了,也把所有的大臣们都搞蒙了。

很多人都看不懂崇祯出的这叫什么招。但是事后证明,崇祯做的非常正确,因为客氏离开皇宫,没有引起一丝波澜。不但没有人起来反对,甚至都没有人议论。

毕竟魏忠贤是魏忠贤,客氏是客氏,两个人的能量是不一样的。

这算是他们交锋的第二回合,这次崇祯赢了。

客氏的离开让魏忠贤有点摸不着头脑。因为他的职位没有变化,看不出崇祯要收拾他的迹象,只有崇祯身边的太监换成了原来信王府的人。

崇祯和魏忠贤的第三次交锋是一个大臣引起的,这个大臣看出来崇祯想要收拾魏忠贤,但是他也不敢直接弹劾魏忠贤,他弹劾了一个为魏忠贤修生祠的官员。

这个官员给崇祯出难题,如果崇祯惩罚了这个官员,那么就是对魏忠贤不满,崇祯到底怎么做,魏忠贤也特别的想知道。

大家都在等着崇祯给答案。崇祯给的答复是,以前修的不要拆,以后不准再修了。

崇祯的这个答案又把魏忠贤给搞蒙了,也把大臣给搞蒙了。没有人能把准崇祯的脉。

这第三回合的交锋,应该算崇祯赢了。

魏忠贤此时已经是个五十多岁的老头了,竟然没有崇祯沉得住气。可能他太想知道崇祯对他的态度了,于是他故伎重演,又一次提出辞职。

令他没有想到的是,崇祯这次非常爽快的答应了。并且,口头嘉奖了魏忠贤,说他是大明的功臣,为先帝出了不少力,以后回家好好养老,过个幸福的晚年吧。

魏忠贤很意外,没想到自己试探一下,竟然把自己的大权丢了。同时他也很庆幸,他知道自己作恶多端,肯定没有好下场,但是崇祯却肯定了他的贡献,并且勉励他,好歹还能过个晚年。

魏忠贤回到家里收拾东西,光金银珠宝就装了十几辆车。他有一个属下跟他说:“你现在是辞职回家,怎么能带这么多财宝呢,如果皇上知道了,怕给你定个贪污的罪名,咱们还是低调点好。”

魏忠贤恍然大悟,所有的财宝都不带,就一人一车一个包裹上路了。

半路上,一个人正在等着他。这人是原来信王府的太监,王承恩。魏忠贤看到王承恩来了,肯定是带着皇上的旨意来的。但是魏忠贤不怕,因为崇祯前几天还说他有功于大明,这就说明他是功臣,皇上不会杀他。

可是魏忠贤真是太天真了。那都是崇祯放的烟雾弹迷惑他的。这次王承恩过来,就是来了结他的生命的。王承恩给了魏忠贤一尺白绫,在士兵的帮助下,魏忠贤‘自杀’了。

(总结)崇祯铲除魏忠贤,用的是权谋与智慧。崇祯年纪轻轻就有雷霆手段,倒也让人佩服。他的谋略不但让魏忠贤看不懂,连当时的大臣也都看不懂。他本来有机会做一个中兴之主,但是大明已经千疮百孔。

而他本人又特别想励精图治,在他执政的17年间,换了50多个内阁大臣,其中一般不得善终。杀了8个总督。别人往往事情正在办着,他都觉得办不好,这算是他的一个重要缺点吧。

丨丨康熙

(环境)康熙继位的时候还是个孩子,在孝庄的庇佑之下活的挺好,但是他终究要长大,等他明白事了,发现面前有一个障碍,就是鳌拜。

康熙继位的时候本来有四个顾命大臣,其中索尼地位是最高的,鳌拜地位是最低的。中间还有苏克萨哈和遏必隆。但是鳌拜是满清第一勇士,为人比较蛮横,竟然开始欺负其他三个顾命大臣,对一年年长大的康熙也特别无礼。

(过程)鳌拜虽然蛮横无理,但是还到不了窃国这一步,而且鳌拜也没有窃国的野心,他就是非常享受这种为所欲为的感觉。

有一回,鳌拜为了证明大清国没有他就转不了,所以请了几天病假,吓唬吓唬康熙。康熙很生气,这就是藐视皇帝,给他面色看呀。

但是他知道,鳌拜在朝中党羽众多,想铲除他不是那么容易的,该服软还要服软呀。虽然很不情愿,但是康熙还是假装关心大臣,上鳌拜家里看一看他的病情,也算是皇恩浩荡吧。

那天很不巧,有一个大臣正在怂恿鳌拜登基称帝。鳌拜一听,吓了一大跳。那位大臣还带了一件龙袍过来,让鳌拜试穿一下合不合身。

鳌拜受不了这种诱惑,就半推半就的穿上了。好巧不巧,康熙来了。

时间太仓促,鳌拜急急忙忙把龙袍脱下来,发现没有地方放。同时,他还要继续在床上装病,于是就顺手把龙袍藏在被子底下。

等康熙来了,鳌拜也没有下床给康熙磕头,康熙也免了他的礼。简单寒暄几句之后,康熙看见了被子里龙袍的一角。虽然心里十分震怒,但是表面上还是装作若无其事。

回到皇宫之后,康熙觉得鳌拜不能再留了,但是怎么除掉他,却成了一个问题。想来想去他想到了一个方法,训练勇士,擒拿鳌拜。

康熙让自己的亲信太监,训练了30人的‘捉鳌小队伍’,他们都是百里挑一的勇士,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康熙十分满意,准备等待机会,一举擒拿鳌拜。

一次,康熙将鳌拜的亲信派出去执行任务,然后宣鳌拜进宫议事。鳌拜没有察觉,就大摇大摆的去了。

一进大殿,殿门就被关上了,鳌拜心知不好,但是自己武功高强,倒也没有太大惊慌。这时,殿内进来了30名勇士,见到鳌拜就扑上去,经过一番战斗,鳌拜被活捉,关进了大牢。

之后,康熙宣布了鳌拜的罪状,并将他软禁。

(总结)康熙除掉鳌拜的时候比崇祯还要小一岁,但是他没有崇祯那么多阴谋,而是选择了最直接的方法,因为鳌拜和魏忠贤不一样。鳌拜只是娇纵跋扈,欺压皇上,他连独揽朝中大权都算不上。

康熙少年有为,聪明果断。长大后,平三藩、收台湾、征服准葛尔,立下不朽的功业。

请在评论区留下你宝贵的意见吧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