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恩相遇,温暖心灵
上周六到这周三,连续5天,外出学习。
周六及周日上午,郑州大学参加“全国教育名家论坛”;下午动身去运城,在运城国际参加三天数学教研 。
今天,独坐办公室,清空自己,寻求成长。
数学建模
数学建模思想,是上学期南明数学研讨时讨论的一个核心问题,却一直没有清晰地理解,在平时的教学中,不知如何运用,心存困惑。
在这5天的学习中,来自北京的牛献礼老师和运城国际刘萍芳老师的两节课,使我的建模概念清晰了一些。两位老师正好选取“工作效率×工作时间=工作总量”和“速度×时间=路程”这两个数量关系的教学内容,而在教学中,数学建模思想的渗透有相似之处,给我的心中种下了一粒种子。
【牛献礼老师】“工作效率×工作时间=工作总量”一课中,从相应的整数问题引入,让学生经历了“猜想——验证——再猜想——再验证”的思维过程。当确定单位1这个知识后,将知识迁移到“运货、泄洪、相遇”这些题目,由一道题到一类题,模型就建立了。通过对同一类事物属性进行分析、比较,归纳出共同的本质属性,帮助学生很好地实现相关的抽象概括,即“模式化”。
【刘萍芳老师】在引导学生总结出“速度×时间=路程”的数量关系后,又鼓励孩子们根据乘除互逆的原理,找到其它两个相关的数学关系。然后利用编故事,使孩子们在情景中加深对数量关系的理解。然后给出一系列题目,让孩子们找出每个题目中的相关的量,通过这个过程,建立“速度、时间、路程”三者之间的关系模型。
课堂氛围
【刘伟男老师】来自北京史家胡同小学。她对孩子们亲和地态度,深深地吸引着我。印象深刻地一个动作,是她在讲课过程中,会时不时地蹲下身子,有时是为了一个板书,有时是为了调整课件,有时则是为了与孩子们更好地交流。这一个蹲下去的动作,是平时课堂上及少看到的,而刘老师做起来却自然而然。
【张红变老师】运城国际,也是一位这样的老师。温和、轻柔的语调,将每一个数学问题展现在孩子们的面前;恰当的疑问,又将孩子们思路带入了深层思考。整个课堂的师生对话,如缓缓流水般,灵动、碰撞。
随后交流时,张浩说:“你所欣赏的,往往就是你所缺少的。”是的,反思我的课堂,我的情绪总是会被孩子们的学习状态所影响,总会因个别孩子的不专注,而严厉地批评、指责。在这两位老师的课堂上,看到了自己的不足。
建构要慢
数学教学的方向在哪里?
在运城国际,赵龙老师就课堂核心目标的确定、挑战单的设计及理想课堂的模型,进行了细致的解读。
就刘萍芳老师的“路程”一课来说:第一,怎样建立路程模型,也就是精彩观念的诞生,速度是怎样逼出来,如果老师直接告诉孩子们这就是速度,就缺失孩子们观念建构的过程;第二个是怎样来灵活应用,给出一系列的题目,让孩子们来分清谁是谁,通过不断刺激,加深孩子们对路程模型的建构。
贺校长曾说过:“要想要成绩,掌握一定的技巧,是很容易的。但是知识在孩子头脑中的建构,则不是一朝一夕的。”如何将知识的建构做扎实,同时还让孩子的成绩不掉队,注定是一段艰难路程。
感恩相遇
运城三天,观摩了5位老师的精彩的数学课堂,倾听赵龙老师对数学课程的解读;
旁听严盈侠老师的《红楼梦》课程,通过对王熙凤这一人物多角度的分析,让自己有了再读《红楼梦》的冲动;
莽撞地闯入了高一数学课堂,虽然什么也没听懂,却被老师幽默的语言,孩子们积极回应所打动;课后,当我们准备离开时,讲课老师却追出教室,诚恳地征求我们的意见,让我们一行几人惭愧之余,也异常感动;
参与了一次班主任沙龙,一次数学组的共读,聆听魏老师的解读,“一努力,你就会陷入更深层次的黑暗”、“做好最坏的打算,自然就不会焦虑” 这些话语,让我也感慨:魏老师的语言,总是能给人一种豁然开朗的感悟;
观看了“少年演说家”,感慨孩子们的审辩式思维与学校给予孩子极大的言论自由。当主持人和三位点评嘉宾与演讲孩子们展开对话,现场热烈的互动气氛达到了高潮;当魏老师很淡定地表态“不是谁的声音大,就代表着真理”,观众席顿时笑倒一片;
少年演说家现在回想起这些,仍然不由得会心一笑……感恩有这样的一群人,带给这一群孩子一段不一样的学校旅程;感恩我与他们的相遇,看见美好,温暖心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