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土表达方式连同小人物的悲喜剧的好时代
——关于电影《无名之辈》和歌曲《瞎子》的一些想法
昨天晚上看了《无名之辈》这部电影,电影中有几首不错的民谣歌曲,让我印象最深的就是我今天听了一天的片中尧十三做的插曲《瞎子》我看这首歌底下的评论时就有人说,第一次听会觉得很有趣容易让人发笑可是紧接着就会让人感到其中深深的悲情色彩。其实这首歌无论是在音乐上还是在歌词内容上都是一首很忧伤的歌,它能让人感觉到有点容易让人发笑的就只是它的贵州话发音。
尧十三《瞎子》在看影片时刚听到这首歌就有点熟悉感,快听完的时候才突然意识到,这歌词不就是柳永的《雨霖铃》嘛!原来觉得尧十三很有才气,能写出这样有韵味的词,发觉到这首歌的词就是对《雨霖铃》的变式之后更觉得尧十三的确是有才气了。其实写一首词倒不难,而像他这样把一首古色古香的宋词改成了一个具有南方风味的民谣歌曲就很不容易了。
将古诗词改成歌曲这种事很多人都做过,但是如果只是将词谱上一个毫无特色又受制于词本身的曲子那毫无意义,听起来有时侯还会觉得有点奇怪,很难获得诗文本身的美感。又或者把诗歌内容简单地翻译为白话文,这也很容易,也同样让歌曲的表达受制。那么《瞎子》这种只抓诗词核心价值,抛弃语言形式的限制而做出的再创作才是真正的精品。
比如“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这句在歌词中是“我拉起你嘞手看你眼泪淌出来”就是一种很好的转换,不光是把意思转换过来,还要把风格特色等都全部转换掉。这就实现了一种古典美和现代意蕴的转化。就好像原词标题“雨霖铃”这三个字很有画面感——雨淋在摇晃的铜铃上,天气湿漉漉的离人分别在水岸边。而尧十三这首歌的标题“瞎子”则更多具有的是现代的意味,瞎子如何?双眼不可视物,迷茫、困惑……“瞎子”能象征多少就包含多少。这也是古典和现代的一个差别。
由这首歌谈起这部电影就避免不了要谈形式和内容的问题。歌曲是听了想笑,听完感觉到惆怅,电影也是。这部电影我看底下标签显示是喜剧,没看之前我以为是那种贺岁片一样大闹一通嘻嘻哈哈完了看个乐呵的电影,看完之后发现的确是一部喜剧,本来现在电影的标签只有喜剧从没听说过底下贴个“悲剧”标签的。但是实际上这电影很具体地说应该是一部“悲喜剧”悲喜剧就是以喜的形式来表现悲的核心内容。其实任何时候人们都需要悲剧,从《俄狄浦斯王》到莎士比亚的四大悲剧到现在悲剧一直都是文艺作品的重要形式。
《俄狄浦斯王》相对于悲剧,喜剧倒是变了,我们一直讲的喜剧从古希腊开始其实一直都是一种用滑稽可笑来讽刺时务的形式,而今天的喜剧内涵已然不同的,更多纯属取乐。这部电影的也就是用这种现代的喜剧形式来表现了悲剧的内容。现在人们已经不容易接受像《俄狄浦斯王》《哈姆雷特》这种悲剧的形式了,大多数人没有这种耐心去欣赏一部长篇的悲剧故事再去体会什么,看电影更多是“图个乐”悲喜剧之所以受欢迎也是这个原因。悲剧实际上是有价值的是人们需要的。但是现在人不容易接受悲剧的形式了,所以悲喜剧就像是一个糖衣药丸,把这个悲剧包裹在喜剧的皮肤之下,等你吃下去了,你已然知道它的好处了。
这部电电影有很多的悲剧,马先勇本来是个兢兢业业很有满足感的协警,可是一场由于他自己醉驾造成的车祸惨剧夺走了他的爱妻,让她的妹妹成了全身残废,让她的女儿成了叛逆少年。人非圣贤,一个好人如果犯了一个致命的错误该怎么救赎自己?恨铁不成钢的重点就在于这个“恨”。马嘉旗青春年少全身残废,害了她的是他的亲哥哥。李海根一无所有最爱的女人宁愿去洗浴中心坐台也不愿意搭理他。胡广生,满心想当江湖侠客的天真乡村青年,最在乎荣誉和尊严却屡次被全社会戏弄,他很多次说“他们可以给我判刑让我坐牢,可是为什么要侮辱我?”有的人可能会说他的确是犯了罪怪不得他人。但其实电影里表现了很多的是他的善良单纯和幼稚,有时侯人走上一条什么样的路,不全然取决于自己,这也是命运中悲哀的源流。
三个搞笑的陌路人马先勇
最让我记忆犹新的情节是剧中“大头”李海根和“眼镜”胡广生去手机店抢劫,本来盘算着如何去花得来的钱(实际上也无这种可能)最后却发现抢来的全是手机模型。在我们眼里,手机店的柜台里都是手机模型也本来也是很正常的一件事,可是他们完全接受不了这种戏弄,所有人都笑话他们是“蠢贼”。他们已经犯罪了,犯罪是可怕的是恐慌的最起码应该是严肃的,但这种严肃最后被所有人嘲弄。那么一个连用犯罪去获得不说尊严最起码是严肃都不得的人还能有什么存在感?最后大头和他争吵“揭露”他小时候打死眼镜蛇也只是捡到死蛇的“造假案”,表现了这个从小想尽办法获得存在感的人彻底失败了。会不会有一天我们也会无论过什么都没人关心,就算去大街上发疯发狂甚至犯罪也没有人会多看一眼,存在感的缺失这也是人的一种焦虑所在。偷了一袋子手机模型是让人懊恼的失误,生活中我们有时侯是不是也会犯各种错误,回头想想会觉得“我怎么会犯这种低级错误呢”可是再怎么懊恼,它就是已经发生了。这又是一种焦虑。
可怜“眼镜”生活中的悲剧不是用某一种直接把人消灭的方式展现,而是用把人逼到墙角,看他们像热锅上的蚂蚁一样挣扎而得到的。这部电影不能算现代意义上的喜剧,我感觉它甚至更像是一部艺术片,每个“无名之辈”都在死活线上挣扎,却不肯投降。马先勇遭受到那么大的挫折,却仍然会想尽办法去重头再来重拾自己的尊严。马嘉祺准备去死了,还想在阳光中拍一张站着的照片。李海根即便是知道了自己追求的女孩可能并不是自己想的那么完美,也还是对她一如既往。
所以其实最大的悲剧可能还是胡广生,他连挣扎都没用,即便是去犯法也找不回他想要的严肃、尊严。但他却没有退化为一个穷凶极恶的歹徒,对身边的人还是那么充满善意,还敢于去爱,敢于去表达爱。
悲剧必然是发生在善良的人身上的,因为他们才是真正做出选择的人真正坚守的人,我们只会同情他们。
我不想在这说这部电影的不足之处了,除了有些地方缺乏一点交代,也没什么可挑剔的地方。值得一提的就是他的非常接地气的镜头,现实的街景,现实的店铺,现实的人,灰土里翻滚的主角,乱糟糟的夜市摊、表情凝重的讨债汉一切都那么生活。贵州话所提供的喜剧形式也能更好的吸引观众,不是所有人都会去看我所说的这些,但是如果电影先存活了,至少可以让他们看到这些。也许这不是全然必要的,但就社会接受水平来说,这样的办法也是无奈之举,这部电影做的很好。
三个悲剧性角色的聚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