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零派 会飞的小科,编号144

又逢日南至,天地一阳生,今日冬至

2021-12-21  本文已影响0人  若森知道

今天是2021年12月21日,阴历十一月十八,辛丑年,冬至节气,一九。

冬至,又称日南至、冬节、亚岁等,兼具自然与人文两大内涵,既是二十四节气中一个重要的节气,也是中国民间的传统祭祖节日。古代民间有“冬至大如年”之说,其节日习俗传承已近3000年,是中华民族宝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冬至这天,太阳虽低、白昼虽短,但是在气象上,冬至的温度并不是最低。实际上,由于地表尚有“积热”,冬至之前通常不会很冷,真正的严寒在冬至之后。

冬至有“日南至”之称,是反映太阳光直射运动的节气。冬至这天太阳南行到极致,太阳光直射南回归线,自冬至这天起太阳直射点往北回返,冬至是"日行南至,往北复返"的转折点,此后太阳高度回升、北半球各地白昼逐日增长。冬至是一个吉日,如《汉书》中说:“冬至阳气起,君道长,故贺。”过了冬至,白昼一天比一天长,太阳回升,是一个太阳直射点往返循环的开始,应该庆贺。

冬至过后,中国各地气候都将进入一个最寒冷的阶段,也就是人们常说的“进九”和“数九寒天”了。关于“数九”,民间流传着的歌谣是这样说的,“一九、二九不出手,三九、四九冰上走,五九、六九沿河看柳,七九河开,八九燕来,九九加一九耕牛遍地走。”

冬至之后,虽然太阳高度角渐渐高起来了,但这是一个缓慢的恢复过程,每天散失的热量仍旧大于接收的热量,呈现“入不敷出”的状况。到了“三九、四九天”,积热最少,温度最低,天气也就越来越冷了。

北方地区有冬至宰羊,吃饺子、吃馄饨的习俗,南方地区在这一天则有吃冬至米团、冬至长线面的习惯。

冬至吃饺子是一项北方特色的习俗,这个习俗大约起源于唐代,兴盛于宋代,这么算起来,北方冬至吃饺子的习俗,起码有一千年以上的历史了。不过,这只能说是个粗略的起源,因为准确来说,那个时候的人们,在冬至节日,吃的其实是馄饨。

相传汉朝时,北方匈奴经常骚扰边疆,百姓不得安宁。当时匈奴部落中有浑氏和屯氏两个首领,十分凶残。百姓对其恨之入骨,于是用肉馅包成角儿,取“浑”与“屯”之音,呼作“馄饨”。恨以食之,并求平息战乱,能过上太平日子。因最初制成馄饨是在冬至这一天,在冬至这天家家户户吃馄饨。到了清朝末年民国初年,在北方的冬至民俗中,饺子逐渐取代了馄饨的位置,成为了如今北方人过冬至的主打食品。

冬至这天,是一年中尤其重要的进补日,冬补食品如冬虫夏草、人参、附片,为“三九天”三大补品。

阳虚者多吃羊肉。羊肉是冬季进补佳品,冬至来临,每家每户都会聚在一起吃饭。餐桌上涮羊肉、羊蝎子火锅、葱爆羊肉等等这些羊肉佳肴都是人们喜爱的肉菜,补肾防寒又滋补。

冬至是中国古人最重视的节气之一,冬至大如年,在诗人的笔下如何描写呢?下面欣赏几首描写冬至节气的古体诗词,感受一下古人们在这个节气时的心境。

《冬至》

(唐)杜甫

年年至日长为客,忽忽穷愁泥杀人!

江上形容吾独老,天边风俗自相亲。

杖藜雪后临丹壑,鸣玉朝来散紫宸。

心折此时无一寸,路迷何处望三秦?

《小岁日对酒吟钱湖州所寄诗》

(唐)白居易

独酌无多兴,闲吟有所思。

一杯新岁酒,两句故人诗。

杨柳初黄日,髭须半白时。

蹉跎春气味,彼此老心知。

《冬至日遇京使》

(唐)杜 牧

远信初凭双鲤去,他乡正遇一阳生。

尊前岂解愁家国,辈下惟能忆弟兄。

旅馆夜忧姜被冷,暮江寒觉晏裘轻。

竹门风过还惆怅,疑是松窗雪打声。

《冬至夜作》

(五代)韩偓

中宵忽见动葭灰,料得南枝有早梅。

四野便应枯草绿,九重先觉冻云开。

阴冰莫向河源塞,阳气今从地底回。

不道惨舒无定分,却忧蚊响又成雷。

《冬至日独游吉祥寺》

(宋)苏轼

井底微阳回未回,萧萧寒雨湿枯荄。

何人更似苏夫子,不是花时肯独来。

《冬至日》

(宋)苏辙

佳节萧条陋巷中,雪穿窗户有颜风。

出迎过客知非病,归对先师喜屡空。

《冬至吟二首》

(宋)邵 雍

冬至天之半,天心无改移。

一阳初动处,万物未生时。

元酒味方淡,太音声正希。

此言如不信,更请问庖牺。

《长安冬至》

(明)董其昌

子月风光雪后看,新阳一缕动长安。

禁钟乍应云门面,宝树先驱黍谷寒。

按照惯例,每逢节令作诗一首:

《冬至2021》

梓   健

又逢日南至,

天地一阳生,

万物藏不动,

冰水正交融;

本应闭关日,

执意商旅行,

破相难言苦,

妄读周易经。

面是2018年和2020年冬至节气时所作的小词,每年都有不同的感受,诗词的魅力应该是即景、即情、即思、即赋,片刻间的感触借词抒叙,也是人生之美妙的事。

想了解更多人文历史,诗词歌赋,请关注各大平台“若森知道”

想了解更多人文历史,诗词歌赋,请关注各大平台“若森知道”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