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知行为疗法4大原则——摘自壹心理
掌握认知行为疗法的基本治疗原则,对于我们理解认知行为疗法,和在实操中是理解个案、判断情况,都是有着指南针、风向标一样的作用。
原则1:重新解读行为
认知行为疗法会在咨询过程当中,不断地帮助来访者使用认知行为的术语,去解释他自己的行为、信念和情绪等。
举个例子,比如我遇到过一个来访者,我发现她在一些情景下很容易感到伤心。经过较为深入的了解后,发现她背后的这个信念是,我是一个失败者,我做什么都不对,我永远不会幸福。
而在这个信念的基础上,会导致她有一些问题行为,比如说,鼓励自己去回避和他人交往等等。
那因为这样的一些功能不良的思维,导致了她一些功能不良的行为,然后这样一些功能不良的行为,又反过来加强了这些功能不良的思维,出现一个恶性循环的一个过程。
那这是我们在心理咨询的过程中,要去帮助来访者识别的,并且要让她自己能够去用语言解释和辨识这个过程。
原则2:良好的治疗联盟。
这个其实不只是针对认知行为疗法,不管什么流派,什么取向的心理咨询,一定都是良好的咨询关系和治疗联盟为基础。
那么这就要求我们,在咨询过程当中,要有一些基本的建立关系的能力和素质,去表达我们是热情的、共情的、可以无条件积极关注来访者的。
同时,还要让来访者感到,我们是能够尊重和倾听他们的,这是建立良好治疗联盟的基础。
原则3:目标导向、聚焦问题
也就是说,我们每一次见到来访者,重点要去讨论的,都是他当时当下最重要的、最关注的问题。
比如说,有一个来访者,他的问题是,他感到自己的社交关系不是很好,朋友好像都不想和他来往,他自己也觉得每天都很累,不想出去和朋友社交。
那么可能在一些其他的取向的心理咨询当中,比如说精神分析,这个流派的咨询师在工作当中,可能就会去探索,他小时候的家庭关系,或者一些重要的人际关系里面发生了什么?
但是呢,认知行为疗法的重点在于当时当下,可能就直接针对这样的一个问题,去工作。
比如说,通过寻找证据的方式,来评估他的这种信念,他的朋友不想跟他一起出去的这样一个信念的正确性。然后这个来访者可能会用一些行为实验的方式,比如主动去邀请跟朋友出行的方法,去检验这些想法。
而在这个过程当中,他可能就可以去识别,并且纠正歪曲的思维,然后直接从问题解决中来获益,来减少他的孤独感。
这可能是认知行为疗法最重要的一个特点,它的特色就是从当下的问题开始,检验认知,改变行为,去了解来访者的信念,对他行为的影响。
原则4:教育的作用
教育来访者,让他成为自己的咨询师,然后在这个基础上,从而预防复发。
认知行为疗法会非常公开坦诚地和来访者讨论,咨询师到底在用什么样的方式,去帮助他们识别、评估自己的思维和行为,以及这之间的联系。
认知行为疗法的咨询师,会明确的帮助来访者去认识自己的认知模型,他不仅帮助来访者,去制定目标,识别和评价他自己的信念,计划行为改变等等,还会教他自己如何去做这件事情。
比如说,会鼓励来访者去记录自己的咨询治疗笔记,去复习在咨询中谈到的,对他有帮助的这些认知方式,以及改变行为的方式,这样才能让他在咨询结束之后,能够自己持续地获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