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的乘数效应
小伙伴从澳洲留学归来,彼此询问起两年以来的变化,谈论起最让自己高兴、自豪、纠结困惑的事情分别有哪些,然后会用什么样的方法和心态去面对。我们,身处的环境不同,会面对不同的压力。当身处异国他乡孤独无助,却不愿向家人倾诉烦恼害怕他们为自己担心的时候你会怎么办?当整个团队的工作因为沟通理解的差异不能有效完成执行的时候你会怎么办?当工作压力很大,但周围的人仍不能理解你的苦衷埋怨你做得不好时你会怎么办?
每一次变化发生,每一次问题出现,这就是我们成长的机遇到来了。虽然它到来的时候并不是令人心生喜悦,但通过这样纠结的过程,我们都会慢慢找到一种方式让自己的工作和生活变得更舒畅起来。当你回过头来看,发现那些曾经困扰你的事情如今已经根本扰乱不了你的心情,这就是一个成长的过程。也许两年多来我们在外表上并没有发生太多改变,但内心深处的那些成长其实是肉眼看不到的。而我所理解的成长,就是一场在世间的修行,去修身养心,完善自己的修为和品性,成为一个真正意义上大写的人。
其实,你有想过自己想成为什么样的人吗?你知道现实和理想之间的差距在哪里吗?你会不会把现实的不如意归结为命运?宿命论说“一切皆有定数”。既然有命运,那么我们后天努力的价值何在?驱动前进的目标原动力源自什么?是实现财务自由的愿望还是成为金字塔上的精英人才?如果你足够努力加上不错的运气,那么实现了这些目标之后呢?会不会因此失去了源动力而变得虚无主义呢?所谓“高处不胜寒”,你有没有想过人的终极目标究竟是什么呢?
老美说:“Life begins at 40s.”宣枫老师说:“No pressure,No life.”面对现实中碌碌无为的自己,是不是因为过于舒服安逸的生活扼杀了上进心和拼搏的源动力?如果是,如何去克服外界诱惑和干扰心无旁骛地投入到自己想做的事情中去?如何找到安生立命的事业实现自我价值?
纷繁的生活中永远充满了丰富的可能性,最难的就是为之做减法。比如庞杂的微信朋友圈里,有多少是真正有价值的信息呢?被手机占据生活的我们,时间变得越来越碎片化,信息的便捷性也带来了无效性和泡沫化。我们越来越容易和通信录好友取得联系,有某个共同属性的好友群越来越多,可人和人的距离真的就此拉近了吗?我们了解的究竟是朋友圈里他展现出来的自己还是他本身呢?由于文字语言的局限性,当表达发生偏差,接受者的理解发生偏差,一个个被偏差的印象标签被贴在不同许久不联系的朋友心里。人们越来越依赖手机,闲暇时间不说,在工作中、在聚会中低头一族依然随处可见。科技本当以人为本,但一旦人们过度使用,反而南辕北辙。这可能乔布斯在最先发明苹果触屏手机时没想到的,还是中国古人有智慧,给出现代人一剂良方:“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善假于物,就能够做到充分利用手机沟通联系的便捷性,但不被碎片化的信息所捆绑,占据过多的时间和精力。专注力,全情投入,化繁为简,就此显得尤为可贵。
乘数效应就是持久力效果的生动演绎,人生是一场长跑,如果你能在一个领域长时间深入投入,随着阅历经验的增长,你就会逐渐成长为一个行家。在经济学中,乘数效应是一种宏观的经济效应,也是一种宏观经济控制手段,是指经济活动中某一变量的增减所引起的经济总量变化的连锁反应程度。通过循环和因果积累这种作用不断强化放大、不断扩大影响,以乘数加速度方式引起最终量的增加的一个变量。而量变引起质变规律告诉我们:任何事物的发展都必须首先从量变开始,没有一定程度的量的积累,就不可能有事物性质的变化,就不可能实现事物的飞跃和发展。
人们常说“人不可貌相”,此话不假。这提醒我们不能以貌取人,而是要通过表象去看实质性内容。不难发现,人们孩提时天真浪漫的容貌往往都是相似的,可一旦上了年纪,往往就是“相由心生”。大家对自己生活状态的满意程度大都能在脸上窥见端倪。性格暴戾者大多面露凶相,心怀仁慈者大多面目和善。“人是因为可爱而美丽的。”而时间的乘数效应会让本我越发真实。而你想成为什么样的人呢?
成为自己是一个很简单却也很艰难的过程,取决于你对自己的要求几何,无法一概而论。但凡对自己有要求的青年人,都不想白白在这世间走一遭。保持从容的心态是关键因素,不以赢的结果为目的,输得起,享受过程。不被外界干扰,以平和的心态去面对困难。失败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一直活在过去荣耀的光环中自欺欺人,却无法面对平淡无奇的现实也无力改变。“Just do it”是知行合一的唯一之道,为自己想做的事情在深度上做加法。
切忌知难而退,浅尝辄止,半途而退。此为深夜的一剂良药,与诸君共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