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想法婚姻育儿

被8000亿培训班慢慢毁掉的中国孩子

2019-02-24  本文已影响68人  凡歌s

前段时间,看到一则新闻,一位小学五年级的男同学因为不愿意上补习班要离家出走,结果他母亲被气哭:“都是借钱给你上补习班,没有学问怎么行?”

网友留言:“中国的孩子,不在培训班里坐着,就在去培训班的路上。

看似玩笑的一句段子,却道尽了中国孩子们的生存现状。

根据中国教育学会权威统计,2016年我国中小学辅导机构市场规模已超8000亿元,2020年预估超过万亿。

这8000亿,就像巨大的怪兽一样,不断的伸出它的触角,拉扯着家长们的焦虑,并吞噬着孩子们的生存空间。

01 速成的培训班,正在毁掉孩子

前几天,闺蜜跟我吐槽,孩子二年级,聪明伶俐,就是不想学怎么办?

这个问题我以前可能无法回答,但最近因为在某培训机构工作,跟着“名师”研究了很多学霸式的解题套路后,我深有感触。

孩子们先在学校学习知识,然后回家家长辅导,学不好的再送去培训、补习班,所有的目的似乎都是为了提高学习成绩,取得高分。

目前我看到的,是不乏课外培训班,为了帮助孩子取得高分,招揽生源,原本学习流程中最重要的思考、论证、试错环节,都被精简掉了,直接采用了解题技巧和解题套路以取得时间和效率上的优势。

培训老师们也以自己懂得解题技巧而骄傲,解题技巧俨然成为了老师最核心的竞争力。

不仅如此,除了中小学,某些学科、杯赛、测评选拨性补习班尽然荒唐的蔓延到了幼儿园,还有针对不到3岁婴儿的奥数补习班,称之为“托奥班”

身处这样的速成模式中,看着孩子们稚嫩的忙碌的身影,我感到很心痛。

当我们自己为兴趣和爱好去寻求诗和远方,不停的折腾换工作的时候,孩子们没有选择,只有分数和成绩。

当我们为自己的热爱大胆追求和尝试的时候,孩子们仍然没有选择,只有分数和成绩。

为什么孩子们不愿意学,因为他们没有兴趣,也没有热情了,兴趣和热情都被追求速成的成绩和分数套牢了。

02 急功近利,只会适得其反

我所在的班级,有位妈妈,因为儿子英语成绩差,去年给儿子报英语暑假培训班,一个月时间,每天2个小时,300元/小时,期末考试孩子英语70多分,暑假结束,开学考试,英语考了40多分。

就这样暑假2万块打了水漂,是补习班老师不负责吗?

其实老师很负责,天天追在儿子后面让背单词,不背完不让回家。

有天到了22:00孩子还没回家,联系老师,说单词没背出,不能回家。

老师如此负责,结果却令人大跌眼镜!

这位妈妈也活生生的从一名优雅白领,硬是被逼成了中年老母亲,人累,心更累!

为什么越补越差呢?

后来,从该男同学的同桌那里才了解到,男同学经常把补习班布置的习题拿到学校来,恳请同桌帮忙完成。

因为在他眼里,似乎培训班的老师和父母关注的都是答案和结果,只要做完了,做对了就万事大吉。

所以,该男同学在培训班学到的最多的,就是如何快速完成任务,好给妈妈交差。

但是唯独背单词这一项无法快速,也无法交给同学帮忙,结果总是被留下来背单词。

由此,不难看出,在培训班的这些日子,男同学并未学到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方法,反而还更加的被灌输了答案和分数的重要性,才会导致学习效果变得越来越差。

东野圭吾在《梦幻花》里说过,你不是不擅长学习,只是没有找到自己想要学习的东西而已。

孩子们也并不是不会学习,只是被“速成的分数”弄得不会学习罢了。

比起学习的结果,孩子们先体会到的,往往是学习的过程,本末倒置,急功近利,反馈给我们的,就只能是适得其反。

03 兴趣,才是学习的动力

心理学中有个概念,叫做「心流」,是积极心理学的创始人之一,希斯赞特米哈伊提出的概念:它是指人们在做某些事情时,那种全神贯注、投入忘我的状态,甚至感觉不到时间的存在,而完成之后会有一种充满能量并且非常满足的感受。

村上春树就是心流派的典型代表,他在《我的职业是小说家》这本书里写到:在外人看来,他的写作生活,规律到有点乏味甚者苛刻,就像钟表一样分秒不差。

每天 4 点起床,写作 5 小时,下午跑步1 小时或游泳 1 个半小时,然后读书、听音乐,晚上 9 点睡觉。这样的作息,从他写长篇小说开始,几乎从未改变。

村上春树说:喜欢的事情自然可以坚持,不喜欢怎么也长久不了。

我想,无论是写作还是跑步,村上君应该都体验到了极强的心流。

运用到孩子们的学习生涯中,则有异曲同工之妙。

诚然,分数是学习成果的体现,但分数却未必等同于能力,分数速成的背后更大可能是对学习能力和思维能力的伤害,牺牲的是孩子持续成长的动力和潜力。

比起分数,能够让孩子们主动持续学习的,更多的是兴趣,热爱和成就感。

那么,不如慢一点,用心去陪孩子开启一段奇妙的学习之旅。

罗素在《真与爱》中曾说过:奇妙的学习不但能使不愉快的事情变得较少不愉快,而且也能使愉快的事情变得更愉快。

在这段愉快的旅途中,可以陪孩子一起探讨、思考、分析、总结,体会试错的挫败感,体会解题成功的愉悦感,体会成绩慢慢提高的成就感。

这样,才有可能帮孩子们学到最为重要的学习方法,并获得能够推动终身学习的自学能力。

04 高压?不如高雅

近年来,中小学生的自杀率、离家出走率不断攀升,其中,不堪学业重负和考试压力占首位,其次是师生冲突、家庭冲突,因为“成绩不好”、“成绩下滑”导致的自杀不在少数。

在 2014 年的《教育蓝皮书》中看过这样一句话:在应试教育下,只有好分数才被接纳,在分数这唯一标尺的压迫之下,很多成绩下降的孩子会产生无意义感,以致丧失生存意志。

现实如此残酷,但是大多数父母仍然不敢让孩子停止各种补习班。

说起原因和理由,一句简单的“不能输在起跑线”即掩盖了孩子们的所有心声和诉求。

人们常说,人有所长,物有所短,面对世事的非议,我们可以高雅的转身,却为何总是放不过孩子。

虽然我的孩子还小,还没有涉及到分数成绩的烦恼,但是我已经领略到了起跑线的巨大威力。它就像征地红线一样,时刻警醒着我,让我提前感受到了焦虑,毕竟,教育不是眼前,是未来。

而中国近十年的变化,是人类历史上的第一次,在一代人的时间里,社会与经济发生了巨大变化,未来的变化,则更是我们这代人无法掌控的。

所以,我们再也不能仅用分数论来引导孩子的学习了。

用过去的经验,教育现在的孩子,毁掉的恐怕是他们的未来!

在即将面临的基础教育的残酷竞争下,我能否杀出一条血路,保持一丝清明,有待考证。

在不确定前进方向之前,我能做的:

就是在家中建构一个小型图书室,和孩子一起阅读一起探讨,把家变作学习共同体,体会文字在行吟轻畅间的无限乐趣;

或者和孩子一起出去背包徒步,在行走间触碰这个世界的真实,把旅行化作深度学习的机会,体会不同人生的喜怒哀乐;

或者减少网购和快递,带着孩子逛逛菜场,一起做饭,一起感受人间的烟火和生活的热情;

亦或者像龙应台在《孩子你慢慢来》中那样:坐在斜阳浅照的石阶上,愿意等上一辈子的时间,让孩子从从容容的把那个蝴蝶结扎好,用他5岁的手指…

家长是孩子最重要的老师,多读书,多学习,少盲从,慢慢来,就是我能给孩子最好的教育。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