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儿咨询(笔记六):传说中的“和善而坚定”,如何做到?
1. 复习
上两篇介绍了0~11岁孩子的养育重点。
家长在孩子12岁前,做到五点(不记得了?回去复习吧^^),养育出来的孩子,就不会有太大的问题。
但这不能完全避免不当行为。还记得我们在《序篇》说过,第一个要区别的重要概念,就是适龄行为、不当行为、和异常行为。
这篇,我们就来说说,什么是不当行为?家长应该怎么处理?
核心就是:和善而坚定。有原则,同时态度要和善。
2. 案例:头晕的小女孩
先上案例。
一个女孩子,小学一年级的下半学期。忽然有一阵,一直说头晕。一进教室就哭不停哭。班主任、教导主任只能过去陪着。然后实在受不了,就打电话叫爸妈来,把女孩接走。
一回家,女孩就没事了,也不哭了。
这样,一共持续了21天。
爸爸妈妈带孩子去医院的精神科检查。医生说,孩子没有问题,也不用吃药,回去调整一下就好了。
爸爸妈妈很头疼。
插播下,医院的精神科医生看的门诊,60%是精神分裂症和妄想,接下来最多的是自闭,再接下来才是严重影响社会功能的强迫症。连多动症在医生眼里看着都不是病,更别说这个女孩子的这种情况了。
对医生来说,孩子没病,这不是问题。可是爸爸妈妈就很头疼。孩子天天这样闹,不肯上学,怎么办呢?只能找到老师做咨询。
老师首先排除,这不是学校焦虑。因为如果是学校焦虑,症状会出现在第一学期,而不是在第二学期。
接下来,确认头晕这种状况是几及时出现的。家长回忆,孩子第一次头晕,是上学期期中考试时。当时孩子说头晕,父母带她去医院检查,医生说需要进一步检查,感觉好严重的样子。爸妈觉得好紧张,就叫孩子请假一周,在家放松,好好休息。所幸检查下来没有事。
小孩子不懂事,尝到甜头了,发现头晕就可以在家休息。接下来,上学期每次碰到语文、数学考试就头晕。这学期刚开始,一上学就头晕了。
问题:你们觉得这孩子是真头晕还是假头晕呀?
<不急着看答案>
<不急着看答案>
<不急着看答案>
<不急着看答案>
答案是:真晕。
孩子并没有撒谎骗人,她真的是觉得头晕。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孩子的潜意识层,觉得头晕就可以在家休息,她并不是意识要骗人。
老师之前接待过另外一个小男孩,他的症状是胸闷。一直大口大口喘气。老师让他深呼吸,孩子深呼吸了几次就好了。孩子问老师自己是不是有问题。老师说他没问题,他这种情况叫过度换气。
这个小男孩,他也是真的觉得胸闷,并不是骗人,这样喘气肯定会胸闷的。在他的潜意识,胸闷有好处,那就是不用上学了。孩子并不是有意骗人。
3. 案例:药方
老师给这个女孩的爸妈开了这样的药方。
首先要确认,爸爸妈妈谁可以请假一周?
妈妈自愿请假,因为再这样下去,也没有办法好好上班。
具体的建议:
- 每天把孩子送到学校的门卫处。如果孩子哭,妈妈就陪伴她,和她讲:宝宝,没关系的。你放松。我们等等。你什么时候好了,我们什么时候进班级上课。
- 到了午饭时间,就到食堂打一份饭给她吃。
- 到了放学时间,就带她回家。
第一天,女孩在门卫处哭了一天。等到放学,妈妈把她领回家了。
第二天,女孩哭着进了教室。
班主任老师做得特别好。一看到女孩来了,就表扬她(没有和妈妈事先沟通过),说“你真棒!可以进教室来上课了。你知道吗?如果妈妈再这样整天陪你,她的工作就要丢掉了。”
第三天,女孩就正常去学校了。
这就是:温柔的坚持。心里要有规则,态度要和善。
4. 案例:孩子不肯收拾房间
还有一个生活中常见的例子,就是要小朋友收房间。
通常,家长的做法是:一边数落孩子,说“你自己的房间,要自己收拾呀。”一边,迅速利落地帮孩子把房间收拾干净了。(好吧,我承认,我家就是这样的。-_-|||)
孩子是看你的行为,而不是听你的言语。他看到你的行为,就知道妈妈总是会帮她收拾房间的。所以,你再说100遍也没有用。
行为胜过言语。
那怎么办呢?
首先,你要提高自己的忍耐度。提醒孩子要收拾房间。
如果,到了晚上10点,孩子还是没有收拾,你就告诉他,要把房间收好了才能睡觉。收房间是你的事,不是妈妈的事。
经过这次,孩子就知道了,收拾房间是他自己的事情。接下来他就会自己收拾了。
总结下:孩子小学阶段,家长要用民主权威型的方式去引领孩子。比如说,每天要上学(不能随便迟到请假)、需要把自己的房间收拾干净。
其实,孩子都是可以理解的,他只是脑子明白,但是自控能力较差。所以,制定好规则,接下来就需要父母的关心、陪伴、还有坚持。
孩子到了初中阶段,关键字就是平等。在接下去的文章里会介绍具体的操作方法。
5. 案例:家长怎样树立权威?
对于不同年龄段的孩子,家长要采取不同的策略。
比方说,三岁的小朋友,他是听不懂道理的。
场景:三岁的宝宝,拿了小弟弟的汽车在玩。小弟弟要走了,你要宝宝把汽车还给小弟弟。
你看过很多育儿书,想做个温柔的好妈妈。
你蹲下来,看着宝宝的眼睛,温柔地说:宝宝,妈妈知道你很喜欢这个小汽车。但是小汽车是小弟弟的。他要走了,你还给他好不好。
宝宝:不,我还要玩儿。
你(继续温柔而和善):我知道你很喜欢,可是小弟弟要走了,你还给他吧。
宝宝:不要,我还要玩。
你(开始失去耐心):我都跟你说了,这是小弟弟的,你要还给他。
宝宝:不要!我还要玩儿。
你(终于忍无可忍),一把抢过小汽车,还给了小弟弟。
宝宝大哭。
你说你费大劲干嘛,最后的结果还不是一样。
正确的做法是这样的。
你:宝宝,妈妈知道你很喜欢这个小汽车,但是这个小汽车是小弟弟的,他要回家了,我们要还给他。
说的同时,把小汽车抢过来,还给小弟弟。
宝宝大哭。你就把他抱起来拍拍、温柔地安慰,把他抱走。
这样就给宝宝树立了界限。下次你再说“把小汽车关还给小弟弟”,他马上就会还了。
这就是为什么,一般爸爸容易在家里树立权威。因为爸爸说一句,就是一句,就这样执行。
而妈妈呢,总是说说说,但是并不执行、也不坚定。好吧,我承认,我就是这样的妈妈。
总结:说了,就做到。这样才能建立权威。
6. 正确的“惩罚”
很多老师树立不了权威。因为他会说“你们好好上课,不然我把你们作业撕掉。”然后,真的有孩子调皮捣蛋,老师也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也没有撕作业,这样就丧失了权威。学生觉得,你就是吓唬人的。
当然,不建议用惩罚的方式。你在“威胁”之前,首先要看这个威胁有没有可操作性?并且最好是“正面的威胁”。
比方说,你可以和孩子约定,他要好好爱护新买的这套书,这样,过三个月,你会再给他买一套他喜欢的新书。可是,如果他不好好爱护书本,把它们搞得乱七八糟的,那你就不给他买新的书了。
特别提示,不要用不恰当的惩罚方式,比如说罚抄:一个字错了,罚抄n遍。这样子会引起孩子的逆反心理。
和善而坚定。你学会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