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曲赋

渔歌子

2020-02-11  本文已影响0人  永远的潜龙

渔歌子

  《渔歌子》,唐教坊曲,后用作词调,此曲起源于民间的渔歌。渔歌也是民歌的一种,是沿海、沿江地区和湖泊港湾周围的渔民在打鱼时借以消遣的曲调。这些渔歌类似现在沿海地区的咸水歌,歌词一般是齐言体。渔歌起源于中国民间齐言体民歌的兴起,最早可上溯到先秦的《诗经》。齐言体民歌发展到中古时代的魏、晋和唐代,达到空前的高峰并形成了一代的文学体式——唐诗。

沿水居住的人们多以打渔为生,所以渔歌特别丰富。唐代王勃《秋日登洪府滕王阁饯别序》云:“渔舟唱晚,响穷彭蠡之滨。”用艺术手段再现了鄱阳湖渔歌的动人情景。可见渔歌不但喜闻乐见于劳苦大众,也深得诗人们的喜爱,以至教坊的乐工把渔歌编曲而成了“教坊曲”,但当时“教坊曲”的调名是“鱼歌子”而不是“渔歌子”,敦煌曲子词也是叫“鱼歌子”。崔令钦《教坊记》中记载的也叫“鱼歌子”,自《花间集》后才叫“渔歌子”。《云谣集杂曲子》载有“敦煌词”二首,日本桥川氏藏本敦煌写卷亦有“鱼歌子”二首。任二北《敦煌曲初探》云:“本调实为后来类此诸调之总源,敦煌四辞之写作时期,可能在张志和之前。”可见稍后出现的《渔父》、《渔歌子》、《渔父乐》等等都是源于敦煌曲子词的“鱼歌子”。

  《渔父》是指张志和的《杂歌谣辞·渔父歌》,《全唐诗》也叫《渔父》。

  杂歌谣辞·渔父歌(渔父)张志和

  西塞山边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青箬笠,绿蓑衣,春江细雨不须归。

  钓台渔父褐为裘,两两三三舴艋舟。能纵棹,惯乘流,长江白浪不曾忧。

  霅溪湾里钓渔翁,舴艋为家西复东。江上雪,浦边风,笑着荷衣不叹穷。

  松江蟹舍主人欢,菰饭莼羹亦共餐。枫叶落,荻花干,醉宿渔舟不觉寒。

  青草湖中月正圆,巴陵渔父棹歌连。钓车子,掘头船,乐在风波不用仙。

  唐开元前后,有人从增(衬词)、减字数的唱词中得到启发,尝试性的打破齐言体的格式,最终使得“词”这种文学体裁的形成,并成为我国诗坛的一枝奇葩,而李白、张志和却是使得“词”得以形成的先驱。李白的《菩萨蛮》、《忆秦娥》等等和张志和的《渔父》都是词家认为最早成型的词调。

  张志和(约730——810年),原名龟龄,字子同,婺州金华(今浙江金华)人。著有《玄真子》集,《全唐诗》录其九首诗词。张志和自幼就聪明好学,十六岁游大学,以明经耀第。他曾向肃宗献策,很受唐肃宗赏识,任翰林待诏授左金吾卫录事参军,,赐名“志和”。后来因事被贬为南浦尉,不肯赴任,到处漂泊,四海为家。他扁舟垂纶,祭三江,泛五湖,自称“烟波钧徒”,其兄张鹤龄担心他遁世不归,便在越州(今绍兴)城东筑茅屋一所,供其居住,他将居所题为“馆真坊”。肃宗赏赐奴、婢各一,他便与之结为夫妇,并取名“渔童”、“樵青”。人问其故,他答道:“渔童使捧钧收纶,芦中鼓泄,樵青使苏兰薪桂,竹里煎茶。”

  张志和博学多才,歌、

《词林纪事》记载说,颜真卿为湖州刺史,张志和乘敝舟往访,因为船破旧了,请颜帮助更换。颜真卿是著名的书法家,见老朋友来访,便约张志和、陆鸿渐、徐士衡、李成炬等朋友聚会饮酒赋诗词,每人各唱五首,张志和就是吟唱了这五首《渔父歌》。张志和所作的五首《渔父歌》,都是被打破了的“七言绝句”体,即每首的第三句都减了一个字。后来这五首《渔父歌》被流传出去,许多诗人争相唱和、仿作。《唐书.张志和传》:志和居江湖,自称烟波钓徒,每垂钓不设饵,志不在渔也。尝撰渔歌,即此词。清人刘熙戴的《艺概》将它誉为“风流千古”的佳作。

  但可惜的是,据野史传,这次聚会张志和喝酒喝到酣畅,逞那渔夫水上功夫,他不顾初春水寒,脱衣攸然而入,他把坐席铺在水面上,独自坐在上面饮酒、谈笑和吟唱。那张坐席在水上一来一去、时快时慢,发出水上行舟一样的声音。说也奇怪,此时,竟然有云中飞来仙鹤,跟随在他的头顶上盘旋、追逐。颜真卿他们在岸上观看的人,没有一个不惊异的。不多时,另一个奇异的场面出现了,张志和在水上挥手,向颜真卿、陆羽和皎然表示谢意,然后缓缓地上升飞去……

  这自然是不可能的,后人判断他可能是冻冷抽筋,溺水而亡。当时在场的颜真卿给他做的碑铭记载曰:“忽焉去我,思德滋深,曷以寘怀,寄诸他山之石…辅明主,斯若人。岂烟波,终此身。”这里所谓“忽焉去我”、“烟波终身”,都是隐隐约约的叙述张志和的最后。

【《续仙传》:“其后真卿东游平望驿,志和酒酣为水戏。铺席于水上,独坐饮酌笑咏,其席来去迟速,如刺舟声。复有云鹤,随覆其上。真卿亲宾参佐观者,莫不惊异。寻于水上挥手以谢真卿,上升而去。”】

  《渔父歌》后来收入在《花间集》时把其更名为《渔歌子》,分单、双调两种。单调以张志和“西塞山前白鹭飞”这首为正体,双调以顾夐“晓风清”、孙光宪“泛流萤”词为正体。《词谱》将单调之《渔父》与双调之《渔歌子》列作《渔歌子》一调。

  张志和《渔父歌》,《全唐诗》调名作渔父。

  张志和所作《渔父歌》,《花间集》收录时,把调名变更为《渔歌子》。

  宋徐积有《渔父乐》六首,格式与《渔歌子》完全一样,由此可见《渔父乐》就是《渔歌子》。宋徐积《渔父乐》六首中的第二首,又名《无一事》,第三首又名《堪画看》,第四首又名《谁学得》,第五首又名《君看取》,第六首又名《君不悟》。

  唐吕岩(吕洞宾)有《渔父词》十八首,格式与《渔歌子》一样,可见《渔父词》即是《渔歌子》。

  宋戴复古有《渔父慢》四首,即十八字体《渔歌子》。

  另,张志和所作《渔歌子》五首流传到日本,当时日本的嵯峨天皇、皇女智子内亲王和滋野贞主均有和作,成为日本词学的开山。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