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总抱怨自己进步慢,这些思维方式你掌握了吗?|104
前言
在如今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根据对待信息的态度,可以把人分成三种:
第一种,厌恶学习者,对于知识无所谓,爆不爆炸,与他毫无关系;
第二种,极度焦虑者,面对海量信息,无所适从,生怕错过关键信息,导致自己终生遗憾;
第三种,终身学习者,形成了一套独特的思维模式,在海量信息中游刃有余,犹如庖丁解牛。
试问一下,我们究竟在那一层级?
经过大量阅读和学习,我们发现,其实任何人如果掌握了下面四种思维方式,虽不能说所向披靡,至少做起事情来,可以事半功倍。
〇一 检索思维
如今,互联网几乎一统天下,网上的信息更是数不胜数,任何一个人穷其一生,能掌握的知识,只能是沧海一粟。
此时,如果仍然使用以往的定势思维,慢腾腾的一个个去找、去问,估计到狗年马月,都不一定找到自己真正需要的资料或信息。
但是,一旦掌握了检索思维,心中有一根弦,问题想不通,答案找不到,就利用万能的互联网进行检索,基本上都是可以找到的,因为世界上的问题,90%多的都已经被解决了,答案基本上都在互联网上。
只是,需要掌握一些必要的技巧而已,不过,只要头脑中有了检索思维,遇事首先想到检索,那么,检索技巧的掌握只是时间问题而已。
因为,念念不忘,必有回响。
这种思维,应用场景几乎遍地都是:
「1」微信精准搜索
微信搜索,功能超级强大,大多数最新的咨询不一定在百度上,但是大多数公众号上却都有,而且总结的特到位。
如果我们的微信群足够多,那么你能遇到的问题,也许其他人也会遇到,把你问题的关键词放到微信搜索框中,也许奇迹就会出现——答案直接就跳出来了。
比如,你想找一个从未去过的看守所位置(出于保密,地图上搜不到),微信群里或公众号文章里,都是可以找到的。
「2」搜索引擎搜索
搜索引擎的信息更是海量的,比如以前的百度、谷歌、360,最近貌似今日头条也上了搜索功能。
在搜索引擎上,你可以搜索到各种格式的材料,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一应俱全。
不过,搜索引擎有高级搜索技巧,需要一定时间来掌握,但是,只要想,就没有学不会,毕竟这些技巧绝对不算很难。
「3」苹果聚焦搜索
以往,我们会在电脑里建立一个又一个的文件夹,把文件分门别类的放置,貌似特别整齐,但是真正需要找它,却又死活找不到,此情此景,大概不少Windows用户都似曾相识。
其实,在苹果电脑里,完全不需要建立那么多的文件夹,因为苹果有一项黑科技——聚焦搜索,只要你记得文件的关键词,就可以模糊搜索到。
当然如果记得文件的准确名字,那搜索时用时会更少。
「4」印象笔记搜索
曾经,有不少人都推荐过一个又一个的方法,总之需要我们做一个又一个的笔记本,甚至笔记本组,而且一定要分门别类,我们一度认为这样才方便查找。
其实,我们同样走入了误区。
印象笔记也不要建立那么多笔记本或笔记本组,相反,只需要建立极少的几个就足矣,因为,我们掌握了检索思维这个无比强大的武器。
印象笔记,也有强大的搜索功能,更牛的是,还可以搜索到图片上的文字。
「5」得到平台搜索
近几年,横空出世的知识服务平台——得到APP,终生学习者的最爱。
前段时间,得到平台也增加了新功能——全平台搜索。就是说如果你想在得到上找一个知识点或信息,只需要直接将关键词输入搜索框,就OK了。
接着,你所看到的,就是你想要的知识点了,只需要把一个个知识点学完,你基本就可以把这个问题彻底搞懂了,甚至都可以成为某个领域专家级人物。
只是,有一点不足之处,貌似得到App上还只能搜索到文章标题,无法对文章内容进行全局搜索。
「6」高效检索阅卷
从事刑事辩护的,都有一个最大痛点——阅卷问题。
一个案件只有三、五本卷宗,还好,如果有十几卷、几十卷,甚至上百卷呢?
是不是很痛苦。
其实,也是有办法解决的,毕竟有强大的互联网工具可以利用。
使用阅卷神器套装就可以简单搞定。
阅卷神器包括:Adobe和MarginNote3。
利用Adobe对电子卷宗进行增强扫描,电子卷宗就可以全局搜索了。
之后,使用MarginNote3对卷宗搜索,直接定位到自己想看的信息。
很爽,是不是?
〇二 故事思维
约瑟夫坎贝尔在《千面英雄》提出过一个最能打动人心的故事模板——英雄之旅,其模式是这样的:
- 启程
- 历险的召唤
- 拒绝召唤
- 超自然的援助
- 跨越第一个阀限
- 鲸鱼之腹
- 启蒙
- 考验之路
- 遇到女神
- 妖妇的诱惑
- 与天父重新和好
- 奉若神明
- 最终的恩赐
- 归来
- 拒绝回归
- 借助魔法逃脱
- 来自外界的解救
- 跨越归来的阀限
- 两个世界的主宰
- 生活的自由
这个模板貌似有点复杂,适合大导演卢卡斯或卡梅隆等大咖拍大片使用,至于我们则不一定搞那么复杂。
那么,有没有相对简单,更容易掌握的呢?
当然有!也必须有!
台湾讲故事高手许荣哲在《故事课》里,提出过一个模板——靶心人模式:
- 目标(主人公的“目标”是什么?)
- 阻碍(他的“阻碍”是什么?)
- 努力(他如何“努力”?)
- 结果(“结果”如何?通常是不好的结果)
- 意外(如果结果不理想,代表努力无效,那么有超越努力的“意外”可以改变这一切吗?)
- 转弯(意外发生,情节会如何“转弯”?)
- 结局(最后的“结局”是什么?)
是不是更简单?更容易掌握?
按照许荣哲的说法,使用这个模板,我们可以很快拥有“三分钟讲好一个故事”的能力,稍加变通,就可以一分钟讲好故事,甚至十秒钟讲好故事。
故事思维的应用场景也很多,几乎无所不在,我们首先需要在这三个场景上用好:
其一、写作(能写好故事,文章绝对不会太差!)
其二、演讲(能讲好故事,演讲又能差到哪里?)
其三、开庭(控方会用故事将被告人描述为十恶不赦,辩方也需要用故事彻底扭转被告人的形象,故事重不重要?)</bi>
那么,究竟如何才能提高自己的故事思维呢?
其实,也可以分成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龙游浅滩(困苦期,对于写作、演讲,或者开庭,都闻之色变,无比恐惧,且自我设限,认定自己无法改变);
第二阶段,或跃在渊(行动期,开始学习他人的成功经验、高手套路,如此,则等于是站在了巨人肩膀上,之后再将套路拆解,分段进行刻意练习,直至炉火纯青,然后再将各个细节进行整合重组,则大功基本告成);
第三阶段,飞龙在天(凤凰涅槃:经过前两个阶段的恐惧脱敏,以及刻意练习,已经将讲故事的套路,各个细节,练习的炉火纯青,可以将细节随机组合,且效果达到1+1>2的程度;此时的你,既像张无忌的太极拳,又像令狐冲的独孤九剑,已经达到“无招胜有招”的境界。)
〇三 效率思维
研究表明,对人类影响最大的,也是推动人类进步最快的一个原则,就是最省力原则。
于是……
为了满足“不出家门,买遍天下”的女人,淘宝诞生了。
为了解决信用危机,支付宝出现了。
为了满足“不出家门,吃遍全城”的宅男宅女们,美团来了。
为了满足人们更快到达的需求,高铁产生了。
为了满足不愿读书人们的学习需求,樊登读书会登上了历史舞台。
……
所有这一切,都是最省力原则选择的结果。
也是我们所谓的效率思维在起作用。
佛家讲:脚步慢一点,灵魂才能跟上来。
但是更多人则认为: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
可见,效率思维是时代的必需品。
效率思维的应用场景也很多,不再一一赘述,这里只讲两个方面:
其一,高效阅读
其二,高效阅卷
高效阅卷,前面已详细讲述过,有兴趣的可以点击阅读《刑辩律师的阅卷神器》。
今天就说说高效阅读吧。
阅读相对简单些,大多数时候只需要MarginNote3一个软件足矣,并不需要Adobe。
因为后者的作用,只是将电子书增强扫描为可识别文字的。而目前,大多电子书都是可识别的,无需再多此一举。
MarginNote3有三个主要功能:
文档
学习
复习
电子书导入后,会直接到文档栏,点开任一文档后,可以切换到学习模式。
在学习模式里,我们可以把书里有用的地方,直接剪切成图片,软件会将剪裁内容自动生成思维导图。
至于一时无法消化的没用,可以设置成卡片下放至复习栏,今后可以启动复习模式,对尚未掌握内容反复学习,直至彻底掌握,倒背如流。
对于大多数人类来讲,读书或阅卷都是件很痛苦的事情,因为它违反人性。
但是,用MarginNote3读书或阅卷,其实是蛮有意思的,可谓是寓学于玩,学中玩,玩中学,其乐无穷。
一个多年不学英语的家伙,用这玩意学习英语,竟然一举考上研究生。
它不是神器,谁是神器?
〇四 结构思维
最近,结构化思维,比较流行。
前段时间听陈少文老师,讲过一次结构化思维。他是在用结构化思维来重构理沟通和说服过程中的模型。
少文老师总结的沟通说服模型,样子是这样的:
开头,接情绪
中间,强逻辑
结尾,给台阶
首先面对一个沟通说服对象,需要先破解对方的抵触情绪。就像足球或篮球运动员,面对迎面而来的强劲球,直接硬碰硬,不仅无法接住球,反而还可能受伤。
接球最好方式就是顺势而为、借力打力。
接情绪最好方式,当然也是顺势而为,决不能硬碰硬,搞的两败俱伤。
安抚好情绪后,需要给他上一道硬菜——强逻辑,也就是一套无法反驳的逻辑。
当然,如果再加点案例或故事,估计就更好了。
最后,一定要给对方铺好台阶,顺利解套,皆大欢喜。
毕竟,冤家易解不易结。
其实,这种结构化思维和之前查理芒格所提倡的思维模型,并没有什么本质性区别。
查理芒格曾说,一个人要想掌握了这个世界的运行规律,就必须针对各个学科建立思维模型。按照他的说法,并不需要太多,100个足矣。只需要将这些思维模型再次打通,那么你将无往而不利。
100个貌似不多,其实挺难的。
但是,我们至少可以先掌握几个简单的慢慢的来,一个一个的去攻破。
随着时间的推移,我们掌握的模型只会越来越多。因为时间是最好的药。
比如我们至少可以先掌握沟通模型、写作模型,以及演讲模型。因为这些是我们工作生活中必不可少的。
熟练掌握了这些之后,在学习其他的模型时,就会效率更高一些,因为知识的顶端都是相通的。
刚才已经说过沟通模型,我们下面开始了解一下写作模型和演讲模型。
写作模型
根据个人喜好和应用场景可以设计出多种写作结构:
其一,金字塔结构
问题(开头,直接抛出问题)
原因(接着,分析问题形成的原因)
对策(之后,针对原因找出对策
结果(最后,总结一下事情结果)
其二,时间轴结构
过去
现在
未来
其三,PREP结构
P(观点,开头就亮明观点)
R(理由,随后列举支撑观点的理由)
E(案例,列举支撑理由的案例)
P(观点,最后重申观点)
演讲模型
演讲结构其实也有很多,包括上面所说的几种写作结构,也可以采用拿来主义直接用在演讲上。
不过相对来说,流行较广的,万年百搭的一种结构,是这个样子的——
《即兴演讲》一书里介绍过这么一种类型:
抓手(用抓手来吸引听众)
要点(陈述的要点,应该是个人观点)
结构体(为要点提供令人信服的案例或论据)
呼吁行动(将讲话要点转化为行动)</bi>
《高效演讲》,书里面也介绍了一个类似的模型:
坡道(用一句话引起听众最大的兴趣)
路线图(引导听众了解演讲流程)
发现要点(刺激听众主动发现演讲要点)
甜点(用故事收尾,让听众记住你的演讲)</bi>
仔细研究你会发现,这两个模型其实是一个模型——三段式结构。
开头,吸引受众(抓手或坡道、路线图);
中间,打动受众(要点、结构体或发现要点);
结尾,说服受众(呼吁行动或甜点。)。</bi>
按照我们传统的作文理论,也可以解释通:
开头,凤头(有面);
中间,猪肚(有货);
结尾,豹尾(有力)!</bi>
后语
其实,说一千道一万,再多的模型,可能都是障眼法,要说厉害,还是佛法厉害。
佛法说:
一即一切,一切即一!
模型再多,如果不能应用自如,而仅仅是生搬硬套,也终归会丢人现眼。
因为,
万法不如一心!
心若在,梦就在。有梦,就有未来。
作者:邹玉杰律师
九章刑辩创始人;金亚太优秀刑辩律师;亚太刑事司法研究所副所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