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散文》杂志主编汪惠仁的观点,读来很是受用。或者说,极大的纾解了写作时与己与人如何把握远近关系的问题。
接受美学的原理,写作者没必要逐条学习,但必须大致了解为好。不要总是抱怨被埋没,写作者可以试着花很少的时间去关注一下读者的接受心理。行知愈是广深,你就愈有可能提供陌生环境,而这在阅读上会给读者带来难度悬赏。必要的人情练达,又会对作品社会关注度的提升有所帮助,那些让人觉感亲切的生活场景及基本的人生问题,有利于读者进入该作品,也利于读者转叙该作品。
对接受美学中一些基本原理的践行,并不意味着写作者被读者的兴趣牵引而放弃了自我。把“自我”拆解来看,不过一地碎部件,逐个辨认吧------本来,所有的部件没有一个属于“自我”,每个部件皆来自世界。在一定程度上,借用生活经验,利用天下人皆有之的接受偏好,对写作者完成“自我”而言,是良性的推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