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

认识合作学习

2017-04-26  本文已影响299人  王者之声

教育是一个人离开学校,
把在学校所学的一切忘光之后,
所留下来的东西。
~阿尔伯特.爱因斯坦~

Education is what remains
after one has forgotten everything
he has learned in school.
~ Albert Einstein ~

在这里先作一个更正,大多数人都认为上面那一段教育名言出自于二十世纪最伟大、影响人类最深的物理学家爱因斯坦(Albert Einstein),但其实那是一个误解,不过他的想法也相去不远。爱因斯坦是在1931年于纽约州立大学的演说中引用某位不知名智者的话,原文是「假如一个人忘记了他在学校所有学到的东西,那才是教育所遗留下来的。」(“Education is that which remains, if one has forgotten everything he learned in school.”)因此,爱因斯坦的意思是「教育的核心价值不在所教的科目,而在心智能力的学习—获取思考的能力。」

英国生物学家达尔文(Charles R. Darwin)在十九世纪中叶出版《物种起源》一书,提出「物竞天择」说,指出生物演化遵循「适者生存」模式进行,这一思想也意外地深深影响教育界。时至今日,”竞争”仍是大多数国家教育的主轴,学生必须在受教育的过程中不断打败其他对手才能成功,导致教师必须以”高效”的讲述式教学法,在最短时间内将最多知识传递给每一名学生,能吸收越多老师所讲述内容的学生越能在竞争中胜出。也因此,竞争、个人化学习一直都是学习方式的主轴。

一百多年来教育理论不断更迭,直到近数十年互联网兴起,教师不再是学生获取知识的唯一窗口,甚至越来越不是主要来源,使得教学方法必须变革的呼声也越来越大,其中合作学习(Cooperative Learning, CL)是绝大多数教育工作者都能认同的教学模式。可汗学院创办人萨尔曼.可汗曾说:「当人与人聚在一起时,他们应该要彼此互动,一起讨论问题,或者聚精会神的合作。」肯.罗宾森爵士也说:「鼓励孩子合作可以增加自信、刺激好奇心、强化创造力、提高学习成就,并且诱导出正向的社交行为。」

合作学习是从二十世纪初的社会相依论(social interdependence)演化而来,大约于四〇年代形成合作与竞争理论。那什么是合作学习?2007年全球知名布洛克教育奖(Brock Prize)桂冠得主罗杰与大卫.强生(Roger & David Johnson)兄弟为「合作」与「合作学习」下了定义,他们说:「合作是人们一同工作完成共同目标的行为。在合作的情境下,个体寻求对自己,也对其他团队成员有利的结果。」「合作学习是以小组形式,使学生们一起工作,达到最大化他们自己与其他成员学习成果的教学方法。」人们透过合作或合作学习,不仅要对自己产生有利的结果,更重要的是也要最大化与其合作成员的利益。

强生兄弟将合作学习分为三种类型,分别是正式合作学习(formal cooperative learning)、非正式合作学习(informal cooperative learning)与合作小组(cooperative base groups)。这三种合作学习型态各有其特性,最简单的区分法是依照学生一起工作时间的长短和小组的组成方式。正式合作学习采异质性分组,小组学生一起工作时间从一节课到数周;非正式合作学习是暂时性且随意的分组,小组组成的时间维持几分钟到一节课;合作小组则是由固定成员组成长期且成员特质相异的小组,时间维持一学期、一学年或长达数年。随着小组维持时间的不同,教师角色、教学重点与教学流程也有所差异。

以非正式合作学习类型为例,它通常运用于课堂讨论活动,教师可临时将学生❶分成二至三人一个小组,说明要小组成员一起讨论的问题,以及小组所要形成共识的目标为何;❷接下来以10到15分钟为一个周期,教师先讲述和接下来讨论相关的教学内容,然后提出问题由小组讨论进行问题解决,讨论结束后教师随机挑选2至3名学生,分别以30秒左右时间总结他们小组的讨论结果;❸最后要求每一小组以4到5分钟来总结前面的讨论。周期性讨论这个步骤可以视课程需要重复数次,最后再进行总结。

非正式合作学习流程

三种型态的合作学习并非互斥的运用,例如可以整学期都采用合作小组设计,但在某几节课堂中引用非正式合作学习流程。教师应该根据自己教学的需要,灵活运用不同型态的合作学习策略于教学中。

实施合作学习必须掌握五个基本要素(Johnson & Johnson),分别是:
1. 正向的相互依赖:这是所有要素中最重要的一项。教师要让学生相信,小组中的所有成员是一个整体,唯有每一个人都贡献自己的力量,并协助其他成员也能同样贡献,他们才能一起成功完成教师指派的任务。
2. 建立个人与小组的责任心:小组成员的责任心必须能够被评估,并将评估结果反馈给个人和小组,便于了解小组中哪些成员需要协助、支持与鼓励,以完成被指派的工作,最终完成小组的任务。
3. 鼓励课堂互动:特别是面对面的互动。小组成员间面对面的互动,包含口语解说解决问题的方法、讨论所学到的概念、把自己知道的教给同学,以及连结过去与现在所学到的概念等。有丰富的人际互动和认知活动,才能增进每一个人的学习。
4. 让学生学会人际互动与小组一同工作所需的技能:合作学习不能只关注课业学习,也要同时让学生学会作为小组成员应具备的人际沟通与小组合作技能,包括有效的领导、作决策、建立信赖关系、沟通、冲突管理和善用过去所学等。
5. 持续改善小组活动程序:在小组活动过程中应描述成员行为哪些是有助于作决策应该持续,哪些没有帮助应予改善,持续优化小组的合作行为。

小组成员互动讨论

相较于「如何做好团队合作学习?」一文中所介绍的TBL团队合作学习法,小组合作学习CL比较没有严谨的程序,也不包含课前的学习活动。TBL着重在培养学生应用个人自学知识于实际问题解决,也就是学术能力;CL则较专注于课堂中的学习活动,目的在同时培养学生学术和人际合作的能力。一般而言,CL的小组成员约在2到4人,TBL则是5到7人,不同数目的成员组成一个小组,使教师在教学设计上必须随之不同,所培养的学生能力也就不一样。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实际需要,决定采用哪一种方法,当然也可以把不同的合作学习法混合运用,达到最大化教学与学习成效的目的。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