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影 | 起跑线——印度版择校记

2020-02-17  本文已影响0人  胡爸爸的通识课

这几年印度电影势头真是不错,接连出现《摔跤吧,爸爸!》、《神秘巨星》、《小萝莉和猴神大叔》这些大火影片后,最近上映的《起跑线》又是口碑爆棚。

不过这部电影在中国火起来太正常了,因为它表现的正是千千万万个中国家庭面临的烦恼——升学。

电影里有中国家长很熟悉的择校考试,不仅考孩子的智商还要考家长的水准;学区房,即使住在学区内也同样要连夜排长队拿申请表争取资格;入学培训班,孩子英语说得好?不,远远不够,还要会法语、德语、西班牙语、希腊语……有的孩子在娘胎里已经开始接受训练。换成中国演员,剧本都可以不怎么改啊!

出身在旧城区但凭借裁缝手艺晋升中产阶层的服装店老板拉吉和焦虑的妻子开始为女儿皮亚的未来忙碌,他们都毕业于普通公立学校,受到的教育很一般,所以要让6岁的皮亚进入一流的私立名校上学,否则女儿这辈子全完了。为此他们在上流学区内买了豪宅,让皮亚只说英语,邀请中产家庭来家里办聚会。拉吉努力按妻子的要求去做一个上流家长,但从小摸爬于市井的他总会时不时因为本性而闹出笑话。

皮亚没有被名校录取,当拉吉知道每个名校都有20%名额给贫困生时,他决定开始装穷去占名额,为皮亚伪造简历,一家三口住到贫民窟,接受名校的资格审查。

为了骗过学校检查,他们全家搬到了贫民窟

贫民邻居的纯朴、仗义、同情心,转变着拉吉一家人的想法,体验贫穷,让他们体验到了真诚和良知,而这正是他们努力适应的那个“上流圈”最大的缺失,最后,拉吉决定让皮亚去追寻正直和公平,永远不去剥夺他人的权利。

总之,很好的电影,去影院看看吧,这里就不剧透太多啦!说说自己的感想。

看这部电影,很自然的会和中国比较。择校嘛,在中国也是最热门的话题之一。不过客观说,中国这些年公立教育的进步还是很明显的。

记得我读高中那会儿,南京五所市重点,包揽了几乎全市所有升大学的名额。其他高中是什么情况呢?我初中有个好朋友在一个普通高中,准备高考的时候我还帮他补习过会考,后来他是他们学校那一届五个能够高中毕业的学生之一。

一个学校只有五个学生能拿到高中毕业证,这就是二十年前江苏省会城市的公立教育水平。那时候的教育不公平状况是更严重的。

今天的教育资源仍然不平衡,但相比二十年前,已经进步很大了。胡小宝在北京一所普通小学,今年六年级。前几天因为英语课上不认真听讲,被老师罚翻译一篇文章。我当时听说了还很惊讶:六年级小学生怎么可能翻译文章呢,这不就是给家长派活吗?没想到胡小宝还真翻出来了。他从没上过英语课外班,我们平时也没怎么辅导他英语,这纯粹是英语课上学到的,这应该就是现在六年级小学生的平均水平了。放在二十年前这怎么可能想象?那时候初三也就这水平吧?

但是似乎大部分家长对这样的学习成果仍然不满意,给孩子报了很多课外班。胡小宝也面临小升初了,现在名义上是就近入学,可各个中学其实还都是搞考试选拔的,我们也报了几个名,但都没戏,因为考的内容,尤其是数学,很多都是小学课程以外的,没学过奥数很难做出来。

大家都在哄抬物价,如今的起跑线是越来越提前啦。

起跑线这个词用得太多,好像成了童年的代名词,可是人生就只是一场赛跑吗?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就只是竞争和淘汰的关系吗?人生是不是还可以有更多样化的可能?

在抢跑焦虑的背后,是教育被定义为通向财富、名誉、身份、权力的通道,被定义为阶级晋升的通道。在丛林规则的社会竞争中,教育的目的已经模糊了——追求真理的理想,真、善、美……

好吧,就算人生只是一场赛跑吧,人生路漫漫,这该是一场马拉松吧?

一场马拉松比赛有几万人参加,大概只有0.1%的人有资格竞争前几名,电视转播的焦点都是对准他们,绝大多数人从没有进入过观众的视线,如果只是为了最后的名次和关注度,这场比赛对绝大多数参与者有什么意义?

我认识几位跑过马拉松赛的朋友,有跑三个多小时的,有跑五个多小时的,他们都没有名次,但都为自己完成比赛而由衷的快乐,五小时的自豪于在关门时间之前完成比赛,三小时的为自己比上次快了几分钟而满意。

衷心希望孩子们能够更加轻松、更加自信的站上人生起跑线,永争第一、打破纪录,当然非常好。而超越自我,更高、更快、更强,也是莫大的荣耀。尤其是:不要忽略了沿途的风景,起跑线和终点线远不是人生的全部内容。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