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法

究竟怎样正确地“给别人面子”?

2018-12-27  本文已影响1人  奔跑的大胯
image

撰文丨大胯

阅读提示


写在前面的话

如果你仔细琢磨“面子”这个词,会觉得非常有趣:

然而,就是这个虚无缥缈的东西,中国人靠它活着

如果再往深了想,更有趣的是:


正文

在生活中,你肯定经常会听到“某某面子真大”、“看在他的面子上”,或者某人做了什么坏事,被人说“不要脸”、“这人脸皮真厚”……

这就奇怪了!

“脸”本来只是长在人头上的一个部位,但是在中国社会,“脸”的含义就太丰富了,“面子”就是从“脸”延伸过来的说法。

表面上:

“面子”虚无缥缈。

但事实上:

“面子”的背后代表的是中国人的“社交游戏规则”。

从这个角度望过去,我们会发现 “面子”的本质是:

整个社会对个人能力、道德、成就的认可程度

也就是说:

进而,“面子”大小的背后实际上是:

“社会资源”如何分配的问题。

也就是说:


如果你再认真琢磨下面这两个词:

你会发现它们根本不是一回事,如果深挖一下:

所以,一个人如果说自己“人穷但志不能穷”,实际上表达的意思就是:

“我虽然社会地位低,但是我起码有道德。”

也就是说:

这“脸”是一个人所固有的,只要他不干缺德的事儿,就不会改变。

这就清晰了许多。

如果按照这个逻辑,就会特别理解:


相反,“面子”就更有意思了。

从很大程度来说:

“面子”是指一个人在社会上获得的成就或是声望,也就是“社会地位”

就是说:

但有趣的是:“面子(地位)”的高低是相对的

比如:

正因为“面子”是相对的,所以“面子”就很容易“弄虚作假”。

比如:

甚至,他们当中有些“手段高明”的人,真能够把这“虚”的面子折腾成了“实”事。

为了警惕这些骗子,我们中国还有流传至今的俗语:

如果再往深了挖,会发现:

“面子”还是“可交换的”、“可交易的”,甚至还能“借出去”。

最常见的就是:

从这个角度望过去,就会发现:

所以和别人打交道的时候,遵循的原则就是:

如果不能给对方“增面子”,至少不能给对方“减脸”。

“人艰不拆”就是这个意思。

有趣的是,如果从个人的视角出发,会发现:

大多数人对于“面子”的重视程度远远大于对“脸”的重视。

按照这个逻辑,就会特别理解下面这句话:

也就是说,很多人为了“面子”,真的可以“不要脸”。

所以,以后再听到这类的说法,就不必感到意外了。

因为:

这只是人的“不同选择”而已,并不涉及绝对的价值判断。


另外,值得我们注意的是:

如果想要给别人“面子”,到底“给多少”合适呢?

实际上,这个问题的本质是:

我们该如何分配自己所拥有的社会资源给他人。

第一层的思考就是:

因为自己的面子(社会资源)总量有限,给这个人多了,留给其他的人就少了。所以,一般采取的方法是:

但是这种区分的方式很模糊,并不能够很好地解决实际问题。

第二层的思考就是:

所以,就产生了三种“给面子”的类型。

对于“家人”这种纯粹的“情感关系”

对于“同事和朋友”这种情感+社会的“混合型关系”

对于“陌生人”这种纯粹的“社会关系”


写在最后的话

实际上,如果我们耐心观察会发现:

它和我们既存在“情感纽带”,也存在“社会关系”。

所以,对待这种关系,“给面子”最重要的原则就是:

表达对他们的尊敬,同时也能获得他们的尊敬

也就是以“礼”相待,如果损伤了对方的面子,就叫做“失礼”。

所以,如果我们再来观察生活中的人情往来:

从这个角度望过去,是不是会感觉:

“中国式关系”不再那么压抑了,反而有趣了很多。

祝近安!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