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笔记《刻意练习:如何从新手到大师》(上)

2018-01-14  本文已影响0人  妈妈桃子

原文回顾:
问题1:为何有莫扎特等天才的出现?是因为天赋?
研究所有行业的杰出人物发现,真正的天赋并不是天生具备这项技能,而是每个人的身体和大脑都具有可塑性。换而言之,天赋是可以学习可以塑造的。

问题2:如何才能发挥这种天赋的可学习塑造的能力呢?
正确的练习。

问题3:正确练习的细节是什么?
刻意练习deliberate practice。

问题4:如何刻意练习? 以登山为例,向着山顶直接走,虽然是最短路径,但因为没有人这么走过+难度系数太大,人们往往会因为挫折无法逾越而中途放弃; 另一种方法是:找一位爬过这个山的人做向导,告诉你山的路径(一般是蜿蜒盘旋上升的),有了确定的路径以后,你需要做的,就是以自己的能力和实际资源,来决定爬多高,可以是山腰,也可以是山顶。

结合自身案例,回顾一般技能的获得过程:

首先以学习网球为例。
第一阶段,教练一般都会安排对着墙壁打球,直到有一点手感。
第二阶段,开始试着实战演习,一般是教练或朋友陪着对打。这一阶段,对方的耐心陪练和鼓励+自己得到的即时反馈与进取,直接影响到学习的效果。
慢慢地,开始享受“自动化”。
能比较自如地接球发球,开始享受网球运动的乐趣
但瓶颈也很很快出现了。
第三阶段,瓶颈期。
遇到真正的对手,才发现自己还是有很多弱点。而且这些肉店不定时出现,无法提前练习,所以总没有合适的办法克服。

如何突破“自动化”的瓶颈?
我们惯常做法通常是::“天真的练习”—反复地做某件事,并指望只是靠着这种反复,就能提高表现和水平。 “埋头干”,“看起来很努力”。
可结果我们都知道:无法突破天花板。

所有操作类的技能,我们都基本遵循这样一种学习路径。

再以日语学习为例。
第一阶段,我们会大概了解一些日语的入门知识,主要内容包括日语音标,日常单词和对话。通过音频视频,卡片等帮助反复记忆。

第二阶段, 开始情景对话。
找到合适的语伴,开始进行简单的对话练习或情景练习。慢慢地,用日语日常交流没有问题了,也懂得一些基本的文化习惯。

第三阶段,瓶颈出现。
瓶颈的表现有,专业领域的日语听不懂,深度的文化get不到。
如何突破“深度学习”的天花板?
惯常的做法有两项:
一种是直接到日本学习或生活几年,直接将自己泡在日本语言文化的空气中。
只要泡的时间够长,学习者也不断总结应用,效果还是挺明显的。

另一种做法,适合于不能到日本本国去的日语学习者。
遵照如下程序:
日常生活情景剧——政治经济纪录片——目标行业日语原版书籍或在线课程
每步深挖两三个项目,日语的语言和文化的深度很快提高一个台阶。

而这个程序的设计,就是有目的的练习。

什么是有目的的练习?
有目的练习必须满足以下几点:

  1. 有明确定义的特定目标——“连续三次不犯错误,速度合适,弹完曲子;如果不是,重新计算” “每次比上次多记住一个数字,如果不是,重新推出去两位数字”
  2. 要想取得进步,必须完全把注意力集中在你的任务上。 “心无旁骛”
  3. 有目的的练习包含反馈。 不是最后给一个考试成绩,而是在练习的过程中,当时自己发现或别人指出你哪里出错了,为什么会出错,如何避免。如果没有这个反馈,你不知道你自己可以提高的地方在哪里了,也不知道离自己的目标实现还有多远。
  4. 有目的的练习需要走出舒适区。
    常见词是:“逼” ,“挑战” ,“小朋友跳起来够球,高低总在她跳起来使劲能都到的地方”.
  5. 强大的动机
    遇到瓶颈怎么办?“如何走出舒适区”
    “试着做不同的事情,而不是更难的事情。 Try different, not more difficult。 如何记住更多数字串的关键,是如何编排记忆”
    “并非达到极限,而是动机不足。 ”

保持专注,不断练习。
看起来毫无趣味,为何大家总是乐此不疲。
动机从何而来?

方法之一:有意义的正面强化。

在原书中,被试参加随机数字串的记忆,刻意得到这些正面强化:
1)报酬,可以免去他财务上的困扰;
2)看到前几次试验的成果,也希望提高自己的记忆能力 (内部正强化)
3)他慢慢成为名人(外部正强化)
4)他喜欢长跑,坚持运动,本身是一个乐于挑战自己的人(正面的自我心理暗示)

可是,
请记住,
本书的讨论重点,是刻意练习,不仅仅停留在有目的的练习。
因为,
有目的的练习还是不够,我们需要刻意练习。

刻意练习是怎样的?
它为何有效?
我们如何应用它?
我们将在《读书笔记<刻意练习:如何从新手到大师>(下)》一一回答,敬请期待。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