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

孤独是关上房门不惧黑暗却还开着灯

2016-06-14  本文已影响0人  离别奏

——读《百年孤独》

多少天后,当我读尽小说最后一段的时候,我会想起二十一天前要选一本书读时,仪式般的翻开了《百年孤独》,我知道我会写些什么,可是要写什么却值得思索。

已是读完《百年孤独》的第二天,我忙碌着去工作,才搁置了许诺要写的书评,我一直耻于拿工作当借口,毕竟热爱大于必要,工作与生活的重复也让我渐渐地陷入了孤独,如此下去,虽不一定孤独百年但也会孤独于活着的每一天。我耳边忽然响起乌尔苏拉对后代的多次叮嘱,“不要让红蚂蚁毁掉房子,不要让蕾梅黛丝照片前的长明灯熄灭,不要让布恩迪亚家的人近亲结婚,生下长猪尾巴的孩子。”还有对我说的一句,不要因为生活的无奈重复使自己陷入孤独与不复。

<1>孤独的一些人

——关于乌尔苏拉

首先无可厚非的是,乌尔苏拉是一位伟大的母亲,作为整个布恩迪亚家族母性的代表,几乎见证了整个家族的历史。她与丈夫布恩迪亚一起创立了“世外桃源”马孔多,她勤劳简朴,活力充沛,意志坚定,不仅成为村里妇女的榜样也是家里的坚定支柱。

她与丈夫建造的房子是村人仿效的样板,有敞亮的客厅,有鲜花盛开、颜色喜人的露台餐厅,有一座栽着大栗树的庭院,有一片精心打理的菜园、畜栏。他们精心布局,热心治理,短短几年,让三百名居民的马孔多成为当时已知村镇中最勤勉有序的典范。

直到迎来了吉卜赛人,他们带来的新颖、稀奇的外界物质,强烈吸引着布恩迪亚的身心,令其很快沉迷于各种“创新”“开拓”和“幻想”,她尽力阻止却无济于事,最后不得不挑起支撑家族生息繁衍的重任。她以无可动摇的坚定,阻止了总梦想远处“桃源”的布恩迪亚又一次迁徙。因为她知道,只有在一个地方定居下来,爱才有落地滋生的土壤。

她曾毫不犹豫的去追寻随吉卜赛人出走的大儿子,意外的开辟了马孔多与外界的通道,她开糖果小动物店,为家族成员提供充足的物质保障,她筹资设计扩建家宅,让家人能在方便舒适、超前豪华的庭院中生活享受,她反对暴力、权欲、空想、纵欲,努力让后代成为“永远听不到战争、斗鸡、生活淫荡和胡思乱想的人”她是马孔多的灵魂。

随着衰老与眼疾,她逐渐丧失了视力,终致完全失明,可直到最后,家人也不曾发现她失明的“秘密”生性要强的她,又不想承认自己的“无用”所以她暗中用心记下东西的位置、人们的声音,继续凭记忆‘观看’看不到的事物,甚至仍能穿针缝扣,还知道牛奶何时煮沸。后来,她又借助气味帮助她在黑暗中更为有效的分辨,她竭力跟上家里的一切细微变化,甚至能通过一次偶尔的“失误”,悟出一年中太阳光的照射位置不断发生细微改变的规律,从而根据日期,就能准确判断坐在长廊中晒太阳的女儿阿玛兰妲的位置,她对所有东西都了如指掌,终于“免去了认输的羞耻”,尽管双目失明,双手颤抖,双脚沉重,瘦小的身影却一直在忙碌中穿梭。

我想她还是一位先知,她从未看过羊皮书卷,却远比所有人都先知先觉。早在羊皮书破译之前,她就曾经在内心中对自己说:“这些事情在他们发生之前我就曾经见过,也早就知道”。

她无处不在又不引人注目,她活在所有人的生命里却显得悄无声息,她是马尔克斯浓墨重彩的一笔。

——关于奥雷里亚诺上校

他出生在马孔多,拥有预见事物的本领,爱上镇长尚未成年的小女儿蕾梅黛丝,还与哥哥的情人生有一子。他加入自由党队伍,官至革命军总司令,成为最令政府恐惧的人物,曾发动过三十二场武装起义,遭遇过十四次暗杀、七十三次埋伏和一次枪决,均幸免于难…战争中,他与17个外地女子姘居,生下17个男孩,后又被逐个除掉。他最终明白战争了无意义,签署停战协议,结束近廿年的内战,却朝胸部开枪自戕。他拒绝共和国总统颁发的勋章,放弃战后的退休金,但马孔多留下了一条以他名字命名的街道。厌倦战争的奥雷里亚,最后和父亲一样痴迷炼金术,于孤独中以简单重复炼制小金鱼打发时光,一直到死。

乌尔苏拉瞎了以后回忆上校的那一段,“她意识到上校并非像她想的那样,由于战争的摧残而丧失对家人的情感,实际上他从未爱过任何人,包括妻子蕾梅黛丝和一夜风流后随即从他生命中消失的无数女人,更不必提他的儿子们,他并非像所有人想的那样为着某种理想发动那些战争,也并非因为疲倦而放弃了近在眼前的胜利,实际上他成功和失败都因为同一个原因,即纯粹、罪恶的自大, 她最终得出结论,自己不惜为他付出生命的这个儿子,不过是个无力去爱的人。”

——关于阿玛兰妲

阿玛兰妲的故事于后半生才算开始,只是她从来没有活成自己,是家里的养女丽贝卡成了她活下去的唯一原因和动力。“每天早晨,当她在孤单的床上怀着冰冷的心醒来时,她想到丽贝卡;当她用肥皂擦洗萎缩的胸脯和肚子时,她想到丽贝卡;当她在手上更换赎罪的黑色绷带时,她也想到丽贝卡。经常,任何时候,不管她是否睡着了,她都想到丽贝卡。”多少年来,她一直等待丽贝卡的死讯,为她缝制殓衣,甚至幻想着自己为丽贝卡整理遗容“用石蜡掩盖皱纹,用圣徒像的头发为她做一顶假发。让它成为一具美丽的尸体,让它身着亚麻寿衣,并为棺材套上带紫色花边的丝绒内衬,还要举办最体面的葬礼仪式。

她又与丽贝卡,同时爱上了钢琴师皮埃特罗·克雷斯皮,是对丽贝卡的妒忌,令阿玛兰妲不惜一切与丽贝卡对抗,以破坏两人的结合为快。丽贝卡与何塞·阿尔卡蒂奥结婚后,她又拒绝克雷斯皮的求婚,致使克雷斯皮以身殉情。她让深爱她的马尔克斯上校孤独终老,当然她也曾因为侄女的出生而放下与丽贝卡的争斗,耐心的为小侄女缝制衣物,我想她并不是非要争夺什么,她只是希望孤独的时候有人陪着,哪怕是静坐着看她缝缝补补。

临死,阿玛兰妲终于从孤独中清醒过来,她把自己的死期不仅告诉了全家,而且告诉了全镇,帮助大家捎信给死去的亲人,这是她一生中很少有过的对众人的爱心和同情。

后来母亲乌尔苏拉由于日渐衰弱的身体不能再操劳家事,在孤独静养中的她有个惊人的顿悟,她突然意识到,阿玛兰妲那些绝情的行为并非如人所想的那样,而是“都出于无穷的爱意与无法战胜的胆怯之间的殊死较量,最终胜出的是毫无理由的恐惧。恐惧的对象是她自己饱受折磨的心灵。”母亲读出了她的胆怯恐惧,但是终究未能探究到源头。

——关于庇拉尔·特尔内拉

对于庇拉尔·特尔内拉而言,布恩迪亚家男人的心里没有看不穿的秘密,因为一个世纪的牌戏与阅历已经教会她这个家族的历史不过是一系列无可改变的重复,若不是车轴在进程中必不可免地磨损,这旋转的车轮将永远滚动下去。

她与乌尔苏拉一样见证着布恩迪亚家族的历史,她是大众的情人又是追求欢愉的孤独者,无困于爱情与亲情,她就是一个知道自己死期的“今朝有酒今朝醉”份子。

<2>孤独的方式不只一种

乌尔苏拉瞎了之后发现:当其他的人在房子里漫不经心地来来去去时,乌尔苏拉就凭自己剩下的四种感官注意别人的活动,使得谁也不会突然撞着她;很快她就发现,而家里的每个人却没觉察到。他们每天走的都是同样的路,重复同样的动作,同样的时匆几乎说同样的话。

还有经典的奥雷里亚诺上校晚年不停地做金鱼,金鱼一共十六条。他每天都做两条,达到二十五条时,他又拿它们在坩埚里熔化,重新开始。

阿玛兰妲手缠黑纱,坐在秋海棠长廊织了又拆,拆了又织不停的做殓衣。

<3>一些人的觉悟

在晚年无法穿透的孤独中,乌尔苏拉获得了非凡的洞察力,能察觉到家中任何不起眼的小事,也第一次看清了过去因忙碌而忽略的真相。她明白了儿子奥雷里亚诺·布恩迪亚是个“无力去爱的人”,明白了女儿阿玛兰妲的“铁石心肠”源于“无穷的爱意与无法战胜的胆怯之间的殊死较量”而衍生出来的“恐惧”,明白了“拥有冲动心性和炽热情欲”的养女丽贝卡,才具备无畏的勇气,而那正是她“希望自己的后代具备的品质。”

乌尔苏拉积极融入生活,奥雷里亚诺上校不断反复熔铸小金鱼,阿玛兰妲织了又拆,拆了又织不停做寿衣,庇拉尔·特尔内拉在与不同男人的纠缠中麻醉自己……布恩迪亚家族的每一个成员就这样无休止地在孤独中挣扎,既想逃脱,又想保持这种孤独的姿态。他们所有的努力似乎看似是没有结果的一种劳作,冗长且不断重复。

<4>最后

布恩迪亚家族最后一个子孙——奥里亚诺的儿子在刚出生时被蚂蚁吃掉,奥雷里亚诺在看完遗稿后,随着马孔多一起消失了,一切都如预言的一样。

回想初识《百年孤独》时,朋友说,小说里的人名尤为复杂难以清晰的记忆,一个不小心便认不得当下文章中是谁在孤独,于是我心生防备重复记忆人物的名字,可还是失败了,后来干脆作罢,我想马尔克斯写这么多代人,也许是想要说明孤独在传承,传给一代又一代人。

孤独是关上房门不惧黑暗却还开着灯,孤独是得不到知己又识遍所有的人,孤独是绝症,安慰与狂欢只能止痛。我们又何尝不是在以不同的方式无休止地在孤独中挣扎,既想逃脱,又想保持这种孤独的姿态,为避免孤独使尽浑身解数,起初我们以为因为是一个人才会孤独,最后明白一堆人围在一起狂欢也只是虚无,后来创造一个又一个一种又一种的另一个世界,最后还是无法摆脱躯体寄居的现实世界,看似远离孤独却不知道孤独已是深入骨髓的毒,孤独不分住处不分等级制度,孤独就是孤独,尽力避免又心存享受。

人类的历史就像奥雷里亚诺手中的羊皮卷,所以有些历史总是惊人的相似,我想人类会不会也像布恩迪亚家族一样,在还没有把最后一段历史写下就已经明白,我们从此再也不会离开各自的舒适区,因为世界在人类想永远被铭记的那一时刻,将被飓风或者海啸带走,并将从世界记忆中完全消失。然后残存历史中所写的事情过去不曾,将来也永远不会重复,因为命中注定要生生世世处于孤独的人类决不会有出现在世上的第二次机会,所幸我们还不足以孤独百世,才能谱写这令人警醒的《百年孤独》。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