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生学习的三个级别
有书籍中把一生的学习分成三个级别的能力:
1. 公共基础课:执行能力
是我们每天用到的能力,如时间管理、资料保存、商务礼仪、沟通谈判等......在这个层面,我们的学习就好像士兵训练踢正步、瞄准和射击这样的军事基础技术一样。
2. 专业必修课:专业能力
是指能够打完整战役、解决系统问题的能力。在这个领域里,需要跨学科的思考、解决问题,一个人活成一支队伍。这种系统解决问题的知识往往是内隐的,需要我们在不断实践、思考的过程中,领悟到跨领域知识交汇的微妙之处,从而灵活地把多个学科之间的知识随时调用,打赢一场战役。在这个阶段,我们的思想认知更像一个指挥官:精准恰当地调动步兵、炮兵、空军、坦克、侦察兵和狙击手,让他们在正确的时机,出现在正确的位置,胜利完成任务。
3. 通用必修课:结构能力
就是要掌握临界知识,认知事物更加底层的结构与规律。我们经营的领域是如何产生的?影响这个领域发展的基本动力是什么?有哪些规律会普遍地影响这些事物?这就像在深刻理解一场战役为什么爆发,会以什么样的脉络发展,其中起决定作用的因素究竟是什么一样。抗日战争初期,多数人还在讨论中日之间的武器差异、国力差距的时候,毛泽东就思考到了底层的规律:中日战争的底层决定因素,是中国战略空间的广阔与日本需要速战速决的压力。所以,影响战争的基本动力结构是空间和时间的博弈。如果能够促进以空间换时间的结构发展,那么战略局势将对中国大大有利,而对日本极为不利。所以,毛主席的《论持久战》就成为经典的战略研判著作。
如果要开拓新的业务板块,可以自问自答如下三个问题:
1)集团为什么要进入这个新业务板块?初始动机和商业模式构想是什么?
2)这种构想要实现,最关键的影响因素是什么?推动这一目标的结构动力是什么?
3)现在的态势与我们的关键目标是否匹配?从内部构架到用户需求之间要做哪些工作?发展的节奏是什么?
所以我们应该遵循二八定律,把更多的时间用在结构能力和专业能力的学习上,通过掌握临界知识做到游刃有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