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令教师既尴尬又无奈且无所适从的问题
文/教育那些事儿
一个令教师既尴尬又无奈且又无所适从的问题是什么呢?答案是:师德。可能会有疑惑,但仔细一想,还真是这样。说到个别教师失德的现象,你是不是很尴尬?用道德这根绳子绑架你,你是不是很无奈?把师德红线的帽子扣在你头上,你是不是无所适从?相信不少教师会有这种心里感受。
不知从何时起,师德成了一个社会普遍关注和热议的话题。近些年来,社会对教师的道德要求越来越高,有的人甚至把教师的道德摆到了神坛的位置和圣人的高度加以要求:不能有正常人的七情六欲,不能维护自己的正当权益,不能争取法律法规赋予的权利,似乎教师不是肉眼凡胎,个个是神仙老道,可谓荒谬之致!
教师头上有很多所谓的“光环”“荣耀”,这些东西对教师来说是激励还是束缚,很难说得清。不过有一点是明确的,就是,教师首先是一个普通人,一个普通的社会公民,教师职业也是一种普通的职业,既无特殊也无特别。要说不同,就是教师这个群体特别庞大,因为庞大,所以备受关注。既然是普通的人、普通的职业,那么对其职业道德就不应该过度苛求和任意拔高。任何一种职业都有与其职业特征相符合的职业道德,教师、医生、法官、警察、律师、作家、演员、军人、干部......每一种职业的从业者都应自觉遵守相应的职业道德规范,守护职业尊严,而不仅仅是教师。
教师头上的“光环”“荣耀”固然是一种赞美,但有时候也会成为一种枷锁,另教师无所适从。在职业光芒的照耀下和世人的思维里,从事教师这个职业的人似乎不再是普通人,而是圣人、甚至是神。因为只有神才是不会犯错误的,才是完美无缺的。然而教师毕竟是活生生的普通人,只要是人,就会有缺点,就会有不足,就会有瑕疵。当我们拿圣人的道德高标来要求教师时,只会让教师更加心力交瘁,疲惫不堪。
不可否认,近些年来媒体曝光了个别教师、校长极端的师德败坏行为,这些事件经媒体渲染放大后,正好触动了社会敏感的道德伦理神经,引起了社会舆论的关注。于是,有些人便认为整个教师队伍的道德水平在滑坡,部分人甚至借此否定或抹黑整个教师队伍,把教师妖魔化,以达到贬低教师、发泄对教育不满情绪的目的。教师一旦有些微污点就受到公众的谴责,其实,这只是社会对教师职业的一种期待,亦或是现实社会污浊,老师就成了世人寄托理想的最后一方净土,教师不过是国人对教育不满失望的“替罪羊”。
然而,我们要清楚地看到,我们有一大批师德高尚的教师,他们呕心沥血,无私奉献,为党和国家的教育事业做出了杰出的贡献,更有千千万万的普通教师,他们在工作中勤勤恳恳,兢兢业业,无怨无悔。我国有1500多万的教师队伍。如此庞大的教师队伍,不敢保证每个教师都能恪守应有的职业道德,同其他行业一样,教师中也会有败类,因此,加强监管,接受监督是应该的,也是必须的。可我们不能因为看到几棵有问题的树木就否定了整片良好的森林,更没有必要因为出了极个别败类而不信任整个群体。
世界上只有少数的几种职业后面是加“德”字的,教师便是其中的一种。社会往往对他们提出很高的道德要求,却没有给予他们好的待遇,这是一种无奈的不对等。若一种职业待遇与其他职业相比不具有优势,甚至还不如别的职业,而又要求其职业道德成为标杆,那么,优秀的人才在做出选择时就会望而却步。
我们常常讲:要让优秀的人才来从教,鼓励他们终身从教,从实际来看还只是停留在口号上。看看每年的高校毕业生就业去向就知道,教师职业对优秀人才的吸引力有多大?一流院校的毕业生选择从教的比例有多大?当社会普遍都认为教师这个职业缺少尊严,没有地位,再加上待遇没有优势,不仅优秀人才不愿进来,很有可能让教师队伍中的佼佼者选择逃离。如此以来,打造一支高素质教师的队伍的目标就会困难重重。长此以往,最终受伤的是名族的教育,影响的的是孩子们的明天。
现在的教师不好当,来自各方面的压力也比较大,作为教师,自当恪守道德规范,依法依规执教。但我们也希望,社会对教师多一点理解,多一份宽容,多一点支持,因为,任意的拔高或矮化某种职业的道德规范都不利于该职业群体的发展。就教师来讲,我们相信,绝大多数教师,一定对教师这一职业的属性有明确的认识,一定怀有强烈的尊严感,对自己所从事的专业工作有发自内心的职业自觉——无愧于民族的重托,无愧于孩子们的明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