袋里有钱,腹中有书,房里有花。如此一生,甚好。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生活。有的人浪迹天涯,把世界当成家;有的人钟情家庭的温暖,生活莫过于一盏为你等待的灯;有的人,向往把生活过成喜欢,春风冬雪煮新茶。
一百种生活,便有一百种美好。
但如果要我说,在我的想象里,一个人最好的生活状态是什么?
我的答案是——袋中有点钱,腹中有诗书,房里有花香有猫咪。
钱,不用很多,只要足够。
足够去维持一个人的经济独立,在温饱之余,还能追求精神的面包。也正是经济上的独立,才能使一个人的人格独立起来,继而才可以自由地去选择,去追求。当你在钱财上依赖别人,你便很难有精神上的独立。而一个人,只有经济和人格双重独立,才能真的活得体面。
一个人没有钱,必然会丧失很多的选择权。经济不能独立,要么得依附别人,要么就委屈自己,总归是活得不够挺拔,说话做事都少三分底气。
只有经济独立了,才能有魄力去做自己想做的事,也才有能力拒绝自己不想要的生活。从你经济独立的那一刻开始,你的生活才真的掌握在你自己的手里。
所以,你可以不拜金,也不必以家财万贯为奋斗的终极目标,但你需要一定的金钱和积蓄,来保证生活的尊严,不用屈就,不用乞求,可以自由地主导人生。
读书,不仅仅等于上学,也不只是青葱的学生时代该做的事,而应该是一辈子的坚持。
一个不读书的人,就相当于主动关上了让自己变得更好的大门,成为拒绝思考、被动接受的人。
有人会问,女孩子上那么久的学、读那么多的书,最终不还是要回一座平凡的城,打一份平凡的工,嫁作人妇,洗衣煮饭,相夫教子,何苦折腾?我想,我们的坚持是为了就算最终跌入繁琐,洗尽铅华,同样的工作,却有不一样的心境;同样的家庭,却有不一样的情调;同样的后代,却有不一样的素养。
读书多了,容颜自然改变,许多时候,自己可能以为许多看过的书籍都成了过眼云烟,不复记忆,其实他们仍是潜在的。在气质里,在谈吐上,在胸襟的无涯,当然也可能显露在生活和文字里。”
读书是一种自我的修炼。用生活所感去读书,用读书所得去生活,从中修炼自己的心境,丰富自己的见识。这样的生活更显厚重,更有质量。
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花。
我一向喜欢花草。美好的东西能抵抗生活中的沮丧和困顿,经过爱,见过美,人就拥有一种强大和勇敢,能对抗世俗的粗糙。
百花族中,又最爱百合,爱它的清雅,爱它的幽香,更爱它本生在深谷不为人知,却依旧执著盛开美丽。
很喜欢林清玄的那篇《心田上的野百合》。
一株小小的野百合,长在偏僻遥远的山谷的断崖上,恶劣的生长环境,并没有消磨它作为一株百合的天性。虽然它刚从泥土里露头时长得跟其他野草没有什么分别,但一个坚定的念头在它的心中悄悄萌生:“我要开花,我要以花作证。”为此,它努力地吸收水分和阳光,深深地扎根,直直地挺着胸膛,终于有一天,它开花了,而且开得那么美丽,那么惊世骇俗。
如果说与生长环境的抗争,只是野百合为实现美好心愿所经受的第一个历练,那么,野草的讥讽嘲笑、蜂蝶的鄙夷才是野百合面对的更严酷的考验。野百合是执著的,野百合更是智慧的。面对野草的嘲讽讥笑、蜂蝶的鄙夷劝导,野百合坚定的信念始终没有动摇。
“不管有没有人欣赏,不管你们怎么看我,我都要开花!”
因为对百合的钟爱,曾经每周都要去买几枝插在瓶中,细细静静欣赏它的美丽。也因此结识了在路边摆摊卖花的“花姨”,从普通的顾客与卖家,到渐渐因为花而彼此熟悉。
“花姨”总是清楚地记得我要来买花的日子,总是把最好的百合留给我;她还像一位长辈妈妈关心小辈一样,对我显得单薄的身体摇摇头,絮絮地嘱咐我“要多吃一点”。我爱喝的“莲子百合鱼尾汤”也是“花姨”教会我煲的,而对于体质“虚不受补”的我来说,这又几乎是唯一让我觉得可口、滋养又不会让我上火的老火汤了。
后来“花姨”不再在路边卖花,不知道是否是被城管取缔了。而我宁愿相信她是在某个地方开了一家真正的花店,不用再日晒雨淋地奔波;或是干脆“退休”在家中,弄孙为乐了。现在走过街头,还是会时时想起热情的“花姨”,遗憾的是,对她我始终以“花姨”相称,竟忘问一问她的姓名。
再后来,随着生活的变迁,经历了种种挫折,我买花的心情和买花的次数逐渐减少,心头的乌云却越积越多,一直把我压得无法站立……
直到搬到山庄里来,直到生病休息,直到重新有时间有信心试着找回内心的平静和看花的心情,才发现其实美丽无处不在。在林荫下,在山道旁,在大雨滂沱时,在黄昏落日间,在猫儿满足的睡脸上,在一本好书的字里行间……
一场豪雨过后,满地落英缤纷。去树下捡拾些被风吹落的鸡蛋花回来搁在浅碟里,数日里可暗香盈室。漫步山中,随手摘些野花回来胡乱插在瓶中,也煞是好看。美丽无所不在,只等我们去发现,去创造。
“以清净心看世界,以欢喜心过生活,以平常心生情味,以柔软心除挂碍。”如此一生,甚好。
作者介绍:魔小喵,一只爱旅行的猫,和你分享有温度的旅行故事和生活感悟。微博:@魔小喵旅行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