桐下写吧挑战21天教学随笔

兴奋地“板书”

2019-03-13  本文已影响51人  卌行

今天到三年级办公室,发现罗老师正在很兴奋地与唐老师拿着手机聊,满脸地开心。我凑过去看,发现她们正在说的是“板书”。什么样的板书,能让老师如此兴奋呢?

罗老师板书部分:《讲故事--乘除混合运算》

原题:语文课上学生轮流“讲故事”,淘气选了一个850字的故事。淘气在课前试讲时,用了5分。但同学们约定讲每个故事的时间不超过3分。问1:淘气3分能讲多少字?问2:笑笑讲一个故事用了4分,平均每分讲150字。如果要3分完成,每分应讲多少字?

看这个板书,多么寻常!

老师到底在兴奋什么呢?

罗老师说:孩子真的能写出来。我就在黑板上给孩子们规定好位置,提醒板书的同学,上去写的时候字写大一些,他们还真的做到了。我班这个画图的孩子还自带尺子,将线画得直直的。

真替罗老师开心呀!很明显罗老师是第一次让孩子上去写板书,第一次发现,原来孩子们可以做得如此好,之前她的担心真的是多余的。

罗老师,去年9月到的我校,之前是教学初中的,一直对于小学课堂属于小心翼翼,感觉总有很多的不顺畅。我之前与她的交道也并不多,这是我第一次看到她如此开心的样子,眉眼都在笑。

这事的发生,得从早上听第一节三年级的汇报课说起,内容与罗老师的内容一样。

老师在处理第一个问题“淘气3分能讲多少字?”,按照书上的问题串要求,是让学生想办法表示题目中的信息。老师觉得书上提供的例图是画图与表格,因此要求孩子也用这两种方法来表示。听课老师去看了学生作品,对于用表格来表示图形,我看到两个大组只有一个人有些像,上课老师说她看到的全班只有一个孩子是对的。

书上的要求与老师的要求目标都是一样的,但一种规定了路径,一种没有规定路径,学生呈现出来的课堂生态明显就是不同的。我在查看我班孩子的作品时(没有规定路径),学生作品自然就有了一一对应的数量关系,老师只要在孩子的作品上,加上表格的线,就可以了。(明天拍照补照片)

在处理孩子的作品时,这位老师利用实物投影一个个方法逐一展示,与罗老师这种将学生作品一起展示的区别又在哪儿呢?整体展示,利于学生整体观察,无形中孩子自己就会有计较。教学中,让学生到台前选择自己看得懂的方法讲解或提出自己的建议,学生选择性增多;学生还能发现这些方法共同之处,不同之处;还能为后面说清列式的算理提供直接的证据,有助于培养学生数形结合的思想,思维的层级肯定不是单一展示所能比拟的。

听完课后,我与三年级的老师们共同交流,希望他们能改进一下,罗老师说:“万一孩子们写不来怎么办?”“孩子们的字写不大怎么办”。我理解老师们的担忧,我也是在这样担忧中走过来的。但是,如果一直不让孩子们去写,孩子们就可能一直都不会。写不大,就提醒孩子们上去写的时候,字写大些;写不规范,就在黑板上给孩子画好位置。孩子们不会讲,就慢慢地教。

罗老师尝试了,她兴奋了,她说,她从来不知道孩子们真的能够做到。特别是那个拿着尺子画图的孩子,真的感动了她。

彭老师也尝试了,他的板书是这样的:

彭老师的板书设计

下面这张图片,是彭老师课堂上,孩子在台上分享的样子。讲的孩子专注,听的孩子同样认真。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