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

第一节 我的原生家庭

2021-09-16  本文已影响0人  乌尤尼的焰火

民歌悠扬,花戏霓裳,姑娘灵动,水土飘香。没错,我就是生在这样一个质朴的、人说好风光的山西,一个地肥水美、五谷飘香的地方。我的家乡号称红歌之乡,也是红色革命根据地,她的名字,叫左权,是为了纪念抗日战争时期一位英雄人物的,一位抗日战争时牺牲的最高将领。

一、话家乡

左权靠西有一个叫石匣的地方,村如其名,在这里,环顾四周,犹如一个石头匣子一般四面环山。想要出去,则需要经过长长的盘山公路,或者在高速路上经过长长的山洞。

家乡有一湾大大的水库,小时候家长不让去那里玩儿,我们总是偷偷摸摸地翻山越岭去看,对于幼小的我们,她就像大海一般,宽阔望不到边界。这里还有不规则不平整的田地,印象中的田地就在那高高的山上,山上开拓出的平整地方,就种着庄稼,比如玉米、高粱、大豆等。让我引以为傲的是,家乡的稻田。春季大家播好种,等到夏季,整片稻田绿油油的,听取蛙声一片。等到了秋季,在水库水的滋养下,水稻成熟了,放眼望去,黄澄澄金灿灿的,甚是好看。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而我,就出生在这个普通的小山村一户普通的人家中。

二、原生家庭画像

我的父亲是个手艺人,木匠活儿做的细致入微,家中的很多物件几乎都出自父亲之手,比如床、各种柜子、桌子凳子等等。父亲在我心中几乎无所不能,任何东西坏了,只要有父亲在,都会恢复原样。母亲当时应该也是看上了父亲的这一点,才义无反顾嫁给他的吧。

父亲瘦小,却犹如一座山。有他在,就让人安心。他人缘极好,在我六七岁那年,父亲和他的一帮手艺兄弟们为我们建了新房子,从扎根基,到房子的一砖一瓦,到家里的大件,逐渐为我们安置妥当。这座房子就是他的作品、他的心血,不得不为父亲拍手称赞。同时,父亲又心细如发,家里的大事小事,他很爱操心。他办事总是让人很放心,朋友们也愿意招呼他,就这样,热心肠的父亲,闲暇之余,总是游走在朋友中间,今天帮这家吊了顶,明天帮那家修好了柜子,感觉他的事总也忙不完,而喜欢忙碌的父亲,也很享受与朋友的这般交集。

而我的母亲,一个刀子嘴豆腐心的女人。她的性格很开朗,平常总是声音很高,远远地就能听到她的笑声或者说话声。她粗中有细,看着好像挺大条的一个人,实则做事很利索干脆,总能照顾到一些别人可能忽略的细节。她在我印象中挺能说会道的,但慢慢地,母亲说话略显笨拙,总是说一半,让人意会,加上惯用代词,有时让人摸不着头脑。母亲爱唠叨,念经似的叮嘱和重复免不了让人心烦,时常被我们抱怨几句。

父亲母亲苦日子过来的,平常都很节省。他们常教育我们,“钱,要省着点花”,“要攒钱”,“别冲动消费”,“别被骗了”。也就是这样,我们省着省着就长大了。在他们质朴的呵护中,成长成人。

三、我的自画像

打小,我就是村子里的“名人”。这种出名,可能源于我的好记性,由此让大家对我印象深刻。四岁时,我跟着邻居伯伯学快板,在这样一个喜欢热闹、又不算很大的村子里,能够登台完成一次出色的表演就足以引起大家的关注。又由于从小受到家乡文化的耳濡目染,能唱会跳自然全能发展。就这样,凭借这样的“名气”,上了学也自然很受老师青睐。经常被别人称作“别人家的孩子”,作为好学生的我,并没有因此嚣张跋扈,而是很低调很努力地保持优秀。

在学校,我会积极融入集体,并配合老师组织同学搞好活动,对老师或同学一句话一个眼神,我几乎都能明白要表达什么;在家里,尊敬长辈,端水倒茶、待人接物,也很是妥帖;对待邻里,笑脸相迎,主动问好;出门在外,察言观色,举止乖顺。

这就是我,别人眼中的好学生与乖乖女。感谢父母带给我好的家教的同时,也发现原生家庭带给我的一些根深蒂固的观念,需要及时做出调整和改变。

(一)我的金钱观——钱是省出来的

小时候,父母给我们传递的信息就是——“家里很穷”。所以,我们打小就没有零花钱。有个三毛五毛的,就够我们乐呵好几天的,还舍不得一次花完,每次一毛一毛的分好几次花。那时,父亲一个人盖起一栋房子不容易,爷爷去世地早,父亲母亲另立门户,光盖房子就借了不少外债。每每听他们谈起借了这家多少,那家多少,我就不好意思张嘴要钱来满足我的小小欲望了。父亲总说,一定要好好读书,砸锅卖铁也会供我和妹妹上学。父亲的好哥们,是个大孝子,他也常常和我们说起父亲的不容易,教育我们以后一定要孝顺父母。所以,家里困难、父母不易早已根植于心。每次拿钱买东西,总是花的小心翼翼,追求商品性价比、货比三家已经如常,实在不想辜负了父母给的血汗钱。

钱,是省出来的。父母时常对我们这样讲。

我对于金钱,甚至有点斤斤计较。我会很在意别人借钱还钱的问题,我在保证自己不欠别人的情况下,也尽量避免借钱给别人。因为钱数有限,我会省着花,会对有限的钱进行分配管理。我会减少参加聚会的次数,尽可能减少开销较大的社交。外出非必要,宁可花很长时间坐公交,也不会去打车。最后发现,钱省不了多少,时间成本砸进去不少。

现在看来,这样的金钱观根源于原生家庭的影响。父母一辈子小心翼翼,教会我们要节衣缩食,要省省省。但是却没告诉我们,要学会理财、培养财商,要大胆追求、合理用钱,要明白,真正的“钱”是挣来的。会花钱才会挣钱!

(二)我的生活观——只过每一个当下,却没有计划未来

父母教导我们,路要一步一步踏踏实实地走。他们也在以亲身经历向我们展示着,今天吃饱了,屯够了,明天一定不会饿着。至于明天如何,那就等到明天再去考虑吧!

这样的生活习惯和思考习惯,让我按部就班遵循着生活轨迹,进而不会也不敢去挖掘大的突破!从来不知道,我自己到底想要什么,所以经营的原来一直都是随性的、散漫的、没有目的的生活。没有准确定位过自己的事业、没有规划的理财、时断时续的健康体验,才致使自己状态如此“凌乱”。美好人生是存在的,一直都知道美好人生需要“断舍离”,但是连美好人生的规划书都没有,断什么、舍什么,又离什么呢?曾看到一稼老师的“逆生长”状态,以及很多牛人的精彩生活,有了真切的感受和体验,那样的生活和模样才是应该去追求的啊!敢想,才能规划,才能逐步向更好的生活迈进!

原生家庭对于我们每个人,是我们生命和思想的起点,虽然每个人的起点不一样,但也没关系。我们要活在未来,而每个人都是需要不断更新的。反思自己的优缺点,不是与原生家庭作告别,而是更好地完善自己,追求更精彩的自己!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