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男子发饰小结

2018-11-22  本文已影响0人  文右

现在社会的男子都是短发,中国从清末就开始实行男子短发的形制,剪掉辫子,破除满清统治者压迫的束缚。现在很多人不知道自己的头发跟政治有什么关系,实际上中国男子的头发跟中国政治发展是息息相关的,历朝历代都是为证明自己通治的合法性和正统性,无不先从发饰衣冠下手,因为社会存在对于社会意识有着极大的影响作用。

中国人从何时开始注意到自己的发饰呢?史记所载:“黄帝垂衣裳而天下治。”在三皇无帝时期就开始以礼仪治理天下,而礼仪的表现就是衣冠发饰,没有发饰衣冠,我们也谈不上礼仪之邦,更不能说是文化古国。孔子曾经说过:“微管仲,吾将披发左衽矣。”看来孔子所说管仲时代注重发饰衣冠,在管仲在的齐桓公时期,北方游牧民族南下,入侵了许多中原国家,此时管仲辅佐齐桓公成就霸业,实行了“尊王攘夷”的政策,帮助中原国家赶走北方夷狄,重建了中原的礼法制度,保护住了中原文明的延续发展,维护了中原人民的衣冠发饰,所以孔子才会发出那一声千古赞叹:“微管仲,吾将披发左衽矣。”就是没有管仲,我们就要披着头发,穿着左衽的衣服了,那就跟蛮夷野人没有区别了,何谈华夏大族,文明之邦。我们华夏之人都是束发右衽,外形很美,所以有着文化大国、礼仪之邦之美誉。

管仲是华夏拯救中原发饰衣冠的第一人,没有此人,或许中原文明会被北方夷狄所征服,华夏沦为胡膻之地,造成文明的大倒退。很多人不了解这是为什么,这是因为中国的发展是不可中断的,一旦北方游牧南下,必然会造成中原人民的损伤,人口的大衰减,会造成生产力的减退,文明发展就会成为纸上空谈,所以我们应该如同孔子一般,感谢管仲,感谢他辅佐齐桓公赶走夷狄,维护了中原文明的发展,更保护了中国文明的继续前行。

经过了春秋战国,中国迎来了第一个大一统的中央集权的帝国——秦。在秦朝,秦始皇为了统一中国,征战十年,实现大一统,在此基础上,巩固中央集权,实行了书同文车同轨,统一度量衡,推行中原的礼仪教化,规定衣冠服饰崇尚黑色,百姓皆为黔首,官员上朝配冠。中国男子的发饰基本由此固定下来,经历过两千年的发展,直到明末。秦朝短命,汉朝延续秦之制度,在汉武帝时期,终于在思想文化上实行了中华大一统,文化以儒为正统,推行儒家学说,在衣冠形制上,男子成年之后都是束发而冠,故成年有加冠之说。

后来的历代王朝皆是遵循此制,不敢有所违反,就连少数民族改制,也是按照汉制所做,北魏孝文帝改革就是汉化,学习中原礼仪,穿戴汉家衣冠,按照汉族礼制。就连后来的金元二朝也是羡慕崇尚汉化,均是按照汉族文化改革,任用汉族大臣,也是促进了汉族文化的大发展,融合各族文明的汉文化更加蓬勃向前。

宋代亦是中国世俗文化发展的高峰时期,商品经济和市井文化的发展,使得底层百姓有了更多的选择,发饰衣冠亦是有了许多的大革新。大文豪苏东坡在写朋友方山子的时候,就提到了流行的方山冠,文中所记为方耸而高,就是说这个帽子四四方方,而且很高,还有就是头巾的出现,古人一般是很难买起冠冕,况且冠冕也是贵族才能佩戴的,百姓是不可能的穿着的。那么方巾就是应运而生,带上头巾,既保护了头部,又可以不让头发吹乱。所以我们在电视剧中多数可以看到这个方巾,市井百姓基本上都戴头巾。

元代之后,衣冠发饰有所胡化,汉人学着蒙古人剃发留辫,穿上胡服。明太祖朱元璋建立明朝后,立马颁布了命令,要求汉人百姓恢复汉家衣冠,不能乱了中原礼法。《明太祖实录》这么记载的:诏复衣冠如唐制,初,蒙元起自朔漠……不准许汉人再留辫子穿胡服。朱元璋充分考虑民间疾苦,发明了网巾,网巾是一种铁质的固定头发的框架,有利的保护了头部,也可以固定发型,受到许多文人处士的爱好。与此同时,明代发明了很多衣冠形制,在此不一一详解,推荐百度《大明衣冠图志》。总的说来,明代在集成古代的成就,结合当时的社会发展,创造了许多美丽的衣冠,是今日所不能比的。

明朝末年,华夏遭难,崇祯殉国,清兵南下。清军在平定李自成的闯军后,大举进兵江南,占领南京,接受东南半壁江山,于是清朝统治者在顺治二年颁布了剃发令,称“自今布告之后,京师限旬日,直隶各省地方自部文到日,亦限旬日尽行剃发。若规避惜发,巧辞予辩,严惩不贷。”这就激起了江南人民的反抗,但是满洲贵族却是以“留头不留发,留发不留头”相威胁,在清政府的武力和诱逼之下,江南人民的反抗渐渐变弱,但是扬州十日、嘉定三屠、广州之屠等惨案,不应该被历史所遗忘,难免历史会重演今日。我来说说清人男子的发饰,是我们在电视剧中见到的那样的阴阳头吗?错,历史上真正清朝发式是金钱鼠尾,就是留的发辫要比小拇指还细,要能穿过铜钱中的方孔才算合格,基本上就成了光头,阴阳头是清末才慢慢出现的。所以说顾炎武所说的“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就是指这个,打断汉民族的正常发展,使得中华文化割裂。正因为如此,顾炎武还写下了《断发》一诗:“华人髡为夷,苟活不如死!”但是满清统治者却是以:“金钱鼠尾,乃新朝之雅政;峨冠博带,实亡国之陋规”所标榜,明朝遗民在所撰的《思文大纪》愤怒写道:“时剃头令下,闾左无一免者。金钱鼠尾,几成遍地腥膻。”文化大国、礼仪之邦就此沦落。

满族统治者希望通过剃发易服来打击、摧垮广大汉族人民尤其是上层人士的民族精神;保持满族的统治地位,保持满族不被汉族同化。后来的历史表明,满族统治者的这一措施基本达到了预期效果。汉人逐渐淡忘本民族服饰,习惯了满族的发式和服装。到辛亥革命推翻清帝国,号召民众剪去辫子时,仍然有许多人不愿意剪,其中原因之一就是害怕剪去辫子后被官府杀头,可见“留头不留发,留发不留头”的“剃发易服”政策对汉族影响极深。所以这是满清统治者不可抹去的黑历史,是不可原谅的。

虽然“剃发易服”政策早已退出历史舞台,然而它的影响一直延续到今天。满洲服饰早已“风靡”中国,旗袍、唐装等甚至“走向世界”,被普遍认为是中国传统服饰的象征。剃发易服加重了清朝的民族矛盾,压制了汉族先进文化和思想,也是清政府实行民族压迫的铁证。我们今日在电视剧中所看到的却是以清宫剧为主,受着清朝习俗的影响,不得不说这是一个错误,我们有那么多的历史文化,却只去拍摄清宫剧,难免会造成民族伤感。

我在这个男子发饰的小识中,可能有一些汉民族情感在里面,但是我希望读了这篇文章的人,要知道我们的国家曾经是峨冠博带的礼仪之邦,不是膻腥满地的胡虏之国。原来的中国男子的发型是束发而冠的翩翩君子,直到明末清初,清军入关,男子发饰渐为髠发留辫。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满清加给汉人的是民族压迫和封闭野蛮,现在的电视剧却在对清廷歌功颂德,忘记了先祖为了反抗压迫而付出的牺牲,无异于亡国灭种。如今的历史引导出现了问题,也是一大错误。

我只想说,坚持正确的历史观,仔细思考。不求闻听一家之言,要博闻广记,不要被错误的历史所蒙蔽了认知,仅此而已。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