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注《随园诗话》(1173)

2023-10-26  本文已影响0人  真老实人_425a

【原书卷十三·七一】

王中丞恕,四川人,号楼山。《过潮州感旧》诗曰:“金山遥对凤凰洲,策马崆峒忆旧游。二十七年如昨日,八千里外是并州。空余大树翻斜日,尚有遗丁故侯。路过西州秋欲老,旧参军雪盈头。”通首唐音许竹素先生为余诵之。

王恕(1681—1742),字中安,号楼山,四川省铜梁县安居乡(今重庆市铜梁县安居镇)人。康熙四十三年(1704)举人,六十年(1721年)进士,改翰林院庶吉士。雍正元年(1723年)三月,补吏部员外郎,升郎中。十月,任贵州乡试正考官。二年(1724),任会试同考官。不久任广东道监察御史,转兵部给事中。九年(1731年),升江南省江安粮道。乾隆元年(1736),升广东按察使。四年(1739),升广东布政使。次年五月,任福建巡抚,有政绩。诸如选拨人才,奖优惩劣、治奸肃匪、赈济灾民,减轻人民赋税、储粮备荒等。七年(1742)三月,由于在广东按察任内承办白大年奸情一案,删改供词,下部议处,寻议降调,到京侯旨。上密询王恕为人,新任福建总督刘于义奏言:“访得王恕操守洁清,属员百姓俱称其安静平和,绝无扰累之处。惟一切俱听督臣德沛主使,所以诸事不能振作,甚觉罢软。”寻补浙江布政使。九月以过去在福建乡试,监临官失察,部议降一级调用,上加恩改为留任。十一月,乘轿外出治事,暴卒于舆中。

潮州,指清代潮州府。辖区大致相当于广东省潮汕地区,今有潮州市,辖湘桥区、潮安区、饶平县。晋义熙九年(413)以秦汉揭阳县境置义安郡。隋开皇十一年(591),原义安郡境置潮州,隶属广州总管府,潮州辖海阳、绥安、海宁、潮阳、义招、程乡6县,州治海阳县。潮汕地区一带在隋、唐、宋、元、明、清、民国初期历代行政区名潮州。明朝洪武二年(1369)改潮州路为潮州府,隶属广东布政司,统领海阳、潮阳、揭阳、程乡4县,县邑扩容,“潮州三阳”析置了饶平、惠来、澄海、普宁、大埔,程乡县析置了平远、镇平2县,崇祯六年(1633),潮州府共辖海阳、潮阳、揭阳、饶平、惠来、澄海、普宁、大埔、程乡、平远、镇平11县。府境大致是今汕头市、潮州市、揭阳市和梅州市。清承明制,仍称潮州府,仍领11县,隶属广东省。清雍正十一年(1733),原潮州府下辖的程乡县、平远县、镇平县3县与兴宁、长乐2县另设立嘉应州,合称“嘉应五属”。析出嘉应州后,潮州府共辖8县,即海阳、揭阳、潮阳、莲阳(澄海)、洪阳(普宁)、葵阳(惠来)、饶阳(饶平)、茶阳(大埔)。清乾隆三年(1738),划潮州海阳县之丰政都、揭阳县之蓝田都、大埔县之白芒社、嘉应州之建桥、环清、小溪等地建丰顺县后,潮州府共辖九县,府境范围今汕头市、潮州市、揭阳市和梅州市大埔、丰顺2县。1949年后,潮州府境置广东省潮汕专员公署,署治驻潮安县,潮汕辖境大概为现今的汕头、潮州、揭阳三市。1950年3月15日成立汕头市人民政府。1983年9月汕头市析出汕尾地区(1988年成立汕尾市),1991年12月,汕头市分治为今汕头、潮州、揭阳三市。饶平县归潮州市管,揭西县、普宁县、惠来县归揭阳市管,南澳县、澄海县、潮阳县、经济特区等归汕头市管。

金山,又名金城山,坐落于潮州古城北面,濒临韩江,自古便是登临胜地。光绪《海阳县志·舆地略》载,“金山,一名金城山,在郡城北,高四十丈,周围四里,形如覆釜,多巨石,为郡城后扆。前有小湖(今塞),东北临鳄溪。相传旧为金姓所居,故名。潮安县(原名海阳县,今潮安区)在隋唐宋元时期,一直是州、郡、路之治所。北宋大中祥符间,知州王汉大规模开辟金山,遂成一方登览胜境。山间古木森郁,怪石嵯峨,摩崖石刻荟萃。宋大中祥符五年(1012),潮阳县主薄李孜于金山南麓摩崖题诗云:“藏幽复隐灵,难得处州城。”极言金山之灵秀。金山北面遥对着粤东最高峰“凤鸟髻”,古时金山上有洞曰“仙游”,有台曰“凤台”,有亭曰“凤凰亭”,正所谓“仙所宜游、凤所宜集”,为秀甲一方之形胜。

凤凰洲,今潮州凤凰洲公园,位于潮州城南郊韩江大桥下沙洲头,是潮州八大胜景之一“凤凰时雨”所在地。凤凰洲原名老鸦洲,明末潮州知府侯必登曾多次游览沙洲,爱其清静幽雅,同时倍感潮州文风鼎盛,风物非凡,认为这里应是传说中凤凰栖宿之所,绝不是老鸦投林的地方,遂把原名的“老鸦洲”改为“凤凰洲”,并于明隆庆二年(1568年)在凤凰洲筑建一座十余丈高的石台,命名为“凤凰台”。也有相传古时凤凰山上的凤凰,慕潮州府城“三山一水”景色,常到这江心绿色的沙洲栖息、游玩。自此,这里成为游人徘徊难离的名胜。自明朝建台之后,明清两代历代官吏和地方绅士,先后在此倡建了“十相祠”、“凤台书院”、“文昌祠”、“龙神庙”、“天后宫”、“镇洪寺”、“鲁公祠”、“周公祠”及“奎阁”等十多处景物,但这些景点因年代变迁,多数踪迹全无,惟有凤凰台、奎阁、天后宫等因风景绝妙及人文昌盛之标识,屡毁屡建。现在的凤凰台由台体和亭阁两部分组成,是个古式台榭建筑。四柱,单檐结构的亭阁端立在高大的石砌台基上,檐牙高筑,峻凌飘逸,其上“凤台时雨”、“中流砥柱”、“有凤来仪”等牌匾与木质结构,明式拱斗和屋面的传统青瓦相映衬,文气斐然。凤凰时雨,古时又称“凤台侍雨”,也有人说是“凤台时雨”。夏秋时节,这里清风习习,江风吹拂,暑气顿消,特别是乍晴乍雨的时节,江上奇景,千变万化,更为可观。帆影片片,湘子桥上烟雨蒙蒙。仰视笔架山巅轻云抒卷,雾锁楼阁。这令人神往的绝妙景致,便是“凤凰时雨”。

崆峒,音kōnɡ tónɡ,释义:1、山高峻貌。北周·庾信《秦州天水郡麦积崖佛龛铭》:“水声幽咽,山势崆峒。”唐·李贺《出城别张又新酬李汉》诗:“李子别上国,南山崆峒春。”2、古人认为北极星居天之中,斗极之下是空桐(崆峒);洛阳据地之中,故以崆峒代指洛阳。唐·李贺《仁和里杂叙皇甫湜》诗:“明朝下元复西道,崆峒叙别长如天。”另有“崆峒山”,位于甘肃省平凉市,是丝绸之路西出关中之要塞。

并州,音bīng zhōu,古州名。古属冀州之域,虞舜以冀州南北太远,分置并州。应邵曰:“地在两谷之间,故曰并州。”夏仍为冀州地,周曰并州。《周礼·职方》:“正北曰并州,其山镇曰恒山,薮曰昭余祁,川曰滹沱、呕夷;浸曰涞、易。”据《周礼》、《汉书·地理志上》记载,并州为九州之一。其地约当今内蒙古河套、山西太原、大同和河北保定一带地区。汉武帝元封中年置并州刺史部,为十三州部之一,领太原、上党、西河、云中、定襄、雁门、朔方、五原、上郡等九郡。东汉时,并州始治晋阳(今太原市晋源区,隋改太原,在今山西太原市西南),建安十八年(213年)并入冀州。三国·魏于黄初元年(220)复置,领太原、上党、建兴、西河、雁门、乐平、新兴等七郡,仍治晋阳。晋沿用,建兴后沦没。隋唐以后亦有并州,然其地屡有缩小。唐开元十一年(723)改为太原府。宋太平兴国四年(979)置并州于榆次(今晋中市榆次区),五月更名新并州,七年(982)移治阳曲县(今太原城区),嘉祐四年(1059)改名太原府,并州之名遂废。

遗丁,音yí dīnɡ,意思是指因户籍遗漏登记而未曾交赋税、服徭役的壮丁。《资治通鉴·后汉隐帝乾祐二年》:“吴越王弘俶募民能垦荒田者,勿收其税,由是境内无弃田。或请纠民遗丁以增赋,仍自掌其事。”胡三省注:“遗丁,谓民年已成丁而户籍遗漏,未尝当赋役者。”

故侯,音gù hóu,释义:1、指西汉时的召平。司马迁《史记》记载秦末汉初同名召平者有三人。他们的身份分别是:陈胜的部将;故秦东陵侯、布衣;汉初齐哀王刘襄丞相。其生平事迹分别见于《项羽本纪》,《萧相国世家》,《齐悼惠王世家》、《吕太后本纪》。唐·陈子昂《感遇》诗之十四:“西山伤遗老,东陵有故侯。”2、泛指曾任长官的人。宋·苏轼《赠王子直秀才》诗:“幅巾我欲相随去,海上何人识故侯。”

西州,音xī zhōu,释义:1、古代泛指神州大地中原之西的区域。2、唐代西昌州的新名,治所在高昌。唐在今新疆境内所置诸州之一。3、指西州城,即古扬州城,是南京在东晋时期下辖的一个城,为扬州刺史的治所。后来会稽王司马道子任扬州刺史时,把州治办公场所从西州城迁到建康城东部自己的住宅里,称东府,西州城便改为丹阳郡的治所。晋安帝时东府被扩建成了东府城。每当建康有事,必置兵镇守。与西州城一起护卫台城。南朝·梁绍泰二年(556年)东府城被焚毁。羊昙醉后触景生情、恸哭谢安一事就发生在西州城。4、指凉州,《晋书·张轨传》:“张凉州一时名士,威著西州。”西州即凉州。

参军,音cān jūn,释义:1、官名。东汉末始有“参某某军事”的名义,谓参谋军事。简称“参军”。晋以后军府和王国始置为官员。沿至隋唐,兼为郡官。明清称经略为参军。2、唐、宋时“参军戏”的脚色名。唐·李商隐《骄儿诗》:“忽复学参军,按声唤苍鹘。”清·黄景仁《十四夜宴程澂江学使者座》诗:“又是当场一辈人,参军苍鹘纷成队。”参见“参军戏”。3、参加军队。4、猿和猪的别名。晋·崔豹《古今注·鸟兽》:“猿,一名参军。”五代·马缟《中华古今注·猪》:“猪,一名参军。”

雪盈头,音xuěy íng tóu,通常指满头白发,也有用字面意思,指山头上白雪皑皑。宋·苏轼《王子直去岁送子由北归往反百舍今又相逢赣上》诗:“闻道年来丹伏火,不愁老去雪盈头。”宋·朱朴《河梁别》诗:“白草黄云虏塞秋,廿年辛苦雪盈头。”清·林维朝《玉山远眺》诗:“结伴登山作胜游,三峰绝顶雪盈头。”

唐音,音táng yīn,释义:1、指汉语。五代·齐己《赠念<法华经>僧》诗:“更堪诵入陀罗尼,唐音梵音相杂时。”2、指唐诗及其风格。宋·朱胜非《秀水闲居录》:“此陈与义《秋夜诗》也,置之唐音,不复可辨。”清·袁枚《随园诗话》卷一:“学穷宋理谈偏妙,诗合唐音自不知。”柳亚子《胡寄尘诗序》:“余与同人倡南社,思振唐音,以斥伧楚。”

许竹素,即许廷鑅(生卒年不详),字子逊,号竹素。清长洲甫里(今江苏苏州甪直)人。元代大儒许衡的后裔。康熙五十九年(1720)举人。雍正五年(1727)任福建武平知县,按图勘理与广东平远接壤定界。后以张廷枢案革职。乾隆中主持广东韩江、太仓娄东等书院讲席,归居昆山陈墓(今昆山锦溪镇)。精弓马,能击剑夺槊,足迹遍四方,交海内名士。诗尊唐黜宋,工五律、七绝,颇多丽句清辞。晚年与沈德潜、王昶相往来。有《竹素园集》。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