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要求 35 岁以下,那 35 岁以上的人都干嘛去了?
近期公司开会,总结起来一句话,35岁之后的生活很恐怖。在现有条件下,家庭背景一般,没有特殊技能,在工作中更多的体力,更少的脑力劳动,且未来有孩子父母,需要生存,压力是确定的;未来的收入,在人工智能逐渐发达的今天,工作极可能被替代,充满不确定,这种现实让很多中年焦虑。
企业呢?现在的公司普遍不招35岁以下的员工,在写字楼,经常看到上班的大多20多岁年轻人,即使偶尔路过几个中年人,也一看就是领导派头。那大部分35岁以上的人都干嘛去了?这好像是行业的潜规则,亚马逊、苹果、脸书等等,这些知名企业,平均年龄都在35岁以下,甚至一些老牌企业,裁员都优先考虑哪些40岁以上的员工。这个世界似乎对中年,不太友好。
工作的低价值
那么,35岁以上的人,工作是什么样的呢?早上上班不停奔忙,领导布置了一件又一件任务,件件紧急,且环环相扣,每件都要做好,时刻专注。客户来电话催促,或者手忙脚乱,或者有条不紊,一天极充实的过去了。父母要照看,孩子上学要关注,人情世故要来往,很多时候生活的设计,就像俄罗斯方块,一旦开始,就再也停不下来,更像那个穿上红舞鞋的女孩,哪怕伤痕累累也停不下来。更关键的是,成果在消失,错误在累积。
从源头回溯,上学的时候,读书不用心,毕业了找不到好工作,只能选择一些门槛低、入手快的工作,比如客服、销售、外卖等等。工作中,等待领导的命令,而不主动思考,这个月多少单,有没有薪水,有的话万事大吉,没有无比焦虑。第二个月重复这个循环,慢慢麻木。
无聊、重复的工作,对钱稀缺的心态,让人把目光只放在眼前的一亩三分地。关注眼前,超过以后,典型的就是刷信用卡,冲动消费,让未来几个月吃土。最可怕的这是个循环,越年轻越容易陷入这个循环,越年轻欲望越强烈。而20多岁的积累和生活,在某种程度上,决定了30岁之后的生活。
思考‘什么是最重要的?’
这个世界上,人很多不可计数,作为普通个体,想要有核心竞争力,过上更好的生活,怎么做呢?千万人中,大家的共同点很多,区别很小,区别中最大的一个就是大脑。如果想要与众不同,需要思考,因为只有自己的思考才是独一无二,最有价值的,稀缺且只属于你。
怎样才能避免短视,只关注眼前呢?思考一个问题,‘什么是最重要的?’比如女孩子找老公,帅重要吗?重要,有没有比帅更重要的?有,有钱吗?有没有比有钱更重要的?还有。对一个问题思考的越深入,收获越大,思路清晰,才有更优质的生活。
增加装备
有很多人喜欢玩游戏,游戏中有个东西很重要装备,有了好的装备再想打怪升级,就比没有要轻松很多。那有没有什么装备是人生需要的呢?有,那就是技能。《水浒传》中,有些人活得很好,有些人死得很惨,死得惨的有哪些人?宋江、卢俊义、吴用、李逵、武松等等。活得很好的有哪些人?萧让、安道全等。前者是头面人物,后者是工匠。
天灾饿不死手艺人。在工作之余发展爱好,能有自己擅长的,在将来万一有个意外,这可能就是一根救命稻草。在这方面,我们真的要向日本人学习,这其中有个代表作品,就是《专业主义》,大前研一的作品,宗师级别的人物。
关注成长
生活中,有很多选择,这些选择中,重要的衡量标准是,能不能让我积累更多能力,这个选择有没有能力积累效应,核心是成长-永恒的刚需。
人生这条路,大多时候需要一个人走,孤独会是一种常态。有人问,结婚是为了什么?我看过的最好的回答,就是结婚是为了让自己变成一个更值得爱的人。愿你出走半生,归来仍温暖纯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