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氏漫谈:动与静,自律与他律
2023-01-16 本文已影响0人
博苑云飞
1. 动如脱兔,静如处子,两种状态我们都希望孩子拥有
孩子既不是越静越好,也不是越闹越好。理想情况是,既活泼开朗思维活跃,又能沉心静气专注安静。
2.更高级的是,是孩子能自己管理自己
该活泼的时候活力无限,不该打扰他人的时候能约束自己。
反过来就麻烦了——需要思考的时候大闹,有人休息的时候唱歌,该创意的时候没想法,该反抗的时候默不作声——这样的动与静,恐怕不是我们想要的。
3. 自律和他律的区别是什么?
一般家长只看到了表面的静或闹,其实最大的区别是在骨子里。
最早,墨索里尼到蒙台梭利学校参观,被孩子们的“听话”、“守秩序”震惊了,一度要大力宣扬蒙台梭利教育,一如一些对蒙氏教育有误解的人一样,他认为蒙台梭利小孩“被管束、被训练的很好”。
殊不知,这个误解很快就破除了。因为人们发现,孩子们并不是因为老师管束而安静,也不是被老师训练得“呆若木鸡”,而是孩子自己管理了自己,是他们自己选择了安静和不打扰别人。
大人们看到的安静和面无表情,其实是一个人专注、研究、思考时候的自然表情,谁见过有人写作文、搭积木、做研究的时候边唱边跳的呢?
大人们没有看到的是——孩子们在户外活动时自由奔跑;在教室中自由走动、自由交谈;在工作时自己决定今天操作什么教具;在吃饭时自己决定吃多吃少;孩子们还可能拒绝同伴的提议,或者反对老师做法…
蒙台梭利小孩身上的这种特质,恰恰与墨索里尼期待的相反——蒙氏教育培养孩子们独立,不盲从权威,不卑不亢,有自己的思想,按照自己的意愿行事——这些,是独裁者最不希望看到的。
他期望看到的是没有独立思想,盲目崇拜,盲目服从,这样,独裁统治才能顺利地进行。
这就是自律与他律的最大区别。
他律者没有精神上的自由,被人指挥,听人安排,行为需要他人管束和监督。
自律者听从内心的准则,自我管理,自我约束,拥有精神的独立与自由。
一旦外部约束力量消失,他律者无法无天,自律者始终如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