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笔】这一周
这一周,学生们好像约好了一样,每天都会有请假的,每天醒来,就是打开微信,看哪个又倒下了,一番安抚之后,叹息又惶恐。
这一周,两个老师也倒下了。先是大赵,周一就说自己肚子疼,发烧,抗原阴,我们纷纷取笑她:吓得吧?这症状可不对哦,草木皆兵啦!
哪知第二天就加重:咳嗽,高烧。可还是坚持上课,听着屏幕那端的沙哑的声音和擤鼻涕的声音,心疼又心塞。
上周小马老师的婆婆和小女儿发热,两天后大女儿中招,他和老公没人管一个,我们鼓励她:你可不能倒下,注意防护哦!哪知周三小马终于宣布:O了!
阳了发个朋友圈。看吧,朋友圈里,不少都是晒自己“中标”的,翻着朋友圈,提心吊胆。
班主任不时公布各自请假学生人数:15个……17个!
我们也是,15个了!
于是,唏嘘,叹息一片。
每次上课都缺少10几个学生,有的学生请过假但也坚持来听课,心里竟然满满的感动。学生作业没提交的越来越多,算了,不追究了,放过孩子吧。
网络是有记忆的。每天不断推送各种相关信息:各种版本的阳症状,北京版,广州版,保定版,据说北京版的比较重;各个阶段的不同症状及表现;药补不如食补,葱白姜蒜红糖煮水可以零感染;更有一些人现身说法,介绍自己发病全过程……
收藏,转发,实践。闲着也是闲着,万一用得上呢?万一有用呢?
于是,我煮上了葱姜蒜红糖水,买来了雪花梨枇杷柠檬,我点上了艾柱……
有人说,早得早轻松;有人说尽量晚些得;钟南山院士说,得一次就相当于注射一次疫苗;一个女星为了参加跨年晚会,提前拜访一窝羊…
瞬间觉得,要不,也试试?
然而,这种念头也只是一闪而过。整天窝在家里,连楼都不下,除了上课做饭,就窝在沙发或床上刷快手翻微信。先生出去一会儿,推门的瞬间,拿着消毒液一阵狂轰乱炸……
想起闺蜜这几天比较安静,发消息也是懒得回复。莫非她先行了?
单刀直入。她回复:覆巢之下,焉有完卵?果然呀。我说,你终于可以放心了。
冷寂了许久的同学群热闹起来。我心里一动:是红事还是白事?不知何时起,同学群竟成了红白理事会。点开,原来是某同学儿子大婚,可喜可贺,满屏都是祝福,还有几个同学的调侃,追忆不曾忘却的蹩脚的青春。
第二天,显示某同学父亲辞世,估计晚到的同学都没有反应过来,于是画风突变,一连串郑重的“收到”,让人感到一股寒意。
这就是生活,悲喜交加,起起伏伏。疫情,让人们学会了原谅,学会了苟且。
领导说,发过烧的下午一起去吊唁。不禁苦笑:到底是去的多呢,还是不去得多呢?
曹不去,隔离好几天的老公终于有症状了;刘不去,从不出门的老公也不好了。
我说,曹,你老谋深算,早就准备好空屋子,这下派上了用场,只是你每天包揽了所有家务,都最后也不过功亏一篑;刘,你是罪魁祸首,那天你说去银行取钱,去菜市场买菜,肯定把病毒带回家了,小心,你应该也在路上。
心里的梗又近了一步:如果是真的,那么我呢,同志越来越少,独自面对未知的一切,该有多么孤独。
问候一下老同学,竟感到莫名的悲壮:
儿子发来信息,嗓子不舒服,以为是呢,吓了一跳,做抗原不是才放心,应该是昨天吃瓜子了吧?
心里一惊:嗓子不舒服,不就是第一步吗?
赶紧嘱咐:多喝水,早点休息吧,中了也没事,放假可以回家了。
隐约,头有点痛,是艾熏的,还是着急上火了?
明天会怎样?管他呢,至少还会有明天,这就够了。
这一周,不寻常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