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刻意练习》:天才的作用不敌刻意练习

2024-05-22  本文已影响0人  雪王的书途

一直以来,我都对“天才”持有怀疑态度。

一说起天才,我们头脑里会出现莫扎特、贝多芬、爱因斯坦和毕加索等等。尤其以莫扎特为代表,他三岁开始弹奏乐器,六岁作曲。这样的能力让人惊叹不已。但如果我们去读一读他的传记,我们就知道他的父亲是宫廷乐队副指挥,他的妈妈会演奏大提琴。他们家常年都聚集着乐师们一起排练乐曲。他的爸爸专门写过幼儿音乐启蒙的教材。这些迹象都表明,莫扎特是比别的孩子更早更多的浸润在音乐的氛围。尤其他本人还说过这样的话:“谁和我一样用功,谁就会和我一样成功”。“没有谁对作曲的研究,下过像我一样的功夫”。“你们都看到了我的天分,但没有看到我的勤奋”。“世界上最珍贵的是时间,世界上最奢侈的是浪费时间”。

在读完《刻意练习》这本书,我更愿意相信世界上没有所谓的天才了,只有大量的、高效有目的的可以练习。各个领域的杰出人物都是尽早明白了这一道理,或是兴趣十足地投身于某一领域,进行了长时间的刻意练习。

简单来说,刻意练习就是大量、长时间、高效、有目的地练习某一种技能。比如体育界、艺术领域、医学、或是翻译等等,无一不是通过刻意练习,而获得了丰富的知识和技能的自动化。

以我女儿练习钢琴为例,她在五岁这个最合适的年龄开始学习钢琴。虽然她弹的曲子总是有各种问题,但对于我这个要求比较低的妈妈来说,差不多就行了。再说老师也说了,其他孩子弹奏曲子里也是有各种各样的问题。

可是爸爸是要求比较严格的,一首曲子里如果有停顿的地方,那一定是练习遍数不够所致。有一次,他要求女儿连续练习一个曲子,不练会不让吃饭。我心疼得很,可是也看到了刻意练习的成果:每次都卡壳的地方练得跟老师一样好听了!

《刻意练习》的作者在书中提到:在各行各业中最杰出的人物之所以占据那些地位,并不是因为他们天生具有某种才能,而是因为他们通过年复一年的练习,充分利用人类的身体与大脑的适应能力而提升和发展了自己能力,那么,这种颠覆就开始了。

大量的证据表明:努力才是真正的天赋。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