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阅读入门
(注:英文学术阅读方法论笔记)
主题: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
学术阅读时存在但不限于如下一些问题:
1,除了虚词其它都不认识;(词的问题)
2,每个单词都差不多认识,但是放一块不知道什么意思;(词的问题)
3,主干找不到;(句的问题)
4,读完一句忘一句;(句的问题)
5,好像每一段都读懂了,但是好像啥也记不起来;(段的问题)
6,读了一篇文章,但是就是记不起讲的什么;(段的问题)
读论文读了很久,但永远只记得最近的读的那一篇论文,这样的问题,让人很难继续读下去。
image.png
我们经常讲解一个词:精读。就是要把每一词都读懂,有点过度的分析文本。
这种情况有一个时代背景:上个世纪五六十年代,文本资源非常匮乏,只有这么两本书,没有其它可读的。这种情况下恨不得把标点符号都讲一遍。
而现在这个历史局限性已经不存在了,但是我们的阅读习惯却还保留在上个世纪。
精读的条件:对一个专题读的资料足够多,多到能够自己判断哪一本或者哪一章值得可以再值得精读一下。比如罗马史,我读的第二本的第五章里是值得认真读的。这种时候是要精读的。(注意,这里是学术阅读,不是我们平常读的其它书)。
我们读英文论文时,总是不停的想把英文翻译成对应的汉语。这与我们在看球与自己打球很相似。什么意思呢?我们在看球的时候,总觉得去踢一个球回去应该要按照什么角度去踢,力道什么的。但是当我们自己上去时,发现根本不会去想这些问题,都是下意识的踢出去(假设你会踢球)。当我们在读英文材料时,直接对应成主旨意思,而不用去翻译成汉语,不去纠结用的单复数之类的。
学术与小说的差别:学术是逻辑非常严谨,而且结构复杂;而小说就是一条线下来,读者的注意力完全由小说完成了引人入胜,完全不用动脑筋,只需要跟着作者走。而学术论文几乎与这没有关系。这就是为什么学术论文读着相当的无趣,人的天性使然。
从我们读第一句英文时,心理就开始纠结,甚至不断的在暗示自己重回原来的老路。比如第一句时,发现有好几个词不认识,心理就在想“我的词汇量太差了,要是先把单词都背完,读书快了,就有成就感了”;当第一句的语法又不懂时,又开始纠结“我这语法太差了,后面不知道还有多少语法看不懂,我先去搞本语法书,把所有的语法都学明白了再来读吧”。于是又回到了原来的,学英文就要先背单词,学语法的死胡同中了。
那么要如何做才对呢?
简单粗暴:直接上真正的英文学术论文。
学术阅读时,尽量在第一篇就完成词,句,段落这些问题。第一篇花了大量时间去搞清词与句子语法之类的琐碎的事情,还要去痛苦的回忆那些忘记了的逻辑,重新整理成自己的mind map。这个时候,我们很可能就放弃了。
如果我们把第一篇坚持完成了,那接下来的文章还是这样的痛苦,真是难受,于是怒摔电脑或者书,夺门而去,必须玩一晚上的吃鸡以安抚自己这样受虐的心。
但是真要坚持完了第一篇论文,第二篇开始时,发现轻松多了。为什么?因为你大量查词与句子语法的事情完全不用这样死一般的折腾(这里指的是论文主题一致,而不是第二篇就是完全不同的领域),大量的词反复的重复,大都是第一篇解决了,偶尔一些不懂的,可以轻松的完成。我们只需要去处理段落的逻辑问题,而这个逻辑,就是我们要找的目的。再将每一段的逻辑组织起来,就完成了这篇文章的主旨论述。
心得如下:
不知道遇到的词要不要认真去查出意思并记住时,我们需要完成整个句才能知道;
不知道遇到的句子要不要完全搞明白时,我们需要完成整个段落才知道;
不知道遇到的段落重要不重要时,我们需要完成整篇文章才知道;
不知道这一篇文章是不是关键所在时,我们需要完成整本书才知道;
不知道这一本书是不是值得精读时,我们需要把这个领域相关的书大都要读了才知道。
我们始终要站在更高的一个维度才能真正正确的理解自己遇到的问题,而不是纠结在这个问题本身的维度里,这样我们穷其一生,也不能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