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随香菱一起来学诗 (上)
香菱是《红楼梦》里金陵十二钗副册之首,原是甄士隐的女儿,后被人贩子拐卖,被薛蟠买了回来,但是在被薛蟠纳为小妾后并没有得到善待。
薛蟠打香菱脂砚斋对此有精辟的分析: “细想香菱之为人也,根基不让迎探,容貌不让凤秦,端雅不让纨钗,风流不让湘黛,贤惠不让袭平,所惜者幼年罹祸,命运乖蹇,致为侧室。且曾读书,不能与林湘辈并驰于海棠之社耳。然此一人岂可不入园哉。故欲令入园,终无可入之隙,筹画再四,欲令入园必呆兄远行后方可。”由此可见脂砚斋对香菱评价颇高。
而香菱学诗,是《红楼梦》中的经典故事之一,我们在高中语文课本上学过,但是但是当时读书的时候并没有对红楼梦的太多理解,最近在追87版红楼梦,看见香菱学诗的片段,感触颇深,下面大家就一起来看一下香菱学诗的故事到底是怎么学的。
香菱学诗红楼梦中林黛玉的才学是大家有目共睹的,香菱想学诗自然拜黛玉为师自然是无可厚非的。当香菱找到黛玉,黛玉笑道:“既要作诗,你就拜我作师。我虽不通,大略也还教得起你。”香菱笑道:“果然这样,我就拜你作师。你可不许腻烦的。”黛玉道:“什么难事,也值得去学!不过是起承转合,当中承转是两副对子,平声对仄声,虚的对实的,实的对虚的,若是果有了奇句,连平仄虚实不对都使得的。”首先黛玉说了诗中不可缺少一是起承转合,二是平仄押韵,三是对仗。
1、什么是起承转合呢?范德玑在《诗格》中说到“作诗有四法:起要平直,承要春容,转要变化,合要渊永”。说直白一点律诗中首联大多为平铺直叙交代事物,颔联要承接上文,展开论述,第颈联要制造一些波澜,尾联再给他合到一起,总结思想,得到升华。
我们拿杜甫的《蜀相》来看一下。
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
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
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第一句由丞相、祠堂引出话题,第二句写景承接第一句的诸葛亮的祠堂,第三句是最精彩的一句,内容也比较丰富,第四句抒情,为诸葛亮出师未捷感到惋惜。
2、我们再看对仗,还拿《蜀相》举例,首句丞相祠堂对锦官城外,颔联映阶、隔叶都是形容词,碧草对黄鹂,以此类推,颈联也是,而尾联主要是抒情和表达中心,所以一般不要求对仗。
3、就是平仄问题。
诗词中平仄的运用有一定格式,称为格律。平声和仄声,代指由平仄构成的诗文的韵律。平仄是四声二元化的尝试。四声是古代汉语的四种声调。平仄是在四声基础上,用不完全归纳法归纳出来的,平指平直,仄指曲折。上声,去声,入声为仄,剩下了的是平声。
如果不懂这些读诗的时候就会有很多疑惑,我们看香菱也遇到了一些问题。诗词的对仗、平仄等一定要严格遵守吗?黛玉上面说到“若是有了奇句,连平仄、虚实都可以不要。”。香菱笑道:“怪道我常弄一本旧诗偷空儿看一两首,又有对的极工的,又有不对的,又听见说‘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看古人的诗上亦有顺的,亦有二四六上错了的,所以天天疑惑。如今听你一说,原来这些格调规矩竟是末事,只要词句新奇为上。”
图片来源于网络这点我之前也有同样的疑惑,我对这个平仄也不是太清楚,想若真的按规矩来,是不是有点勉强了,诗仙李白的诗,极少数也是不按规范的格律,但却脍炙人口、意味深长。这也许就是诗仙的独特之处,知道哪里该放手,哪里该保留,主次分明,为了好的诗句能不顾这些条条框框,这才是对唐诗的一种进步。
黛玉听完香菱的疑惑又道:“正是这个道理,词句究竟还是末事,第一立意要紧。若意趣真了,连词句不用修饰,自是好的,这叫做‘不以词害意’。”
待续未完!如有错误,欢迎指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