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亲密关系》笔记

2021-03-31  本文已影响0人  随心随梦随风

《亲密关系---通往灵魂的桥梁》【加】克里斯多福.孟

第一章  亲密关系的圣杯

“寻找真挚永恒的亲密关系,其实就是寻找自我。”------克里斯多福.孟

内容重点:

在最初的兴奋与希望退去之后,不满与挣扎可能随之而来,其中复杂的情绪困扰,就连天才也无法解决。

看似单纯的寻找和留住那个“特定的人”的过程背后,其实有着不为人知的目的。事实上所有亲密关系的问题和挫折,都为了这个目的而存在,而且蕴藏着希望。

我们当中有许多人想要亲密关系,并且需要的不只是慰藉与陪伴。我们需要的是能鼓励我们超越自我的伴侣;我们在追寻的是能激发人生意义与方向,并在我们受到考验时,给予我们帮助的人际关系。这也就是“灵魂关系”。


第二章  月晕现象(代表不实的光彩,使人分心而看不到真正的光源。)

“闪闪发光物,并非尽黄金。”------格言

内容重点:

“坠入情网的,谁不是一见钟情?“------克里斯多福.马洛

"我被蛊惑了!如果那个无赖没有对我下药,我才不会爱上他!“------莎士比亚《亨利四世》上集

开始和维持一段亲密关系背后的真正动机,其实在于需求。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的所作所为,绝大部分都是为了让某些需求得到满足。我们追求或吸引别人来做我们的伴侣,是因为我们需要人陪伴、照顾、了解、支持、接受、赞赏、抚摸和相拥而眠......。这并没有什么不对。但是若我们相信,我们所需要的快乐、安全感、自尊或其他的许多事物,都要经由别人来实现的话,就成为一个大问题了。这是我们孩提时代所做的事。

孩童的两大主要需求是归属感和确认自己的重要性。最主要就是归属感,在孩子们努力寻求归属感时,“想要变得特别”的欲望于是诞生。这个欲望正是激发浪漫情怀的主因。于是,我们带着所有的情感、幻想和无数没被满足的需求,展开寻觅一个为了我们可以抛弃全世界,而且永远把我们放在第一位的理想情人。

每次恋爱一想到心上人,心就会狂跳,而且乐观地展望未来,其实,这种美好感觉的真正原因,是因为我意识到需求即将得到满足。由于有很强的羞耻心来作为防卫的机制,欲望才不至于暴露出来。然后虚张声势,假装自己拥有那些需求来吸引对方,即使连我们都讨厌面具下隐藏着的需求,我们还是会尽力表现出最好的一面,以求达到目的。

“当我需要你的时候,我唯一需要做的事就是做梦......”------艾佛利兄弟

孩童时期需求没有得到满足时,我们心中所形成的看待外在世界的态度,对我们有很大的影响。我们儿时绝大多数的行为,都以归属感和被重视的需求为出发点。但如果我们的行为没有得到预期的结果,我们往往会觉得更孤单、更不被重视。我们很可能会觉得这个世界缺乏关怀、温暖和真情,从而感到绝望。这种感觉会使我们对自己的重要性感到怀疑。为了弥补外在世界的不足,我们会在内心创造出一个幻想的世界,让自己成为英雄。

当我们需要伴侣时,便会在心中描画出一个梦中情人,把需求清单逐一输入制造梦想的机器,但是吸引自己的很少有拥有三项以上梦中情人的特质,当幻想和现实世界发生冲突时就会降低标准,然后着手进行改造计划,把他们塑造成我们心中的理想伴侣。这种修饰或彻底改造伴侣的企图,很快就会让我们走上通往地狱之路。

"通往地狱之路,是用期望鱿的。"------克里斯多福.孟

很多人认为需要某人就等于爱他,因此,为“爱”所苦,这就是问题所在。

如果我不能接受别人现在的样子,或不让他们自由地走自己的路,那么我就不是真的爱他。只是想从他身上得到满足。

我们真正需要的,没有人能给,也没有人能让我们快乐。事实上是我的期望让我不能得到安抚。

“期望=愤恨的前身”  ------佚名

如果对别人取悦我们的能力抱以太大的期望,那么失望将会是必然的结果。

在你对亲密关系不满意时先问问自己:此时此刻,我希望从伴侣身上得到的是什么?答案应该很清楚------你所需要的,往往是情绪上的事物,但从表面上看来可能像是实质的需求。

通常我们只会意识到自己希望伴侣做些什么或改变什么,却不会察觉自己深埋在潜意识里的需求。我们并不是真的要伴侣记得我们的生日,我们要的是他们证明我们的价值。我们希望确认我们值得被爱。

在你找出自己真正的情绪需求之后,再问自己一个问题:我愿不愿意不再把满足这项需求当作伴侣的职责?我愿不愿意寻求自己内在的力量来满足我的所有需求呢?我愿不愿意让这种内在的力量成为我快乐的源泉,而不再把伴侣当成予取予求的对象?如果你的答案是肯定的,那么你的直觉会告诉你该如何放手。

怎样才能知道你是不是真的放手了呢?看看你的伴侣就会明白。如果你感到爱在你们之间交流,你就知道你已做到了。如果你不愿意放手,那就请做好性理准备来面对更糟的情形。

如果你有精神上信仰,你可以想象自己已把需求交付给内心 的那种较高层次的力量。不妨想象在你的头上六英心高处,有一道“灵魂之光”,而你就把需求都交给这道光。

切记,意向、想象力、直觉是我们人类最有用的三样利器。想象力会带来可能性,而可能性决定我们能看到些什么。

我们并不需要自己认为需要的东西。耶稣说,天堂在人心中。佛祖说,世上万物都在我们心中。当放弃一项需求时,我们便把心中原本被需求点拨的空间释放出来;而宇宙中是不容许有空洞存在的,所以我们心中的空间将会被爱所填满。

学会放手和接纳之后,你一定会明白,你原本就是一个完整的个体,所需要的一切,都存在于你心中。


第三章  幻灭

“我是与一个幻觉结婚,药效退了之后,我觉得他糟透了。”------一位案主

“种下想法,就得到行动;种下行动,就得到习惯;种下习惯,就得到人格;种下人格,就得到命运。”------佚名

过去的创作如果没有愈合,我们就会对自己产生负面的想法;但如果我们用健康的方式把伤痛处理好,我们的信念也会随之改变。

亲密关系让我们有机会重新面对并治好旧伤,从而改变衍生自伤痛的错误想法。

“如果离开家的时候,你并不感到平静,那么你其实并没有离开。”------克里斯多福.孟

要去了解、接受或宽恕,毕竟不是那么容易,相比较起来,发怒就简单得多。

“愤怒是短暂的疯狂。”------何瑞斯

对伴侣发怒的原因有两个:第一,怒气能够麻痹我们心中的痛,压过所有的情绪,甚至能够麻痹身体的感觉。第二,,是能让对方有罪恶感,这样一来就能有效地控制对方的行为。

如果无力掌控大局,又不想感觉能力不足或没安全感,最快的解决方法就是证明自己是对的。如果你想逃避痛苦,只要证明自己在某件事上是对的,随便什么事都可以,只要让别人看起来像是象是错的一方就行了。觉得自己站在对的一方,就能抵消痛苦的感觉,而怒气则能让我骄傲、神气,压过不愉快的感觉。经验告诉我,如果你不火上浇油的话,怒火通常只能持续几分钟。所以,你必须不断挑出伴侣的错处,并且理直气壮地将自己的行为理性化,使你对伴侣的攻击显得十分正当。当然啦,如果付出这一点小小的代价,就可不必面对多年来的罪恶感、羞耻感和痛苦的话,这实在是太值得了。如果你愿意,理直气壮的怒气可以让你死到临头都保持无知的态度。

正反方的各自特征

正方希望不计代价地避免不愉快的场面,即使心里明知无法逃避。他们响应反方伴侣不快的方式,就是把造成不快的刺激移除,希望这样就能让问题奇迹般地消失。反方推开伴侣的方式,则是专注在他们认为对亲密关系造成影响的问题上,并整天沉溺于这个问题所带来的情绪中------通常是愤怒、气恼或沮丧的情绪。简而言之,正文逃避痛苦的方式,就是否认问题的存在;而反方逃避的方式,则是专注在恼人的事情上,并将其夸大,借此分散自己的注意力。

反方是玛莉发现一状况且把它视为问题

如果你不喜欢现在的状态,你只要放下立场去寻求和谐就可以了。真正有效的解决方案应该是两人都让心中的痛浮上台面,然后用健康的方式来处理它。意向是成功的关键,若没有寻求真正解决之道的意向,还是没有用的。只要你明白了自己的意向,就能借有效沟通轻易找到解决之道。

换种方法来沟通:

玛莉:你看到电费单了吗?这次的电费比上次多了两千块!

约翰:亲爱的,冬天到了啊。我们用电灯的时间变长了。

玛莉:可是,两千块呀?这样下去我们就没有钱去度假了。

约翰:我们当然会去度假。只要我多加点班,就没问题了。怎么了,玛莉?你还好吗?(约翰开始倾听。)

玛莉:不好,我觉得很生气。这张电费单真的让我很烦恼,我觉得这样我们的生活永远没办法改善。(玛莉开始注意到被自己的怒气所掩盖的不自在的情绪。)

约翰:我了解,亲爱的。电费单也让我很烦恼,但是我不希望

有效沟通时自我引导的八个问题

一,我想要什么?

在心中确定目标,要达到和谐、双赢的结果,并且尽全力去达成这个目标,我就一定能成功。对伴侣有很糟的评价都是由于自己的痛苦所造成的。想要确实达到自己确定的双赢目标,我们不能满足于看似和平的妥协。妥协看起来是解决之道,但事实上,两人都觉得自己是输的一方。

二,有没有什么误会要先澄清?

会指控对方往往是由于太多的假设。

三,我所表达的情绪有哪些是绝对真实的?

表达绝对真实的事实的意思是,所说出的话,不会让冲突更加恶化。如果只描述自己的情绪,却不把别人当成该负责的对象,那么我说出的话就是不争的事实。中要能说出“我现在觉得----”,你就开始探索自己的内心了,而我觉得好像---,或我认为---,或你让我觉得,则是逃避自己感觉的说法,而且往往会引发争吵。

四,我和我的伴侣的情绪是否似曾相识。

五,这种情绪是怎么来的?

你心中无意识的部分在体验到某事时会产生反应,这种反应就是情绪。

六,该怎么回应这种情绪?

当你这样问自己的时候,你就可以选择不再对负面情绪做出直觉的反应,而去发掘能让你得到平静、喜悦与爱的处理方式。一个很好的处理方式是,心里有什么感觉就说出来,尽理不做保留,也不抗拒。除了说出情绪的由来之外,你还必须说出情绪的强度、组成和它所造成的效应,但要小心不要在过程中放纵了情绪。

测验自己的决心:我该怎么回应这种情绪?如果你的答案不是充满了爱的答案,那么你就选择了恐惧。

七,情绪背后有哪些感觉?

只要能用有益的方式来响应自己的情绪,你就会发现问题已经解决了。当化解了自己的情绪之后,会有“空虚感”。那么,如果我们能够用负责的态度来面对无力感,会发生什么呢?也就是说不要把无力感当作敌人,而把它当作我们的一部分。

八,我能不能用爱回应这种感觉

如果你能集中心力来面对无力感,并且接受这种感觉,那么你就是选择了爱。1、察觉冲突背后的情绪,并且深刻地感受它以及更深一层的空虚感。2、爱我的妻子

“要报复就必须冷酷;而太空就是冷酷无情的地方。”------《星际迷航》

“在太空中,没有人会听到你的尖叫。”------《异形》

“如果你想一窥自己的宿命,只要看看你的心态就可以知道了。”------克里斯多福.孟

若能坦然面对,益处是数不尽的。如果不能接受并坦然面对痛苦,我们就必然要受苦。但若能用勇敢的、灵魂所启发的方式来响应,我们就能得到前所未有的自由------灵魂关系的自由。

9种处理痛苦情绪的方式:1、向感觉吸入空气;2、如实如是地接受,“它就是这个样子的”;3、触摸疼痛(情绪几乎总是在躯干上造成反应);4、克里希那穆提的方法(想象身体是容器装着所有痛苦,让心中的爱散发治疗之光);5运用肢体表达(大部分负面感觉或情绪都是收缩性的,自然身体缩成一团。想象你快乐笼罩时身体会做的动作。让两者融合);6、笔者的方法(看看你的感觉是什么颜色,听听发出什么声音,专心达到这个中心);7、听听感觉说什么(由你的嘴来表达);8、感谢的效用(找到适当的话来向对方表达他对你有多么重要);9、分享你压抑的感情(不可取)。

不管自己和伴侣的行为让我有什么样的感觉,只要能为这些感觉负全责,我就创造了我们之间互相支持的可能性。例:我说“你昨晚很晚才回来,让我很不爽!”换个角度说“你昨天晚归,让我察觉到了内心的痛苦,我觉得自己被遗弃了,没有人爱我,但这不是你的错,我只是发现在内心深处我是多么没有安全感。”

自卫的辩驳只会让我你的信念更坚定,同时也加深了你对这个信念的恐惧。(不去辩驳去接纳)

大自然是注重平衡的,如果你吸引到的另一半是倾向负面的,其实是被你封杀了的你的那一部分。接受“负面的自己”能让感觉更完整也更接近自己的心。


第四章  内省

“我对镜中人说话,问他能不能改变自己的态度。”------迈克尔杰克逊的歌曲《镜中人》

没有人会让我们快乐,也没有人该为我们所受的伤再现。我们所有生活经验的因和果只可能存在于一个地方---我们心中。

没有人会注意,也没有人会关心。真悲哀,没错,事情就是这这样。------《小熊维尼》中驴子屹耳在大家都忘了他的生日时说的话

自我放逐:既然你没有得什么心理、精神或生理上的重大疾病,这就表示你早已恨展出应付心碎的方法,如:疏远、遗忘、适应新世界、寻求精神导师努力工作信仰宗教社交活动创业或干脆当一个寻求灵性提升的流浪者。不管哪一种方式,有一天你很有可能又会有想放弃这个“爱的来源”的念头。

“因爱而结合的家庭是没有家族牵系的,因为所有的牵系都是一种束缚。”------克里斯多福.孟

在古代的著作中有一段话提及了家庭死忠的潜意识来源:祖先犯罪,后代受罪。(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的儿子会打洞)。如果选择真理,你就能从陷阱中解脱出来,找到通往自由的道路,这不只是为了你自己,也是为了养育你长大的整个家庭。因为只要一个人能够超越“家族的方法”,其他陷于同样困境的人也能找到自己之路。

在亲密关系陷入困境的时候,如果你听到其中一方说:我一生中最好的时光都给你了,但是我得到了什么?那就表示这个人已经为不断地牺牲而濒临崩溃边缘,要不就是准备一走了之了。真心诚意地付出,是一种完全不同的体验。你不会觉得心力交瘁,也不会因为得不到感激而愤愤不平,当然也不是为了偿还罪恶感才付出。这样的付出是完全不求回报的。想要为牺牲的模式画上句号,最好的方法就是自觉以及负起全责。

虽然弥补伴侣的放纵不是你的职责,但对方的放纵行为确实是你的责任。牺牲并不是一种行动,是一种心态。如洗碗可以很烦人也可以很有趣。牺牲与放纵具有共生的关系,如果你其一,另外一个也无法继续存在。一旦你对自己的牺牲有所自觉,就能把全部精神集中在来自中心的力量上,并要求爱能进入你的心,去改变只有给予却不懂得接受的模式,以及只有获得却不懂得享受的模式,使得牺牲转变为真心的给予,而使放纵转为真心的接受。

“在最高处的人是孤独的,可是谁在乎呢?在最低处也是最孤独的啊!"------佚名

造成竞争的根源是”不足“,也就是相信没有足够铁资源可以分给每个人。真理是安静的,所以只有平静的心才能听到。但是,如果“想要竞争的冲动”控制了你,你的心就永远无法平静。

要突破左右为难的困境,首先要选择真理。还有要愿意接受两个选择中的任何一个,或是两个都不选。还有第三种选择。

为什么我会轻易地怀疑自己,却会毫不怀疑地相信电视上的广告呢?

怀疑的本质:

1.怀疑的心理一直存在你心中。怀疑的心理等于是小我的所有想法的缩影。小我的想法都是以怀疑做出发点的,所以其目的就是要控制你所有的知觉,让灵魂无法影响你。在亲密关系中,这就意味着你会用怀疑的眼光去看待伴侣。如果你对一个人存有怀疑,又怎么能亲近对方呢?

2.在你面临一个重大的转折点时,怀疑的声音会变得更强大。举例来说,也许你想突破某些障碍,让你和伴侣可以有更亲密的性生活。这时怀疑的心理便会扯你的后腿,或让你的身体不能依灵魂的指示来做动作。

3.怀疑的心理会把你过去的创伤投射至你的未来。如果你去年从马背上摔下来过,那么怀疑的心理就会向你保证,从今以后你只要想骑马都一定会从马背上摔下来。如果你在之前的亲密关系中遭遇过失败,那么怀疑心理就会企图说服你这一次也一样会失败。

4.怀疑的心理是小我用来维持你的自我局限观念的工具,它会让你无法了解真正的自己。人们往往会把伴侣当作罪魁祸首,但其实怀疑心理才是让人无法发现自己本质的元凶。

5.怀疑的声音会用实际的事物来造成你的恐惧心理。如果你想辞掉工作去追寻自己的梦,那么怀疑的心理就会提醒你现在失业率很高,你可能会养不活自己,而且你想做的那一行是很难有所成就的。统计数字往往是小我最爱用的“实质证据”,小我会用这样的证据来劝你打消念头。在亲密关系中,怀疑的心理会让你把对方的行为、肢体语言或脸上的表情当作你无法亲近对方的证据。

6.所有的怀疑都是对自己的怀疑。换句话说,如果你这样说:“我无法相信伴侣的爱,我想他/她早晚会伤害到我。”那么其实你真正表达的意思是你不能相信自己。你所谓对伴侣的“信任”,其实是一种期望——你希望对方的行为不会对你造成威胁,或使你的旧伤复发。事实上,你是不相信自己有能力去处理伤痛或爱你自己的。

7.对自己的怀疑就像胶,让你和你对家庭死忠的观念粘得紧紧的。如果怀疑自己,你就会没有安全感,也就会希望借由对家庭的归属感来为自己找回身份。当你想要成长并超脱这个身份的时候,怀疑的声音会尽全力阻挠你,让你只能继续维持这个你为自己塑造的身份。

8.如果向怀疑的声音屈服,这就表示你不再相信生命。如果你不再相信生命,就是相信死亡。这会让你放弃自己,也放弃生命(死亡的诱惑)。

9.怀疑的心理会支持“不足”的想法,让你认为自己没有价值,所以不被爱,也不可能成功。如果你抱持着“不足”的想法,就会有想竞争的冲动,使你处于两难的境地,害怕冒险,而且感到沮丧。这全是因为怀疑的声音在对你说,你没有足够的价值,所以无法去爱人,也无法被爱。

10.如果怀疑的心理能与爱整合在一起,它就能转变为明辨的态度。也就是说,怀疑变成了单纯地问问题,让你能够明察事物的本质,并做出最好的选择。在怀疑的心理与你的灵魂之光整合之前,你可能常常会由于死忠的观念、自我欺骗、天真无知、恶习或恐惧而做出不适当的选择,因为这些事物都会让你受到怀疑心理的控制。相反,当怀疑的心理受到灵魂的影响而转变之后,你就能用纯真的心去仔细检查你所遇到的每个事件,不会再受欺骗或误导。这时,怀疑的心理已经变成明辨的态度,而对你有所帮助。如果你能记得,怀疑的心理在你要做重大决定的时候会变得特别强烈,你就不会那么害怕它了。借由重申追求真理的决心,你会找到突破怀疑心理的方法,从而了解真正的自己。要记得,怀疑的心理会把你过去的创伤和错误(怀疑的心理会将之称为“失败”)投射到你的未来,让你变得畏畏缩缩,不敢勇往直前,却反过来寻求你过去所使用的方法,以得到暂时的安全感。

如果把对怀疑心理的了解应用在你的亲密关系上,你就会知道,当你遇到下列情形时,怀疑的心理会让你无法得到更深层的爱:① 你想离开伴侣,去寻找新欢,或开始幻想拥有一个“更好”的伴侣。② 你觉得自己无法在亲密关系中有所进展,因为你怀疑自己或怀疑伴侣不想改变。(所有的怀疑都是对自己的怀疑)③ 你认为自己和伴侣之间的未来会有愈来愈多的阻碍,而你觉得自己将无法承受更多的困难。(自我放逐)④ 你发现自己在亲密关系中总是失败,并开始认为你的生活就只能这样了,所以何不干脆放弃?(死亡的诱惑)

怎样才能知道你是听从自己的心还是听从怀疑的声音呢?答案就是,这个声音是以爱还是以恐惧为出发点?你的心会明辩是非,并指引你去了解真正的自己。怀疑的心理也对你寻求真理有所帮助,它能让你更坚定地追寻自己的灵魂。就好像经过了炉火的试炼,工匠才能造出强度够高的壶一样,经过了怀疑心理的试炼,你的灵魂才能让你变成一个坚强的人。


第五章  启示

“跟我来吧,把昨日忘掉。走出你的心,向外跨一大步。”

启示有三种呈现方式。第一种方式中,启示推动着你的力量,让你从一个阶段迈向下一个阶段,并在痛苦和问题之中成长。第二种方式,就是神迹显现。"你不必整天站在码头上等你的船进港,但是当它进港的时候,你要准备好迎接它。“------恰克.史匹桑诺  第三种方式,则让你有自己选择的力量,而不必听天由命,或辛苦地走完亲密关系的前三个阶段,穿越“量子隧道”。

“如果你想尽快到达一个地方,最快速的方式就是,你已经在那里了。”------电影《天地一沙鸥》

生命的天性,就是要让你不断地去发现真正的自己,以及你心中存在着的感觉。所以,启示是随时可能发生的。而所谓的学习,只不过是发现早已存在的事物罢了。启示是灵魂与人格之间的桥梁。如果你愿意接受自己看见的事物的话,灵魂就会一点一滴地让你发现它的存在。

“一旦脱去了外壳,毛毛虫就会蜕变成美丽的蝴蝶。”------唐纳文.李区

人际关系是一条心灵之路,它所反映出的,是“爱”为全人类所做的计划。你的伴侣就是你的良师,而那呼唤你的声音就是要求你去学习无条件的爱。别人到修道院或深山野岭中去寻求的东西,你在自己家的沙发上、办公室或俱乐部就可以得到。

“轻诉智慧的话语:‘让它去吧’。”------保罗.麦卡特尼(甲壳虫乐队名曲《随它去》)

你永远不需要去寻找、追逐或赢得爱,因为爱不会躲藏,不会跑走,也不会向你要求任何代价。你只要在心里为它留一块空间,爱就会自然地注入你心中。


结束语  新的起点

“我们会在深渊的边缘野餐,毫不理会情势的危险。”------电影《鲁本,鲁本》

经常摔倒的人会比较了解大地。

两个相爱的人,在地球 上创造了一座伊甸园,并开启了天堂之门。

经验说:“这是不可能的。”

爱说:“事无好坏,诠释在人。”

骄傲说:“这太可笑了。”

爱说:“事无好坏,诠释在人。”

谨慎说:“这太冒失了。”

爱说:“事无好坏,诠释在人。”

理性说:“这不合理。”

爱说:“事无好坏,诠释在人。”

迷信说:“这会带来霉运。”

爱说:“事无好坏,诠释在人。”

远见说:“这没有希望。”

爱说:“事无好坏,诠释在人。”

当你说话时,要让你的话语发自于爱。

当你沉默时,要让你的沉默发自于爱。

当你骂人时,要让你的责骂发自于爱。

当你与伴侣相互保护时,你们彼此的保护也应该发自于爱。

让爱在你的生命里生根,美好的事就会发生。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