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钱交网费的校长
网停了,校长没有钱交。
他跟我们借,我说我们也没法,这点小工资,一个月吃喝用度、交完贷款,根本没什么剩的。校长摇摇头,叹了口气,说道:“马上又是一千多的电费,真不知道该怎么对付了。”
这几年农村学校的困难,是各方各面的,经费问题只是其中之一。学校里有一部分开支,是需要校长首先垫付的,比如上面提到的电费、水费、网费等。这对于收入有限的普通教职员工,着实是一笔不小的开销,如果报账的速度再稍微慢一些,基本就要负债过日子了。
按理政府对于教育经费,是不应吝啬的,但像我们这种小地方,一无产业,二无矿藏,政府收入有限,它也不会生钱,只能捱一步过一步。
其实像这种情形,我觉得在全国应该不在少数。现如今中国的城镇化进程在加快,乡镇上的资源往城里跑,城里的资源往省城跑,省城的资源往大城市跑,虹吸效应极其严重,搞来旱的旱死,涝的涝死。
有一次与一个大城市来的朋友谈到我们农村的教育,令他大开眼界。我说我们农村每年教师数都在减少,任务却在直线上升。他问为什么?我说老师减少是因为水往低处流,人往高处走。
但不管走了多少人,工作还是那部分工作,不会因为你人手减少而减少,这就使得留下来的人的工作变相增加了。另外,这几年农村青壮年人口大量流失,剩下的全是一些老弱病残,这些人恰恰是最没有生活能力的。
于是与他们有关的一切问题,就落到了当地政府的身上。学校是政府的一部分,政府忙不过来时,当然会有让学校来帮忙的冲动,当然有一部分的确与学校息息相关,不管如何,这进一步增加了学校的负担。所以这几年的农村教育,常常呈现出一些奇特的景象。
比如开会从不谈教育,或者是很少谈一次,往往都是安全问题、留守问题、扶助问题、师德师风问题等等。
一些老师身兼数职,可谓“通才”,结果是眉毛胡子一把抓,什么也抓不着。
朋友对此现象感到惊讶,问老百姓怎么看这样的情况?
“老百姓也是明眼人,看到这样的情况,能带走的自然就带走了,实在带不走的,就尽量往师资力量好一点的学校去,至少那里老师能相对有一点空余时间研究教育教学。”我说道,“于是那些师资力量薄弱的村小每年的学生都在减少,照此下去,应该有不少学校都会自然消失。”
是的,或许农村学校最终的归宿就是一个乡镇剩几个大型的教学点,其他所有学校的老师和学生都要合并到这些学校。
由此看来我们今天所有经历的一切都是改革前进的阵痛,作为一名普通的教师,唯有咬紧牙关,坚持到底,不让它把我们颠出时代,才有可能熬到曙光出现的那一天。只有当大部分资源都集中到一个点时,我们才有松一口气的机会。
想到这里,忽然记起早上催交的还有一个“绿色校园”的资料没有完成,急忙打开手机流量,分享个人热点,链接到电脑,又投入到紧张而刺激的工作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