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如何学习》的思考
看完一本书是要从中学到点什么,这是看书的初衷,对于如何学习,我想人们会以为这还用说吗?学习就是知道下功夫,认真去把不懂的知识搞明白,有锲而不舍的精神去攻坚克难。而人们对学习最大的困惑应该就是学过去就忘,以至于对学习产生了畏惧,甚至于开始讨厌学习。
我原本也是有如此想法,可是当我看过《如何学习》这本书时,让我认识到自己原来的想法是多么简单,该书作者通过用许多实例来研究,找到了非常好的学习方法,并且通过自己的亲身实践,证明了这些学习方法的实用与高效。
大家对考试想必都不陌生,前几天也刚刚结束了2018年的高考。考试是对人们学习成果的一个综合测试,文中就用了大量的测试来衡量了不同学习方法所得到的结果。
作者从艾宾浩斯遗忘曲线开始探索人类的记忆曲线,从筛选式记忆与遗忘,遗忘是我们保护自己大脑的一个方式。人们总是会为自己的遗忘而苦恼,没想到这是我们自身的一个保护功能在起作用。如果一个人有过目不忘的本领,并且从来都不会遗忘,这应该不是一件幸福的事,而会非常痛苦(人们总是会选择记住自己愿意记住的事,愿意忘记那些不愿记起事也是这个道理)。大脑的构造是经过多年的进化形成的,人类的大脑是由无数个突起的神经触头组成,它可以同时容下三千个频道的内容。我们大脑的容量是丰富的,我们的记忆也是丰富的,记忆在遗忘的时候也在存储,会在你不经意间冒出那些记忆,也许会在某个场景或是某段文字就引发了触头的碰撞,而记起了已经遗忘的东西。
我们会为此而懊恼,考试的时候看到卷子上的题好像都会,就是想不起答案,在不需要的时候,哪些答案却会像放电影一样清晰的浮现在我们脑中。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情况出现,作者在文中给出了答案。我们所学的知识都会被大脑自动的归类,被归纳到不同的区域,就像现在写这篇文章一样,思考的是与本文有关的内容,这是一种集中释放思考的过程,是需要有充足的时间来把看到的内容进行整理,在头脑中形成一个有序的排列来进行梳理。
我们学习也是这样,把学到的内容在头脑中进行,当然这离不开文字的整理,通过整理与进一步确认,把学到的知识来强化在头脑中的某个区域。作者用分类法与间隔法进行了描述。
文中提到学习时间的问题,我们喜欢专攻一门知识,可是事实并非如此,作者给出的方法却是多门科同时学习,每门科学习一定时间,中间有间隔的时间。这样更有利于大脑的记忆,人们会对未做完的事记忆深刻,如果是正写了一半的文章被打断,在做完别的事后就会回来把未完成的事完成,就像我们听连载小说想急于听完那样迫切。不过要注意不要让未做完的事太多,把握好数量,最好在二到三件上,事情太多就会让自己感到压力太大。
学习这事越早越好,人的记忆能力会随着年龄的增大而逐渐衰退,年龄大的人看到后也不用气馁。作者还给出了年龄越大学习的理解能力越强,这样论断也算是弥补年龄上的差距了。人的大脑是需要不断有新的信息去刺激它,它才可以发挥本身的优势,但是也不能用脑过度,懂得科学休息也是增加大脑活力的一种方式。
睡眠与学习有不可分割的关系,要想增加对事情的记忆,就在睡觉之前看某些事情关联的书或图片。经科学研究发现,人的大脑在进入深度睡眠时它也会与清醒的时候一样运转,这项研究改变了人们对睡眠的认识,保证充足的睡眠也会使大脑更好的工作。
娱乐与学习也是息息相关的,我们会以为娱乐与学习是相互对立的,尤其是对电子产品更是为家长们为垢病。其实这是一个常见的误区,在平时学习紧张的时候,增加一点娱乐时间,这样可以更好的重新进入学习的状态。一般时间娱乐时间应控制在二十分钟以内,主要是放松紧绷的神经,可以玩自己喜欢的游戏,可以唱歌放松一下身心,知道调整自己的精神状态,这是学习中需要掌握的正确方法。
从这本书中我看到了学习不是一件枯燥乏味的事,这里面是有很多科学方法来支撑学习这件事,它不是我们想像的孤立的存在。对于如何更好的记住自己想要记住的知识,作者也给了详细的描述,不要想着在短时间内把知识记住,这需要在学习新知识半个月内重新回顾新的知识。用观看图片的方法可以在较短的时间内记住一些画风不同的有创意的画作,可以一解不时之需。
可以说生活中处处皆学问,懂得学习的方法可以让我们不再对学习恐惧,可以更好的运用这个工具,帮助自己提升认知框架。希望通过这篇短文,帮助读者重新认识学习,树立新的学习观,拾起学习这把金钥匙,打开自己认知的大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