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文化 人物 艺海《品鉴收藏》篇

藏海雅事之——话“景泰蓝”

2019-01-10  本文已影响5人  杜老倌侠客居70后欢喜写作
藏海雅事之——话“景泰蓝” 藏海雅事之——话“景泰蓝” 藏海雅事之——话“景泰蓝” 藏海雅事之——话“景泰蓝”

        任何一件事物的出现,并非横空就能出世,皆有一定的前因与后果,“景泰蓝”的工艺技术也是如此。

藏海雅事之——话“景泰蓝” 藏海雅事之——话“景泰蓝” 藏海雅事之——话“景泰蓝” 藏海雅事之——话“景泰蓝”

       

        依据各种史料的记载,最早在我国的春秋时期,就有了掐丝工艺技术,当历史迈入了明朝的景泰年间,此项工艺技术日趋成熟完善,达到了巅峰的状态,制作出来的各类器物极其精美,出现了景泰蓝工艺技术。

藏海雅事之——话“景泰蓝” 藏海雅事之——话“景泰蓝” 藏海雅事之——话“景泰蓝”

     

藏海雅事之——话“景泰蓝”

      “景泰蓝”一词并非出现于明朝时期,而是出现于清朝时期,是由清朝的皇帝命名的,因为其所使用的颜色,主要是以“蓝色”为主,又因明朝的景泰皇帝,十分欢喜此项工艺技术,推崇备至,率先在景泰年间流行起来,故而清朝的皇帝就把此类工艺技术命名为“景泰蓝”。

藏海雅事之——话“景泰蓝” 藏海雅事之——话“景泰蓝” 藏海雅事之——话“景泰蓝”

     

藏海雅事之——话“景泰蓝”

        清6年,即公元1728年,《各作成活计清档》有这样的记载:“五月初五,据圆明园来贴称,本月四日,怡亲王郎中海望呈进活计内,奉旨:珐琅葫芦式马褂瓶花纹群仙祝寿,花篮春盛俗气。今年珐琅海棠式盆再小,孔雀翎不好,另做。其仿景泰珐琅瓶花不好。钦此。”皇帝把仿景泰蓝时期的珐琅制作称之为“景泰蓝珐琅”,这是到目前为止,我们所能找到的,清朝最早有关于“景泰蓝”这一称谓的确切记载。

藏海雅事之——话“景泰蓝” 藏海雅事之——话“景泰蓝” 藏海雅事之——话“景泰蓝”

       

藏海雅事之——话“景泰蓝”

        “景泰蓝”又名“铜胎掐丝珐琅”,俗称叫做“珐琅”,它还有另外一种称谓,叫做“嵌珐琅”,就是在铜质的胎型上,用柔软的扁铜丝,掐成各种花纹(饰)并焊接上,然后再把具有珐琅质的各种色釉,填充在花纹(饰)内,待填充完毕后,再辅之以高温烧制而成……

藏海雅事之——话“景泰蓝” 藏海雅事之——话“景泰蓝” 藏海雅事之——话“景泰蓝”

       

藏海雅事之——话“景泰蓝”

        虽然我们国家早在春秋时期,就有了“掐丝”工艺技术,然而“铜胎掐丝珐琅”工艺技术,并不是由中国人首创发明的,是从国外引进来的,大约是在13世纪的末期,是由阿拉伯国家传入到中国的,刚传入的时候,被大家称之为“大食窑器”、“鬼国窑器”和“佛郎嵌”。

藏海雅事之——话“景泰蓝” 藏海雅事之——话“景泰蓝” 藏海雅事之——话“景泰蓝”

       

藏海雅事之——话“景泰蓝”

        清朝的朱琰撰写的《陶说》一书里这样写道:“珐琅,在过去叫‘佛郎’,又叫‘发郎’、‘发蓝’,产于‘拂’”……“拂”在唐朝的史书中被称之为“大秦”,“大秦”就是中世纪的“罗马帝国”。此项工艺技术被传入到中国以后,在学习对方工艺技术的基础上,融会贯通,加入了我们民族的技术工艺与文化,并在实践中不断地加以改进、发展、提升,使之成为了我们国家独有的,或者说是特有的一种工艺(品)技术。

藏海雅事之——话“景泰蓝” 藏海雅事之——话“景泰蓝” 藏海雅事之——话“景泰蓝” 藏海雅事之——话“景泰蓝”

        明朝时期的“景泰蓝”,其色彩以“湖蓝”为主要色调,除此之外,还配有少量的红、白、绿、黄等颜色,其器物造型,大多数是以仿造青铜器和陶(瓷)器的造型为主,由于明代在“珐琅”的提炼技术方面,还不够完善、不够纯洁,烧制出来的成品器物,往往都会有沙眼(点)。

藏海雅事之——话“景泰蓝” 藏海雅事之——话“景泰蓝” 藏海雅事之——话“景泰蓝”

 

藏海雅事之——话“景泰蓝”

   

        清朝初期的“景泰蓝”缺乏创造性,基本上沿袭了明朝的风格,到了清代中后期,配饰、图案与造型才变得丰富多彩起来,有:屏风、文具、茶具、筷架、名片匣、首饰盒等等……清乾隆时期的“景泰蓝”,其颜色主要以黄白色最为常见,到了清朝时期攻克了“珐琅”提炼技术不纯洁的难关,烧制成的器物已无沙眼(点),更加趋于完美精致。

藏海雅事之——话“景泰蓝” 藏海雅事之——话“景泰蓝” 藏海雅事之——话“景泰蓝”

       

藏海雅事之——话“景泰蓝”

        明清时期所烧制的“景泰蓝”,还使用了一种进口的油剂,调制成糊状填涂在器物上,使得烧制出来的器物,釉面肥厚,色泽晶莹透亮。

藏海雅事之——话“景泰蓝” 藏海雅事之——话“景泰蓝” 藏海雅事之——话“景泰蓝”

       

藏海雅事之——话“景泰蓝”

        “景泰蓝”所使用的原材料,都是上等的“紫铜”,之所以用“铜”作为原材料,皆是因为“铜”具有良好的延展性,可以制作出各式各样的造型。一些上好的“景泰蓝”还会用到“金”和“银”,“金银”和“铜”一样,都具有十分良好的延展性,可以“随心所欲”的制作各种造型。

藏海雅事之——话“景泰蓝” 藏海雅事之——话“景泰蓝” 藏海雅事之——话“景泰蓝”

   

藏海雅事之——话“景泰蓝”

        2006年笔者去北京旅行的时候,参观了“北京铭容诚景泰蓝工艺品有限公司”,观看了景泰蓝的制作工艺全过程,在参观期间,铭容诚景泰蓝工艺品有限公司的讲解员说,在参观过程中禁止摄影摄像。在制作的过程中,先制作好所需要的胎型,再依据图样,錾刻出各种花纹与纹饰,并焊接在胎型上,紧接着填入各种颜色的珐琅彩料,最后入窑高温烧制而成。整个过程中,使用了“錾刻”、“打磨”、“磨平”、“炼焊”、“镀金(银)”等各种技术工艺,烧制好的成品,保证做到永不褪色。

藏海雅事之——话“景泰蓝” 藏海雅事之——话“景泰蓝” 藏海雅事之——话“景泰蓝”

           

藏海雅事之——话“景泰蓝”

讲解员还对我们这样说道:“‘景泰蓝’的制作,基本上都是‘全手工的’、‘流水化的’操作,且不同的手艺人,擅长制作不同的花纹与纹饰,有的手艺人善于制作各种花卉,有的手艺人善于錾刻、还有的手艺人善于填彩”……凡是种种不一而足。讲解员还介绍说,要想制作好“景泰蓝”的其中一项工艺技术,从不熟练到熟练,非两至三年不成。

藏海雅事之——话“景泰蓝” 藏海雅事之——话“景泰蓝” 藏海雅事之——话“景泰蓝”

   

藏海雅事之——话“景泰蓝”

        当代景泰蓝的传承人,恐怕就要数出生于1942年2月18日的张同禄大师了,他是中国特级工艺美术大师,也是当今世界上,到目前为止,唯一还健在的、精通景泰蓝设计与制作全套工艺的艺术家,被赞誉为中国景泰蓝制作第一人。在2008年被世界手工艺理事会亚太地区评选为“亚太手工艺大师”的荣誉称号,2009年被国家授予为非物质文化遗产“景泰蓝”代表性传承人之一。他的作品丰富多彩,小的不足盈尺,大的可达丈余,有的古朴典雅、有的玲珑秀美、还有的伟岸雄壮……以“奇、巧、俏、美”自成一派,被收藏界人士称之为“珐琅张”。

藏海雅事之——话“景泰蓝” 藏海雅事之——话“景泰蓝” 藏海雅事之——话“景泰蓝” 藏海雅事之——话“景泰蓝”

        张同禄大师有十大金典景泰蓝作品,有《钢花瓶》、《鸟杯》、《华冠万年灯》、《吉羊宝灯》、《喜凤瓶》、《万代吉祥葫芦》、《吉祥计时仪》、《双福锦》、《太平有象》和《九龙献瑞》。张同禄大师制作的景泰蓝都被作为国礼赠送给了外国友好人士,如张同禄大师制作的《凤舞九天》景泰蓝,在2003年被国家主席习近平赠予了韩国总统朴槿惠的新闻,轰动了海内外的收藏界。不仅仅是这样,一些收藏爱好者和收藏家,特别是喜爱收藏景泰蓝的各界人士,都想拥有一件或几件张同禄大师制作的景泰蓝,往往有新的景泰蓝出现,就会被大家“一抢而空”,且收藏的原始价格不低,有的要达好几十万,在拍卖市场上也是如此,张同禄大师所制作的景泰蓝拍出了千万级的高价,对于像笔者这样的普通级收藏爱好者而言,只能是敬而远之望尘莫及,收藏一些普通的景泰蓝作品。

藏海雅事之——话“景泰蓝” 藏海雅事之——话“景泰蓝” 藏海雅事之——话“景泰蓝” 藏海雅事之——话“景泰蓝”

        参观结束后,笔者购买了一只景泰蓝花瓶、一只景泰蓝手镯、六张景泰蓝蝴蝶状的书签和三只景泰蓝的笔筒以资纪念,赠送给好友和侄子。三只景泰蓝笔筒的主题图案分别是“牡丹”、“莲花”与“梅花”,因为笔者其中的一位好友是富贵之家,又比较欢喜中国的传统文化,故而赠送其主图为“牡丹”的景泰蓝笔筒;赠送给侄子的笔筒主图为“莲花”;是希望其无论处在什么时候,都要做一个谦谦君子,出淤泥而不染;自己则留下了“梅花”笔筒,要让自己牢记梅花苦自寒香来……

藏海雅事之——话“景泰蓝” 藏海雅事之——话“景泰蓝” 藏海雅事之——话“景泰蓝”

     

藏海雅事之——话“景泰蓝”

      【备注:①文章为作者原创;②各类景泰蓝图片及各类文字动图图片均来源于网络上;③感谢原创图片。】

藏海雅事之——话“景泰蓝” 藏海雅事之——话“景泰蓝” 藏海雅事之——话“景泰蓝” 藏海雅事之——话“景泰蓝” 藏海雅事之——话“景泰蓝”

        杜老倌侠客居(陆伟)写于2016年04月09日星期六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