痴迷楷书64载,一手欧楷人见人爱!
当今书坛,以楷书起家者多,而以楷书成名者少。军事博物馆研究馆员、中国书法家协会理事卢中南,就是凭借别具格的楷书艺术而声名远播。卢中南对楷书情有独钟,专注于欧体,几十年来潜心临写各种欧阳询的碑帖不间断。
文/福贵
钟情“欧体”
卢中南五六岁便在父亲的指导教育下开始描红练字。上小学时,教授大字课的一位老师让他第一次见到了欧阳询的《九成宫醴泉铭》,卢中南从此专注于欧体楷书。那时为节约纸墨,老师让他用写秃的毛笔蘸着清水,在磨平的青砖和废旧的硬纸壳上练习悬肘写笔画。中南醉心痴迷于欧体,并为此付出了几十年的苦功。
1968年底他到农村插队,空闲时间除了看书学习画画,还继续练字。1972年底参军后,卢中南因有一定的绘画、书法基础,经常借调到军、师、团机关作训部帮助标绘各种军用地图,也学习了一些常用的楷书、隶书、新魏书、仿宋体字的书写技巧。他除了临习当时能够找到的字帖外,还掌握了用排刷、油画笔以及削好的木片书写各种美术字的方法。1977年底,卢中南从野战部队调到北京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设计处工作,主要是书写各种展览说明文字。军博的展览说明文字书写虽然不能等同于书法创作,但是工整是第一位的,尽量写得要让观众喜欢看。从1977年到1987年,他整整写了十年的展览版面说明文字。
博物馆的展览说明文字用得最多的是楷书。那时,他对于楷书的痴迷,甚至到了有些偏激的程度,“认为只有写好楷书后才能写好其他书体,所以一门心思只写楷书,还只认欧阳询《九成宫醴泉铭》,别的楷书还瞧不上。”他回忆说,“现在想起来,自己那时写的楷书虽然结构没有什么大的毛病,主要问题是用笔过于简单,结构形体偏长。而且强调瘦硬劲健有余,忽视了笔画的丰满圆润,显得有些寒俭。关键在于我对欧阳询楷书没有进行深入的分析和真正的理解,只是停留在对字形的仿效上。这在以后的学习中自己才逐渐认识到。”
醉心痴迷于欧体,卢中南先后精临欧阳询碑刻遗迹达14种。他深知,由于时代的原因,他的弱项是文化知识结构、理论修养不足。为此,他在工作期间,还参加了成人高考,考人北京师范学院教育所举办的书法大专班,师从欧阳中石先生和其他老师,脱产学习两年,开始系统地接触和学习与书法有关的各种文化知识。
两年的学习,直至1987年毕业,他依然以欧阳询《九成宫醴泉铭》及其书法艺术特色为题完成了论文。但此时的卢中南对于欧体楷书,已经有了新的认识和体会,老师欧阳中石先生曾这样评论卢中南的楷书艺术:“细审中南手制,字字未必是欧,但整篇气息皆从欧出.....诚然已得欧体之神髓。如是既有钩沉补遗之功,又有复真回天之能,为后人之习欧辟一方便法门。”
写活“欧体”
书法练到一定境界,就不仅仅是手上的功夫了,更多地体现出文化的底蕴和人生的积累。1999年,卢中南应邀给中南海怀仁堂书写一幅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的楷书作品。此幅作品长3.9米,高1.4米左右。当时,卢中南并没太多“艺术美感”之类的想法,只想把每个字写得神气充沛,整幅作品端正工整即可。10年后,2009年年初,卢中南被邀请再写幅《念奴娇,赤壁怀古》以替换原来那幅因年月已久、纸张发黄的旧作。两幅作品,虽然内容相同,但笔墨间的风采已然不同。因为10年光阴,不仅作者的书艺愈加炉火纯青,其心路历程亦冶炼得更加从容和淡定。“第一幅写得有点拘谨,每个字收得很规整。而第二幅则写得大方庄重,总是想在那种地方悬挂,要写出庙堂之气,在沉静稳重的整体审美中,透出些许灵动飘逸的个人风格。”卢中南坦然笑言。
清人张潮《幽梦影》有段话:“大家之文,吾爱之,慕之,吾愿学之;名家之文,吾爱之、幕之,吾不敢学之。学大家而不得,所谓刻鹄不成尚类騖也。学名家而不得,则是画虎不成反类狗矣。”卢中南研读古书典籍,揣度理解每面碑帖的文化背景和深意。他还循着线索,去寻找那些碑帖可能所属的历史遗迹,以期在蒙上层层历史风烟的古迹中,捕捉到久远年代的丝丝气息。经过几十年的刻苦磨炼, 他终以特有的欧体独步当今书坛,被誉为具有实力的传统派中年书法家。卢中南的书法作品浸透古意,出新而不离法度,用笔精到,笔画劲挺,结字长宽得宜,间架坚实平衡,法度严谨而不失灵活。自古至今,学欧体者可谓数不胜数,然深得欧体精髓,能独辟蹊径,自开一+格者寥寥。卢中南的楷书作品深得欧体之要旨,继承传统但不囿于传统,师法古人但不受制于古人,逐渐写出了自已对欧体的理解和风格的追求。
推广硬笔楷书
卢中南是中国书法家协会的理事,还曾经担任过中国书法家协会硬笔书法委员会副主任,中国钢笔书法大赛评委,为硬笔书法艺术的普及和推广做了一些力所能及的工作。他的硬笔书法在借鉴晋代王羲之、王献之和唐代欧阳询书法的基础上,努力尝试,大胆突破,书写出了适合大众欣赏口味并具有传统书法审美标准的钢笔楷书。目前,他已书写出版了几十种钢笔字帖,他书写的硬笔楷书,结构严谨,线条俊美,形式规范,独具特色,适宜练习,深受广大书法爱好者特别是中小学生的欢迎。曾有朋友和卢中南开玩笑说:“现在市面上出售的硬笔字帖,庞中华首推第一,你就是第二了。”卢中南自谦,不敢自比庞中华,风趣地说:“我和他是“王奶奶比汪奶奶差三点’, 名列第二,更是无地自容了。”
卢中南曾总结自已在硬笔字帖书写上的问题,“主要注意力放在楷书单字结构练习上,没有在笔画和章法上更多地动脑筋。”这源于他最初对于硬笔书法的认识存在偏差,“过分注意追求毛笔书法效果,笔画提按明显,瘦劲有余,变化不够。后期作品虽然笔画提按变化不大,但是结构体势还是偏长,取法也比较单一。章法单调,多借助界格,行气不足。这些都是我自己感觉到的不足,也是作品存在的弱项。如果说优点的话,我认为主要是取法唐楷,结构法度还算严谨。”
编后
直至今日,他依然坚持临摹,他说:“我喜欢写字,更喜临摹经典楷书,对欧阳询的楷书艺术更是情有独钟。这也可能与我的个性有关,我愿意把自己关在书房里全神贯注地写字、看书,喜欢独自在展厅或殿堂里安安静静地欣赏着古人书作,用眼神捕提线条之美,用心灵感悟文字的美,不用去解释什么观念,批判什么主义。我很清楚,自己日复一日所做的这种临摹,尽管是单调平庸的,但却是学习书法艺术普遍存在的基础和不二法门。”